2020年7月5日,冠江集团在昆明公园1903当代美术馆举行了“滇池旅游·派拉蒙昆明国际度假区项目中央美院东南亚艺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及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是2020年“滇池选胜”油画写生邀请展的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和诸多艺术家共同来到昆明,于滇池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创作,布展过程也是伴随着写生同期进行,在这看似局促的时间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写生创作的真实性,这既是一次冒险更是对当代油画创作打开了多种可能性。
展览现场
在近代美术发展历史过程中,云南美术家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早期法国留归来的廖新学、李有行、刘自鸣;到20世纪中期国立北平艺专短暂办学带来的深远影响;从20世纪自云南走出去的艺术大家熊秉明先生,到使云南画派的名头享誉海外的丁绍光先生,再到今天年轻一代,云南的艺术包含着深沉的记忆与高远的气度。同时也因为云南这片广袤而充满生机的大地,让艺术创作有了充盈的意象与林泉的心境。
美感对象往往是主观感性的观照对象,此次邀请展让艺术家回归自然的状态,在滇池之畔,山水之间自由创作,这种方式用宗白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玲珑活泼,渊然而深的灵境”。当把握了这样一种主客交融的关系之后,艺术创作的过程则充满了灵动且自为的状态。此次由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划组织的油画写生邀请展,回到了自然之中,滇池湖畔,艺术家对自然的直接介入,以具体可感知的形态完成了这样一次艺术创作的活动。
艺术的新奇成果作为一个全然的美感对象,它所产生的的审美经验可以是强烈的、亲切的,且带着情感的。摩根的譬喻是画家在创作中使他从新颖的视觉、感觉及思维,建立了完全的新视野。当摩根在Creativity Today一文中谈到艺术家在美感对象的建构问题上,强调了情感性,而这种情感性又来源于艺术家对美感对象的一种还原创作。其还原创作的意图不在于纯形式或完全取材于自然的的摹仿和遵循,而是摆脱外在缠缚,让艺术获得释放的可能性。
昆明滇池
突破空间的意义呈现
在今天充满着“物体系”的现实世界中,空间作为一个视觉经验依附的场域,伴随着艺术家从创作到传播的过程。作为这样一次充满着充盈美感和直接体验的艺术创作,对于空间的突破即是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又一次“提示”。深入自然,介入自然,突破了艺术家一以贯之寄身于内部空间的画室限制,这一尝试也从根本意义上对空间的权力分配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如果把介入自然的创作回到印象派时期,那个时候的创作是完全融入自然的尝试,对于光线、事物、环境,任何一种取材都源于当下的一个直观感受,没有任何的手法遮止,也没有任何的刻意修饰,艺术家回归自然的创作,是创作的还原,亦是诗意的回归。
艺术家们现场作画1
艺术创作的方式突破了惯性的室内创作,“写生”之意在当代又开启了新的讨论意义。当限定空间被解除的时候,空间意义的延伸性则会在这个时候扩大,当没有任何因素或屏障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形成限制,艺术家的美感甚至情感的表现则会以更充沛的生命力去表达。对于写生而言,“空间”是一种相对空间,它是有限制性或局限于室内的空间。但当艺术家进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时候,“空间”不再是物理空间,它是回到自然的场域,是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的能量场。这样的创作尝试,似乎回到了艺术的自主性,艺术的创作不再是有限制的物理空间,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在这个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由这种创作经验的尝试来看,此次“写生”邀请展不仅是艺术家美感对象的还原创作,也是创作环境的突破,更是回到艺术自主性的一次尝试。
从美感对象的还原创作来说,杜威对美感经验的阐释是人与环境或对象的主动性的调试,追求身心与物交感的和谐完整的经验。但这个感受还是基于生理性和感官性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中,不管是主动的活跃,还是平面性的接触与调试。“写生”的根本性意图不是摆脱限制性空间,而是通过在介入自然的环境中找寻事物圆满的本源本相,这也就需要艺术家回归到美感经验更深层次的无限创作。这也即是艺术性的超越,作为徐复观先生的看法来说,则是“即自的超越”,见到感觉世界中的事物自身,并能够从介入自然,写生自然的创作中将艺术主体自身形成,自我同于大通,一无知觉的滞碍。
艺术家们现场作画2
指与物化,不以心稽
当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不再偏重主客问题当时候,便是最佳当创作状态。这也是庄子《达生篇》谈到当八个字,“指与物化,不以心稽”。艺术创作不仅从记忆与被表现对象的自然融合,不再有任何的距离和限制,同时从艺术家内在心里来说,也不再追求表象的刻意摹仿,而是让心灵契合于物,这类似于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在滇池湖畔,沉浸于创作的方式为这样一种极高的艺术创作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也可以是一种心灵世界的外化与境界的创制。
同样的,当打破了限定空间的创作,回到事物本身的时候,创作意味着不再是因画而画的限定,而是超于象的艺术追求。“言”与“象”已脱胎于客观外物,其追求的则是“意”的高华与深邃。此次滇池选胜让大家看到了艺术创造的“精思天蒙”的涵养与意趣,这也是艺术创作朝向“游”的状态,超越了日常被遮蔽的感官之后的洗涤,从现象入本源的原生创作。
在今天,回到自然山水之间,创作绘画即是艺术创作对“游”的反朴,这也是艺术创作对自由的真义表达,这也符合了海德格尔谈到主题能自由观照为前提的审美观照,这也更澄明地打开了当代油画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当代油画创作亦是从“游”的可能性出发,从“游”的创作主体,到“游”的现实摆脱最终到“游”的自我超越,这三个阶段是主体直观物的本质的时候,通向自然之道的过程。这也就提供了艺术创作在对于艺术主体自由解放于道的无限理境。
照片由昆明当代美术馆CGK提供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教师,青年艺术评论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滇池选胜”油画写生邀请展,,艺术创作,艺术,写生,美感“滇池选胜”油画写生邀请展 艺术创作 艺术 写生 美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