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来西湖边领略谢天赐的写意花鸟艺术_恒庐美术馆-谢天赐-中国画-画家-艺术家-书稿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展览现场(摄影逸风)《天赐画道》一书  伴着阵阵秋雨和桂花香,“《天赐画道》新书首发式

展览现场(摄影 逸风)

《天赐画道》一书

  伴着阵阵秋雨和桂花香,“《天赐画道》新书首发式暨谢天赐大写意花鸟艺术展”于9月21日下午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恒庐美术馆开幕。本次活动推出宋荣汉新近撰写的《天赐画道》一书,以谢天赐为范本,梳理当代中国画艺术演变轨迹,剖析“天赐画道”成因,寻找艺术与生命的原点。作者宋荣汉通过谢天赐个案的研究,阐述了对中国画发展这个时代课题的思考与理解。并由此而生发了谢天赐的绘画理论、绘画风格的成因,以及从人物行走的背影里发现艺术家神秘的“上帝的粒子”。

谢天赐在开幕式现场致辞(摄影 逸风)

《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在开幕式上讲话

《天赐画道》作者宋荣汉发表感言(摄影 逸风)

  在此之前,来自广东的画家谢天赐,走进杭州剧院观看了一场小百花越剧的专场演出。看惯了广东粤剧的谢老师几乎是被越剧唯美写意的舞台灯光设计、既传统又开放创新的演唱技艺所震撼。谢天赐称,传统戏曲一改程式化的舞美、服装、脸谱、动作与唱腔,才能焕发生机,产生巨大的震撼与感染力。戏曲如此,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开幕式上,《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调侃说谢天赐是一位思想很年轻的老人。《天赐画道》是谢天赐中国画实践的总结,也是谢天赐思考之后的艺术观点的呈现。中国画给人看世界的眼睛,观赏谢天赐大写意花鸟画作,有一种会心应目、酣畅淋漓的震撼感。

 开幕式现场

  他笔下的荷花常常只是一个局部,叶无定型,花无常态,半截枝干、一片荷叶也能霸悍地占据整个画面。有时只是墨色的叠加,有时只有肌理的特写,有时甚至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画面里却满满充盈着盎然气韵与精神的丰赡。他不着意表现花鸟的“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似乎也无昭然的“传情言志”之意,厚重的墨块却有山川雄浑的颤动,狂野的线条有大海磅礴的奔腾,随意点缀的色彩如辉亮跳跃的音符,云卷雾腾的墨色喷薄着万物聚化的思辨。墨无崇山却有乾坤咏叹,画无丽日可见阳光豪迈,水无波澜尽显淋漓奔放,花鸟无语却有生命礼赞,恣意挥洒的笔墨里透着浩然凌厉的正气与超然物象的哲思。

  谢天赐早年画过油画,做过版画,40岁之后开始转向中国画创作。由于著名批评家谢海的父亲和谢天赐年纪相仿,并有相同的经历,所以谢海感触特别深,他结合美术史的角度提出从西画转中国画特别不容易,但岭南的画家有自己的特色,谢天赐和其他成功的艺术家一样常常是道在先,技在后,并且注意吸取的是岭南画派色彩斑澜的传统,使他的作品跟我们传统的绘画流变完全不同。

天赐画道:寻找艺术的生命与原点研讨会现场

谢海在天赐画道:寻找艺术的生命与原点研讨会

  “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思想家”,谢天赐如是说。他非常重视起笔做画的第一笔,却不刻意为之,而是随性挥洒。正因为随性潇洒,让第一笔也有混沌开天的“太极”之象:无形以起,一画生气;用之不用,欲歙固张;抱朴守拙,无而生有;心随笔运,形从道出。

  大象无形,大道至简。谢天赐的写意花鸟画,在水韵墨魂里蕴藏一种至简至高的画道。据悉,该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中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共同主办,在“《天赐画道》新书首发式暨谢天赐大写意花鸟艺术展”之后,钱法成、吴帆、鲍复兴、刘海勇、陈永怡、谢海、钱刚、郑亦山、宋荣汉等集聚南山书屋,在本次活动学术主持、《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的组织下,围绕“寻找艺术与生命的原点”进行学术研讨。

展览现场

  谢天赐简介

  广东阳江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参事室)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画家。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院举办有影响的个人画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美出版社出版“大红袍”画集。

《天赐画道》序言:画道深处是墨魂

文/ 王 平

  展读作家宋荣汉先生为画家谢天赐先生撰写的《天赐画道》书稿,作为谢天赐先生的忘年交,我读来兴致盎然。因为虽与谢先生有交往,甚至我们也有过关于“天赐水墨”的长谈,但对于先生艺术成长道路上的一些重要节点、对于他的生活经历与其艺术思考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等诸多方面,我其实是不甚了解的。应该说,这本传记回答了我很多想知道的问题,以至于我边读边时常心里有“原来是这样”的释然。

  谢天赐从一名草根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画家,他对于艺术的坚守和不懈追求,以及他取得今天这样斐然的成绩,其人生是具有励志意义的。作者通过夹叙夹议这样不同于一般传记的写法,把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个勤于思考的理论家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谢天赐的人生犹如一幅大写意中国画”。但宋荣汉先生的着眼点似乎并不在这里,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传记,是作者以谢天赐为范本,来梳理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演变轨迹,通过剖析“天赐画论”成因,寻找艺术家神秘的“上帝的粒子”。

  这本以画家为写作对象的传记,用了相当多的文字描述画家艺术思想的演变。显然,作者更多地是希望人们通过阅读画家谢天赐的传记,去感受谢天赐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画家对于中国画发展这个时代课题的思考,对于中国画艺术魅力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于中国画艺术创作实践的个性创造。作者给书稿加了个副题:“艺术因思想而崇高”。我以为,这正是我们阅读这本传记的真正切入口。正是作者对于谢天赐艺术思想的勾勒,让我们看到谢天赐是个有大格局、大抱负、大气魄、大视野的艺术家。或许,这才是我们阅读这本传记的意义,即通过一个他者的人生感悟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谢天赐首先是个有大格局的画家。画虽小道,然必有可观者焉。当下寄身中国画者数以十万计,多是碌碌无为之辈,或因循守旧,或拾人牙慧,其深层原因便是格局上的问题。没有大格局,哪来发展中国画的理想与动力?又怎能有创造创新的理念与精神?谢天赐大写意水墨的创立,就在于他有大格局,才使得他能在传统题材上实现理念与技法的重大突破。

  谢天赐更是一个有大抱负的画家。他在“天赐荷花”向“天赐水墨”的转型中,在传统题材上追求实现理念与技法上的重大突破。他“以笔墨挑战笔墨”,并持续刷新他的艺术梦想。“行动者的梦想最值得期待”。谢天赐的抱负又何尝不是中国画有识之士的共同梦想!

  谢天赐也是一个有大气魄的画家。处在“呼唤创新也在呼唤传统的时代”,他更强调艺术的个性创造,凭借“在高山之下另起土堆”的豪迈,他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挥洒出了“宇宙生命的磅礴大气”。

  谢天赐还是个有大视野的画家。作为一个有着“我行我素的个性特质”的画家,他有着用大视野观照时代、社会、家庭、地域文化的自觉。开阔的视野使得他成为一个在中国画艺术理论上探索创新,在创作实践上追求个性化艺术表达,且二者互为支撑的良好互动之势。由此,便水到渠成自然生成了他“随而有意”、“张狂有度”的谢氏大写意风格,以及由“状物构图法”、“三笔画法”、“三结构论”组成的“天赐画论”。

  在传记中,作者这样感慨:“谢天赐的故事从阳江说起,故事的原点却在开平,在南海,在澎湃的变革历史和创造历史的许多偶然及其必然。”此外还有:“一半很传统,另一半很现代;一半是火焰,另一半是海水;一半弗洛伊德,另一半柏拉图;一半现实主义的清醒,另一半是浪漫主义的激情;一边拥有理性的科学思维,另一边是形而上的唯心;一边是与世无争的脱俗,另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张扬……多维空间里生活着一个真实、立体、多面的谢天赐。”诸如这样的喟叹,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自身写照呢?在这本传记里,你或许就能读出自己的执着,或许也能看到自己的梦想,更可能发现自己诸多的不足。

  【作者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

谢天赐  绿波  纸本水墨  138×68cm  2013年

谢天赐  天歌  纸本水墨  98×180cm  2014年

谢天赐  赏春  纸本水墨  68×138cm  2012年

《天赐画道》后记

文/宋荣汉

  历时四年,五易其稿。这本十四万字的书稿写得很累。累到搁笔之后不想开口说话。

  可编辑说,还得再写个“后记”。

  似乎,该说的文字都在书稿里了。

  我把书稿交给出版社,把自己关进了福建长汀的内观中心。

  每天12小时打坐觉知、24小时的静默止语。内观修炼过程很神圣,很煎熬。出关之后却是一心轻松。正如这本书的创作:很累,却很值。

  为什么是谢天赐

  谢天赐。一位眯笑的眼纹里都藏着故事的人物。把这些故事说出来,就很有趣。

  有趣,显然不是本书创作的目的。

  人生有很多的“因为”,最后才有一个精彩的“所以”。艺术家的人生,不仅在个性化的人生历程与艺术作品的诠释,更在其人生哲学与创作思想的融合。这种融合,是艺术家真正的精彩与精致之处。站在哲学与时代巅峰,俯视艺术家的人生历程与创作生涯,剖析艺术家的人生理念与创作思想,欣赏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与精神感受,是一件很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谢天赐便是一个很好的标本。

  近代以来,中国的许多艺术家都有多重的社会身份。他们或被赋予太多的时代使命,或沦为了某种附庸,其人生与艺术生命常常被社会绑架。二十世纪初期及八十年代,艺术家们曾经有过两次嘶声竭力的呐喊,在试图挣脱艺术形式桎梏之后,最终却承担起了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先驱的责任。艺术家们也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艺术与政治、理想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个性与本体、叛逆与顺从、谄媚与孤傲、投机与投资、利用与被利用、妥协与被妥协之间,承受着艺术的快感与痛楚,燃尽生命的激情与才华。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少不了时代烙印。艺术家的人生也必然留着时代琢刻的痕迹。

  谢天赐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个思想者。艺术的生命已经融入到他的思想。而思想,又升华着他的艺术。

  通过谢天赐,可以在混沌的世界里找寻到艺术与生命的原点。这是选择谢天赐最好的理由。

  谢天赐的意义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在经历了文革十年束缚、八十年代的喧嚣和九十年代反思回归之后,在新世纪的十多年里,却陷入了商品市场的沼泽。人们看到的是艺术市场空前绝后的“繁荣”,听到的是拍卖会上一次次被刷新的书画价格,与此同时,是艺术界让人窒息的倦慵与沉默。

  当下的中国画坛实在过于寂静。除却了市场的浮躁,只剩下润格的孤独。真需要有几块带棱带角的石片去猛烈撞击一下这潭平静的倦慵。

  谢天赐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做了这样的努力。我想,如果再将一个真实的、带棱带角的谢天赐——连同他的“天赐画论”,一起抛入这片沉寂,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或许不会有波澜。毕竟屏蔽的气场过于强大,眼前这潭倦慵又有太厚的沉寂,需要有更多带棱带角的石块一起去撞击。

  或许,还有人不屑。不屑于谢天赐的狂野,不屑于他的创新和不安分。

  或许,还会有争论。

  把艺术评价留给批评家们。他们是一帮总不让人安宁的擂鼓人,或急鼓催场,或边鼓提醒,或夜鼓惊魂,或碎鼓催眠,有了他们,至少今日中国画坛才不至于陷入死寂。

  好在这是一个持续改革开放的年代;好在还有宽容大度的文化氛围。这也应该是一个每天都在期待新的太阳升起、期待着涌现书画大家和有更多新的画艺理论呈现的时代。相信再厚积的倦慵也能够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容忍度。(胡适先生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我们想着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好在,有谢天赐先生及其夫人何茵娜女士四年多时间里至始至终的坦诚、宽容与鼓励,让我能够真实面对、从容剖析一颗坦诚的灵魂而不敢有半点懈怠。感谢你们的真诚与信任。同时要感谢本书创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关心和帮助的吴帆先生、乔耀辉先生,书稿中有不少亮点都来自你们的醍醐灌顶。感谢王平先生为本书所作的序言。感谢书稿中引用了观点与评论的所有艺术家、批评家们。最后还得感谢中国美术出版社及祝平凡先生、郑亦山老师、胡一萍编辑,你们的支持与付出,让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然而,我自知没法将艺术与生命的原点完全说清楚——其实我是很想将它说清的——如果能够把它说清楚,可能是本书最大的成就;而如果真说清了,或许又会成为本书的最大败笔。

  道可道,非常道。谢天赐曾说:“一个事物,当你得出结论的时候,那是一个错误。包括现在我说的这句话。”借用这句话,搪塞本书所有可能存在的瑕疵。

  谢天赐的意义,却是在时间之后和文字之外。

谢天赐  清静心  纸本水墨  138×68cm  2013年

谢天赐  夏诗  纸本水墨  138×68cm  2015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天赐画道,恒庐美术馆,谢天赐,,中国画,画家,艺术家,书稿天赐画道 恒庐美术馆 谢天赐 中国画 画家 艺术家 书稿
下一篇:反观自身探索绘画语言本体__“李强作品展”亮相龙美术馆重庆馆_龙美术馆重庆馆-李强作品展-油画-创作-纸上-展览-系列||上一篇:杭州书画社六十周年庆新闻发布会盛大举行_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副总经理-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