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李昌菊:借鉴现代艺术_现代派--中国-美术-油画-现实主义-印象派-文艺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编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初,油画作为改良中国

    编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初,油画作为改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引进中国,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过几代油画家的努力,油画已成为本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纪前期(1900—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1949—1978年)和新时期以来到世纪末(1978—2000年)三大部分,探讨中国不同时段的油画本土化现象。本篇文章为第三篇《开放、多样的格局》(1978—2000)的第一章节《走向开放》的第三节内容,详细介绍了文革之后,画家、理论家对于现代派的接纳与提倡。

    第三节   借鉴现代艺术

    现代派是被禁忌已久的词汇,不过,在思想开放初期,对西方现代派的介绍与其他讨论就同时启动了。在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刊的《世界美术》上(图3-1-3),邵大箴发表了《西方现代美术流派简介》的系列文章,对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进行介绍,并在第2期介绍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艺术、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活动派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等。其文章后来印成小册子,在美术家与美院学生间广为流传,为人们了解、认识、研究和学习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方便。

    hMVi0Fq4GZW74scA0fGukmwIEveTI9TsfwrRQn5B.png

    图3–1–3 1979年 《世界美术》杂志创刊号封面

    不仅如此,在现实主义大讨论中,人们也不断流露出对现代派的包容与肯定。通过现实主义召唤现代派,为接受现代派开辟道路,是理论家采用的一个重要策略。1980年第11期《美术》发表了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一文。该文更为准确地表述了:“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作为创作手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反映现实生活,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美的享受;作为表现手法,它和写实同一概念,只是一种艺术的写实,不排斥凭借想象的夸张,其基本要求是明白易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写实表现手法是不能等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1]文中,作者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艺术主体认识世界的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不排斥凭借想象的夸张”。在此基础上他继续指出,过去我们对现代派的艺术研究得不够,简单的否定多,具体的分析少,不让人们接触它,其结果是限制和束缚了我们自己,使我们目闭耳塞,孤陋寡闻,把一些本来可以作为参考借鉴的东西拒之门外,也使我们对另一些假恶丑的东西失去接触的机会,从而使我们的辩别能力迟钝了,不敏锐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改变,现在已在改变。我们应该有气魄,有胆识,肯定现代派艺术中一切从内容到形式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东西,……。他强调,“现代派的一些艺术家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们不无启发,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形式探索的某些方面为发展新的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他们当中的某些作品确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我们也应该予以肯定。”[2]

    对于现代派,当时的一些油画家不乏高度认识,并表现出肯定的态度。“黄山会议”中,在如何借鉴西方现代派和中国传统艺术方面,詹建俊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我们的确非常需要吸收新的营养,以便更迅速地发展现有水平,但是,这新的营养,不仅要从现代艺术中吸取,而且也应该包括我们还没有学好的传统的精华”[3]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思考》一文中,詹建俊指出,“长期以来,对现代艺术在哲学上、思想上、情感上、以及艺术表现等重要问题上都有过不少的批判。因而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认识它的可以肯定之处,是个观点很不一致的问题。”对于现代艺术,他在文末强调:哪怕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合理内核,也是可资借鉴的。陈醉则在《形式的解放》一文中,非常乐观的说,“形式的解放,会不会“解放”到出现现代派?回答是“会”!”[4]事实上,不限于现代艺术,郑胜天的《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开始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了介绍,这些正式发表与专业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均体现了画家、理论家对于现代派的接纳与提倡。

    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油画发展最紧迫的问题是观念更新,美术理论界在批判“题材决定论”,打破单一表现模式,提倡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强调艺术家个人表现的自由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为新时期油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 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印象派的评价问题》,《美术》1980年第11期,第3页。

    [2] 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印象派的评价问题》,《美术》1980年第11期,第6页。

    [3] 詹建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思考》,转引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油画艺术的春天》,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页。

    [4] 陈醉:《形式的解放》,转引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油画艺术的春天》,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更多内容尽在[李昌菊专栏]

      李昌菊简介

      湖北荆州人。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2000年获该院美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系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文艺评论》等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民族化再探索——1949至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人民出版社,2017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2篇文章分别入选第十一届(200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当代美术创作论坛”。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4年),2016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评论作品,“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成果优秀论文奖(2017年)。

    关键字:中国,美术,油画,现实主义,印象派,文艺,油画 现代派
    内容标签: 中国 美术 油画 现实主义 印象派 文艺 油画 现代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