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笔墨之工写人文之意:王仁华携作参展江南文脉主题论坛_王仁华-江南文脉-丹青江南-写意-工笔-笔墨-文脉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撰文\摄影:冯雨薇江南文脉主题论坛现场安徽省中国画协会副会长王仁华到场嘉宾在品读王仁华的参展作品《暗

撰文\摄影:冯雨薇

qI6DWwu8hGQrPUtYONhfFtLZuGiKccSpayrW6LbQ.JPG

江南文脉主题论坛现场

chnDfo0kkclP0VyzGuRBokQPJGfFhhBHVLlJO950.JPG

安徽省中国画协会副会长王仁华

LFbHZ95oTnh6fnlWEwOtDwNimnG5LWsMUAAypdwB.JPG

到场嘉宾在品读王仁华的参展作品《暗香浮动》 

gY2bFMZvura0aSBmSskoUAmfAQk11jHjz2qpIMmG.JPG

到场嘉宾在品读王仁华的参展作品《暗香浮动》 

2019年10月30日上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江南文脉主题论坛在无锡拈花湾君来酒店举办。由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联合承办的分论坛“丹青江南:图史与笔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君来酒店平和堂同时开启。

XtWIlkECQaFAo1ui5PWTgIULE7LiwtHskHbUkO5U.JPG

5mHYbjHvIphqUfTMiDRAi5hyIOlpOa6LuTwBB8C9.JPG

江南文脉主题论坛现场

C8McPw5VMNL45m9e28JesRrOdcNB226v4EFUx3G5.JPG

本场分论坛主持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

不同于一般论坛的传统形式,丹青江南分论坛采取了“展论结合”的组合模式,将作品邀请展布陈于分论坛的会议大堂,成为了总活动一道亮点,吸引了众多其他分场嘉宾到场参观。丹青江南分论坛的主持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论坛与展览在策划中以横纵向两个线索为基,分别是时间线索和地域线索。时间上包含近现代书画名家到70、80后突出的青年艺术家;空间上则是囊括了江浙沪皖四地,邀请了包含傅抱石、钱松喦、刘海粟、陈之佛、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在内共70余位名家作品参展。

9mNAtVva0ZPIhbExjhstHrJrKf5bToVOleWDQLHF.JPG

展览总体按照艺术家的年龄、时代为主脉,打破了地域的边界,形成了长三角一体的“江南图史长廊”。周京新表示,安徽省作为长三角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底蕴也是非常丰厚,本次论坛予以高度重视,邀请到了黄宾虹(原籍安徽省)、赖少其、萧龙士、王涛、王仁华和陈林几位不同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家作品参展。同时,安徽省中国画协会副会长王仁华更是作为安徽艺术家代表携作品《暗香浮动》应邀出席。

PbgrjcdnYXuiZw3LjN9g8bnkN5zpYBBBEcc87u5J.jpg

黄宾虹作品《夜山图》

ECeE42JtKJs0fHmwSMoQwEnVU80KTX1yAp1DugLC.JPG

林风眠作品《枫叶双雀》

flyef1CsT0GpKMBxaaxFo0WEwrtoUpu85teO8Afz.jpg

刘海粟作品《松泉图》

双重破壁

作为50年代生人,王仁华可以说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作为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新中国飞速发展时期的艺术家,王仁华站在了中国艺术与文化起承转合的阶梯处,也乘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浪潮立于地区与世界各地各民族文明碰撞的切面。她在这种“每日一新”的快速变动环境中,用自己的包容与热忱找到了具有“破壁”特征的中国画新面貌。

cGOAN1VVTM4n5iy6oJsR85HsAzBaq0UZJmJKBlDS.JPG

两位外国嘉宾对王仁华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所谓“破壁”,即打破壁垒,这壁垒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王仁华的作品充盈着一种时代的浪漫特征,她将古今中西的各种元素融合在同一平面之内,压缩了时与空的距离,将人们所憧憬的或传统或遥远的美好物件与极具真实感的主体人物构建在亦真亦假的维度之下,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生活在纵横交错的时代脉络中的一代人,一手握着昨天、一手握着明天,极富生命力。

bdslLk2PyZmtetpKT8MMlO6ZxngOv39ooKXzg22o.jpg

王仁华参展作品《暗香浮动》

本次参展的作品《暗香浮动》是王仁华新作,画面中的女子身着汉制袍服,半着戏曲面妆,发梳古朴的麻花辫却挑染着活泼新颖的金色,指明了该女子现代女性的身份。女子身后悬挂着大小形式各异的荷包,精美的刺绣无言地昭示着江南女性的巧手。荷包的刺绣图案更是以昆曲戏文等场景作为图样,将那悠然绵长的江南文化巧妙地勾勒于笔墨点染之下,似一抹清香又似一曲轻吟,紧扣活动主题“江南文脉”,亦是以其灵动的笔法、丰富的文化符号吸引诸多嘉宾驻足赏析。

zlshfQjTD6NhI3rROpi92vPyqf2TNDoc9jAp5zrD.jpg

王仁华作品《古灯今照》

“我喜欢很多的东西,”王仁华指着画面上的各类元素这样告诉记者,“我既喜欢传统的,也喜欢‘时髦’的,既喜欢谨巧的,也喜欢稚拙的。我会扎根于中国画的基础,但也会捕捉最前沿的符号。”王仁华认为中国文化真正需要的不是被保护,而是被传承,二者之间差的就是一个“新”。这个新,恰恰是她一辈子的挚爱。

k4z13LtZNwtWqGeku7cSOcFvGCEYZZiI0PXHVqni.png

王仁华作品《灯语》

3ibppZn17NecIIMhswrvXWkH6eEf9W0AAqiwr3xa.jpg

王仁华作品《起舞弄清影》

“世界是发展着的,人们也都是在前进的,所以我从不排斥任何新的或者其他的文化,所有我觉得好的东西,我都会尝试着拿过来并放到自己的创作里。”不仅如此,王仁华从未担心过这样的融合会造成元素的“斥异”,“因为艺术是包容的,文明也是相通的”,她说。

工与意

本次论坛以江南图史书写的文脉为轴线,邀请了江南地区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从“笔墨公案的再论”“写意论精神”“江南文脉与诗画关系”等多个方面,以“图史与笔墨”的角度结合自身所学、所思、所绘展开关于“笔墨”“写意”乃至中国画本体的研讨。而自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以来,关于“工笔”与“写意”的各类争论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甚至出现了大量“工笔画数量为何多过写意画”的质疑声,因此,回归中国画本体及语境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XMaAGqw0X5o6deFZxduBLIJtejDrBEKUGu19DpfN.jpg

周京新作品《芙蓉》

周京新指出,中国画就是中国画,并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画才是“真正的中国画”,“在我看来,中国画的核心就是‘写意’,以笔墨‘写’人心之‘意’”,周京新说,“事实上,写意本应是更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仅仅指向一种绘画手法。同时,中国画也不应被割裂成两个独立的画种,这种偏颇的见解是学术界应该警戒的。”

而对于“广义写意”的概念,周京新以王仁华为例进行了简单的阐释:“王仁华老师的作品有工笔的‘工’,但其作品的核心绝不是单纯的‘工’,反而更注重意的表达,甚至在绘画的手法上,也兼有传统概念中的工笔与写意两种手法,自然调和,相得益彰,成为她独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绘画风格。”

Nj853gHA8fsmN5OvXl8yAqnlPRMNJ6cC79lUuRm6.jpg

王仁华作品《三味在手》

对于“工笔与写意之争”的问题,王仁华也十分赞成周京新的观点,她认为提出这类问题的人或许对中国画的本质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解。“人们从技法的印象上来说,会认为工笔是比较理性、严谨的,是写实的,是与写意相对立的,然而其实中国画从核心上对工笔和写意的要求是一致的——展现人‘里面’的精神境界。”

王仁华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解读国画中的“工”与“意”,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需要扎实的“工”,也就是最基本的笔墨与技巧。现代人不比古人,笔墨早已从生活中淡去,即便是习画的学生,也鲜少提笔练字,以至于作品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线条无筋也无骨,最多借着从素描的基础里练就的造型描摹能力,配合一些新鲜的视觉设计技巧,点染些漂亮的色彩,把作品的表象渲染得似乎很美,却全然没了中国画真正的骨韵。这样的作品,连“工”都算不上,更无须提“意”。

IgNtUN2otEM3RlSKTqXOMSCNqCLPgMJKX9PBbTmQ.jpg

王仁华作品《谁在煙雲处》

对于意,王仁华也有思考。她认为中国绘画所追求的意在思不在形,在里不在表,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练素描、不求描摹得逼真,却更能够绘出神韵与风骨。而她自己也正是前进在这样的方向上。以其主体形象为例,她初时多以女性为画面主体是出于较为简单的需求——女性较好入画,且比较适合她想要表达的意境。但时至今日,在王仁华心里已没有去区分男性或女性了。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人这一概念已不再拘泥于某一个群体——如古人所追求的文人士大夫等——而是以独立的个体和平等的集群方式而存在,“所以虽然很多时候我习惯性地选用了女性形象,但我想要反应的是精神价值,是人本身,而不是某一个性别。”

YoumnRZhcbSG8L1ntZKjesO5oSg4MwiqS0mSZEam.jpg

中外嘉宾参观王仁华作品

从这样的思考中不难看出王仁华的思想里兼有中西的辩证哲学思想,而在本次展览上,两位来自维也纳大学和伦敦大学的外国学者在偶然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对王仁华绘画中的许多元素及表达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人就她画面中女性所持的半成戏妆联想到了世界各地面妆文化的异同。对此,王仁华有着自己的阐释:“粗犷的粉底,浅吊的红眼妆,其实是保留了我最初的一些想法,即如何表现‘人生如戏’。”画中女子戏妆半就,在真实的环境和不真实的背景间,好似处于戏中与戏外之间,如同每个人在人生中的状态,王仁华称此为“人间”。

而这“人间”的奥秘,或许正是贯穿于王仁华创作始终的一个关键词,亦是她以严谨之工笔所写的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工笔,王仁华,江南文脉,丹青江南,,写意,工笔,笔墨,文脉工笔 王仁华 江南文脉 丹青江南 写意 工笔 笔墨 文脉
下一篇:陈丹青作品集_写生-临摹-布面-上海||上一篇:聚焦中国人物画创作:2019北京画院工作年会举行_北京画院-年会-齐白石-研究-北京-中国-年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