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陈孝信:在江苏省油画高研班上的讲演_陈孝信--写意-艺术-观念-中国-建构-思路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在江苏省油画高研班上的讲演(2019,8,27,下午,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五楼讲演厅)讲演者:陈孝信(讲座笔记整理:鲍月)上半场(讲演部分):今年是2019年。大家

    在江苏省油画高研班上的讲演(2019,8,27,下午,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五楼讲演厅)

    讲演者:陈孝信

    (讲座笔记整理:鲍月)

    上半场(讲演部分):

    今年是2019年。大家都知道:中国艺术界发生的最大的一个事件、甚至可以写入美术史的,就是——叶永青的“抄袭门”。不瞒大家说,叶永青是我的老朋友,而且在我所策划一次展览上,还邀请过他。他也参加了(2003年,深圳的一个展览)。当时,他在画《大鸟》,我去他的北京工作室看了,当时感到很满意,就决定邀请他参加。后来,像这一系列的作品(此处,出示叶抄袭作品的印刷件——备注),我和老栗(栗宪庭)都不知道他的这些作品从何而来,几乎是在同时都给予了肯定——觉得这些作品画的很棒,还为中国艺术界有这样的艺术家而感到高兴。

    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问题,成了一个事件——抄袭!我看了相关的资料,认为抄袭是无疑的。“抄袭门”发生以后,反思一下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应该说是有问题的,而且是有很大问题的!包括油画。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话题。

    undefined

    叶永青画作(左)与比利时画家的画作(右)对比图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包括油画在内)是有很大问题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不足的,不是一般性的不足,甚至是有致命伤的!从现象上来说,现在画油画的,可以称之为油画家的,从统计学上看,光江苏,少说上万人。那么全国范围内,画油画、可以称之为油画家的,在统计学的概念上,应该超过十万——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创作队伍!但是在这十几万人的大军里面,真正拿得上台面的、被大家称道的油画家,我估计不到几百人——这个数字按理说还是比较大的。有几百人为大家所称道,某某、某某,他是画什么的。在这几百人当中,我再讲一个数字:可以代表中国油画界、中国现、当代艺术界向世界发出声音的艺术家,也就是说被国际艺坛所认可的又有多少呢?我告诉你们,中德文化交流学院的前院长阿克曼说:“中国可以向世界发声的艺术家,十个人罢了。”我个人认为,也就十几个人,可以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声。原来,叶永青也可以算一个,现在已经不能算了,那就又少了一个,就那么十个人左右。

    现在来看,十几万人退到几百人,再退到十个人左右,这是一个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什么现象?

    jUDVAu5n5yD12tAGuH0W6Y856DtzuzYgqmjsz4jo.jpg

     李铁夫 静物 1940年代 布面油画 62×75 cm 来源:赵昱之女赵金枝女士旧藏

    虽然油画是舶来品,传入中国的历史大概将近两百年左右,从第一代油画家开始(李铁夫他们算为第一代画家),到现在的话,也就一百多年。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借鉴、借鉴、再借鉴,模仿、模仿、再模仿,而没有真正出什么人才呢?没有真正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呢?这还不是问题吗?!所以说,从这个结果上来看,我们这一百多年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局面肯定是很不堪的,很多问题肯定是要好好去反省和思考的。我以一个批评家的人格担保,我说的都是事实,而且是很负责任的话。

    当然,影响中国油画和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这里不去详细讨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必须正视的,必须好好思考的:这就是一味的模仿,一味的借鉴,一味的翻版。

    这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其它那些复杂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包括客观环境的原因、 体制的原因、教育的原因等等,我都不讲了。

    我在这里只讲一个自身的问题:为什么在不断的模仿?为什么在不断的“翻版”(“翻版”人家的东西)?为什么世界上只要出一个东西,我们国内就有仿造品?这难道不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吗?!

    所以,选择走什么样的路,选择做什么样的艺术家,对于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思考这些问题,不重新挺起腰杆,不把眼睛放在自己的脚下,我们就要重复这一百多年的老路!中国还是出不了人才,还是出不了大家,还是出不了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很严肃的对待它。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我们油画发展的历史上来看,问题出在我们的思路上。

    我提了四个问题,希望大家先记下来,下半场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油画是“架上艺术”,在观念艺术盛行的今天,它究竟是“死亡”了,还是可以继续存在?可以继续存在的话,理由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油画可以观念化吗?如何观念化?观念化了以后,油画还要不要保留它的“边界”?

    苏天赐  漓江新篁  木板 油彩  31.5X55厘米  1978年

    第三个问题:江苏是油画大省吗?如何才能成为油画大省?“苏派”油画有没有可能成立?(“苏派”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个是孙俊老师上午讲的地域性问题,孙俊老师一直在强调艺术有地域性。我也承认这里的“苏派”可以指江苏——这个地域。“苏派”油画的另一个理解是苏天赐先生所创立的学派,它有没有可能成立?我在讲到“苏派”的时候,一直坚持有上述两个意思。我对苏天赐先生非常尊重,对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非常肯定。这一层“苏派”的含义还包括了苏老的学术继承人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中国油画有没有可能建构自己的学派?如何去建构?

    上半场由我主讲,下半场请大家环绕着这四个问题自由发言。我相信,这场讨论对大家的一辈子都会有益处。

    我接着要讲的是思路。一百多年以来,我们有怎样的一些思路?这些思路又如何去反省它?这个问题我也经过了将近一、二十年的思考,接着我汇报给大家的是我的研究成果。

    这一百多年以来,我们产生了三个有全局性影响力的思路,谁也逃不掉,几辈人都逃不掉的三个思路:

      克拉姆斯柯依(俄罗斯“巡回画派”领袖) 1872年 《养蜂人》 

    vFiBcZYkB67DiOPbBrhUb1QSJBSvs68cMuXMI3gP.jpg

    靳尚谊 塔吉克新娘 布面油彩 60 cm×50cm 1983 中国美术馆藏

    第一个思路:传统主义思路。按照传统的做法来做。在中国画领域、在水墨画领域,就是按照传统文人画的思路来发展。在中国画领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都是按照传统来画,不停地在重复。油画领域是按照欧洲古典油画或者前苏联的(也称“苏派”)油画来画。结果是:几代人学下来,靳尚谊老先生却还在讲:“我们的油画还没学到正宗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传统之路还没走完。中国当年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学“苏派”,实际上就是学俄罗斯的巡回画派、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这可以说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我们在座的就有这样的学生。“苏派”油画对当时的中国油画来说,具有了全局性的影响力——我就不去细说它了。这个思路现在看来也是要认真加以反省。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也可以用在这里。这是我在中国美院的讲座上讲的:“各位,你们不是对文人画有兴趣吗?想做文人画的徒子徒孙吗?那么我告诉你,老天给你三辈子的生命,你都做不了倪云林、董其昌,做不了‘八大’。给你三辈子的时间你都做不了!”。好,我现在用欧洲古典油画来说这件事,同样可以这样讲:不是老天给你一辈子,你学不了,老天给你三辈子的时间,你也当不成伦勃朗,你也当不成戈雅,任何人你都当不成!这话,在座的有人敢反驳吗?学传统,按照传统思路来发展,行啊,你能做得了吗?做的了任何一个古典主义大师吗?做不成,这你还不去思考吗?这是第一个思路。

    第二个思路:(有人概括)“全盘西化”。这是和传统主义对着来的。你们不是一天到晚学传统吗?死抱着传统不放吗?不,我要的是——“全盘西化”,全部照西方的来。好,现在“全盘西化”,一直到我们鼻子底下,到处都在西化。

    叶永青就是“全盘西化”的案例。“八五新潮”时有一个说法: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把欧美世界里的整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全部模仿了一遍。“八五新潮”其它方面的意义,我们暂且不讲,我们就讲“全盘西化”。“八五新潮”就是在“全盘西化”的背景下发生的。

    方力钧 系列一(之五 )布面油画 81.3x100.3cm 1990-1991年作

    岳敏君 自由引导人民 布面油画 250x360cm 1995-1996

    王广义 《大批判系列:可口可乐》 1993年 布面油画

    “八五新潮”之后的这些潮流,例如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这一个潮流接一个潮流的背后就是——继续西化。一直到我们现在还在继续西化,可以考察一下动漫界,日本动漫、韩国动漫几乎全部被人们学过了,全部拿过来了,到了这样的地步,还有些人在继续想做西化的文章。

    在短时期内(例如叶永青这样),在大家不了解国际资讯的情况下,在商人不懂艺术的时候,这些东西可以走俏,可以打个擦边球,可以取得一时之名利,甚至名利双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积淀,这些东西都将是垃圾,会被扫地出门。这是事实,还不严重吗?!

    所以整个“八五新潮”,从思想解放,从精神解放上面,它已被载入史册,但是要论经典作品,我看“八五新潮”时期,只有少之又少的作品可以载入史册,大量的东西都是一些不成功的试验品,被时间无情地淘汰掉了,到最后剩下了一地鸡毛。近几年以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模仿弗洛伊德的大有人在,模仿里希特的大有人在,模仿沃霍尔的大有人在,西方的大师几乎找不到不被模仿的。“全盘西化”这个思路值不值得反省?你个人还选不选择这条路?这是很严肃的问题,这是挑战你智商的问题,挑战你能力的问题,挑战你才华的问题。如果继续还是走这条模仿之路(西化之路),就是一句话:没出路,都将被挡之门外,连门都进不了。

    第三思路:是一百年以来最高明的思路,最智慧的思路,但现在看来,依然有不足,依然存在问题,这个思路就是——中西融汇。这个思路是20世纪最接近大师级水平的艺术家——林风眠提出来的。另外一个美术史的概念是“中西结合”,徐悲鸿提出来的。这两个都属于第三思路,但是有很大的区别。

    大家不要忘了,林风眠提出来的“中西融汇”指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结合西方的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和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嫁接的结果叫“中西融汇”。

    而徐悲鸿的“中西结合”不是这样的。“中西结合”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艺术加以结合,后来是与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结合。“中西融汇”毫无疑问比“中西结合”要高出一个档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中西融汇”的成果更大。

    yT2fF7h3fJLm92dvQFkRO05gdupK2AN35ejA0mbv.jpeg

    林风眠 读书仕女

    i4zLUikBKNqj8kjfLZ7trHTCvCAMcM8ekkSZLpM1.jpeg

    吴大羽 京韵 1950年

    oO7AMjvBmXqQ0AlIliaFdcLIEzJ5QSzFFSiPFTaY.jpeg

    赵无极 1.12.64 1964年

     

     朱德群 秋,1978年5月1日

      1978年

      布面油画

      195×97 cm

      来源:1980年艺术家赠于法国政府机构;

      亚洲私人收藏。

    我随便举一些案例:除了林风眠,还有吴大羽,后来的赵无极、朱德群,再后来的吴冠中、苏老(苏天赐),苏老和吴冠中是同学,所以他们应该是平辈的,这些都是“中西融汇”结出的硕果,赫然在目、彪炳史册。“中西结合”呢,我很欣赏的有一个:蒋兆和(是“中西结合”的一个硕果,没有疑问,他结合的是写实主义艺术),当然,在徐悲鸿的体系里,还有一些,像吴作人、董希文,这些都是“中西结合”的硕果。可以比一比,“中西融汇”结出来的硕果和“中西结合”结出来的硕果是不是有很大的区别?我认为,“中西融汇”是20世纪最智慧的思路,硕果是最大的、最多的,“中西结合”相对地逊色了。

    kwRRSxljvU9SViFDjyGv3hciIRp3zGNdUb4nItJ0.png

    徐悲鸿 愚公移山  46cm×107.5cm  布面油画  1940

    黄河三门峡 中流砥柱(之一) 吴作人 油画 118×150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但是,到了21世纪,仍然是需要加以反省的。因为,“中西融汇”的结果就是不中不西,不是我一个人,许多学者都有这个看法。中西嫁接的结果是折衷主义的,而折衷主义拿来作为中国自身的东西向世界来推的话,它是矮了一截的,低了一等的。折衷主义的东西,在向世界推的时候是有困难的,阻力是比较大的,他们中只有个别的人进入了世界性的视野,这里面最牛的就是赵无极、朱德群这样的人,他们进入了世界性的视野。所以,不中不西、折衷主义、非驴非马是第三思路的致命伤。这是站在我们21世纪来思考这个问题必须有这样的态度,所以我觉得在21世纪应该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来让我们艺术家去实践,所以,我就提出了(这是我20年前提出来的):做有自身上、下联系的文脉当代。我提出来的第四思路——“文脉当代”。

    “文脉当代”的思想来源是鲁迅。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提出了“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整段话出自《文化偏至论》。在《文化偏至论》里,鲁迅说:“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我认为这是二十世纪最明智的一段话,可是,被我们忽视了!这是不应有的忽视。所以,我在思考思路的时候,就想到了鲁迅的这段话,尤其是“别立新宗”,非常鼓舞人心。我们必须“别立新宗”!二十世纪有两个思想家是我特别崇拜的,而且一直都在学习他们。我在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就在读鲁迅的东西,对鲁迅的东西非常佩服,所以我吸收了很多鲁迅的思想。

      王怀庆《玉壶春瓶》1999年作 油画画布 213×122cm

    蔡小华作品

    申伟光 1988 作品4号 135×135cm

    改革开放以后,我非常崇拜胡适,读的最多的是胡适的书,到了台湾,我还专门去朝拜了胡适的故居。我觉得这两个是跨不过去的思想家,值得我很好的学习,他们是五四运动的硕果,是最了不起的两个思想家。而鲁迅《文化偏至论》的这段话,是我们整个文化再次复兴、再次面对世界必须遵循的一个思路。大家好好去体会。这就是第四思路‘文脉当代’。“文脉当代”中我们一定要讲到的,有这三个概念,大家如果把这三个概念都弄懂了,我相信你们会受益终身。这三个概念一定要记下,因为它太重要了:

    一、写意

    二、新写意

    三、超写意

    R1x5iNNITLuJG20TEiqNpx9IZ00VHN2lk0g9iZ0b.jpg

    倪瓒 西林禅室图 立轴 水墨纸本

    这是研究文脉当代必须要搞清楚的三个概念。“写意”毫无疑问是一个传统的话题,一千多年的文人画就是写意艺术,这是必须面对的东西。一千多年以来的写意精神是什么?我在思考写意精神的时候,六个东西是最重要的,而且一个都不能少:第一、似与不似,就是追求不似之似;第二、中得心源,写其意、气、神、韵;第三、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不懂书法是不行的);第四、 诗画一律,以诗入画;第五、以淡为宗,逸品为高;第六、逸笔草草,不拘一格。这是写意精神的六个要点,要是能做到这六个要点,就能体会到真正的写意精神是什么。这是经过我的研究和几十年的思考,概括成的。

      苏天赐《苏南初春》1980年代作 布面 油画 80×64cm

    刘海粟《香山红叶》61.5×98.8厘米 油画 1978年

    3MYDXDXbt2ohxzICggR6psvTpzbWcYaHwYImPsgi.JPG

    卫天霖1946年年创作油画作品《向日葵》

    接着我们讲“新写意”。何为新写意?“新写意”就是继承写意精神的同时,把写意引向表现,或是注入抽象元素,张扬现代人的个性意识。这就是新写意。新写意应该说从林风眠开始。林风眠作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地位就是由于他倡导了新写意、新表现而确立的。吴冠中(林风眠的学生)在70年代补充了一句话:他认为在写意的基础上引向抽象是最好的出路。不管是抽象也好,表现也好,都是新写意的支柱和新写意的精神所在。这也是新写意真正可取的东西。或者引向表现,向林风眠看齐;或者引入抽象,向吴冠中看齐,同时都还必须张扬现代人的个性意识。这就是现代主义精神。除了林风眠之外,在新写意的思路上最了不起的人物,还有卫天霖、吴冠中等。我特别要提出的、新写意艺术在江苏的两位艺术家:一是刘海粟;二是苏天赐。他们毫无疑问是新写意当中不可或缺的两座高峰。苏天赐(林风眠的研究生)一辈子追求的是具有东方神韵的新油画,付之于心血几十年,硕果累累,至今没有得到应用的肯定和应有的地位,我认为是十分遗憾的,今天我在这里呼吁一下,我认为苏天赐是江苏油画界最值得研究的一个艺术家,没有之一。所以我必须认真面对苏天赐和“苏派油画”。还有,现在国家主流媒体正在推的“意象油画”也是新写意油画。意象油画、写意油画,都应该放入新写意的框架里。

    oVQ0arZZaaxIKFnQKMMomEIe1dXGaelBqqt9IG8u.jpg

    吴冠中 《纵横》  2008 水墨设色 宣纸 62cm×41cm   浙江美术馆藏

    戴士和 《别了,大海》 布面油画 200x120cmx5 2015 中国美术馆藏

    我个人提出的第三个概念:超写意。在2001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个主张:面对国际艺坛,我们到了一个“版本”转换的关键时刻。这“版本”转换就是说由国际“版本”的中国样式向中国“版本”的国际样式的转换,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当下仍然处在这个转换的过程当中。国际“版本”的中国样式(大多是全盘西化的东西)向中国“版本”的国际样式的转换——这是我们面对的真正的问题。转换成功则活,转换不成功则依然是边缘状态(当然也不是‘死’),依然和一百年以来的情形差不了太多。转换成功,整盘棋就会活,中国艺术就会活。等到人家也承认你,也在学习你的时候,这盘棋整个就活了。所以我认为最终是要走向“超写意”。

    f4wwqJVdWMexPUqtzKETjQVT54dQUz4ji5ewzRJp.jpg

    谭平《覆盖-黄色》丙烯 160cmx200cm 2013

    QhKdg06Ckrie9C1hXqvLetrqDoEqsV6cLymSlSgl.png

    谭平《彳亍》 素描 78.7x109.2cm 纸上炭笔 2014

    钟飙《王阳明龙场悟道》

    “超写意”和“新写意”有何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观念性的切入。没有观念性的介入,就只能是“写意”或者“新写意”,只有观念性的介入才有可能成为“超写意”,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版本”,才有可能产生国际影响。这是我个人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一个目标:观念性的写意才叫‘超写意’,简单来说是这样的。什么叫观念?做什么艺术都有观念,从古到今做艺术的,他们都有观念,只是观念和观念的不同而已。古人也有观念,而我们今天的观念是什么?我这里借用我的老朋友易英教授(中央美院外国美术史的专家、权威人物之一)对新观念界定的四个要点:第一要素是对原有语言系统的质疑和颠覆(即全部否定,重新来);第二个要素是非物质化(动漫、影像、概念艺术);第三个要素是审美性的否定,从20世纪新的思潮来讲,我们进入的是“反美学”的新阶段,真正的国际思潮是“反美学”。传统的美与不美已不能界定今天的艺术,这是必须接受的一个新观念;第四个要素是空间结构的重构,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或叫总体艺术等等都是空间结构的重构,打破原来的三维空间,四维的、五维的,这就是空间结构的重构。这就是新观念。新观念切入以后,再去驾驭‘写意’、‘新写意’,就可能成为我今天讲的“超写意”。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的一个目标。当然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我个人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做“文脉当代”——“超写意”方面的策展活动,到现在已经做了九回。孙俊老师所了解的是第五回——“文脉精神”油画展。如果我有精力,还会做第十回。

    我如何看待艺术家?有几个重要的标准要跟大家交代一下:第一个标准是艺术必须有表达,而且是真诚的表达,体现普世价值观的表达,体现主体精神的表达,从内心出发。曾经有一个艺术家跟我聊天,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他讲的很对。我现在讲给大家听,他说:“现在的中国艺术家,画面一看太假了,在表达上不真诚。外国的艺术家,哪怕他是一个插画艺术家,你一看,他的表达一定是真诚的和真实的。”这段话说得非常地致命!你若是没有从内心出发,予以真诚的表达、而且还不能体现普世价值观,也没有主体精神性的确立——这样的艺术永远站不住脚,永远是趴下的!第二个标准是新观念的介入;第三个标准是转换性的创造和想象力。现在有的人讲的原创、原创性,是靠不住的,不实事求是的。艺术发展到今天,中外艺术史的积累如此丰厚,整天去想着原创是不现实的、不可取的、不支持的。连做了几年艺术的人都知道,现在没什么原创造,所有的创造都是转换性的创造和想象力的表达。

      马塞尔·杜尚,《泉》。图片:Courtesy of Tate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讲的就是转换性的创造。一定不要走入误区。比如说杜尚的《小便池》是那么好做的?人人都去做《小便池》可能吗?你再去做那个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一直强调一句话:观念性艺术的“观念”是一次性使用有效,二次、三次使用就失效,四次、五次使用就是无效。不管你是在哪里表达,只要是一次性使用的观念,就是可取的,就可能是有效的。观念的“残酷性”就在于观念一次性使用。凯奇(约翰-凯奇)的著名作品《4分33秒》,他的4’33”,现场是停顿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凯奇成为了大师级的人物,这个作品也成了经典的作品。那么它被第二次使用还有意义吗?观念性艺术创造的“残酷性”就在于:别人的观念很厉害,你再去学这个观念就不厉害了。所以要记住这句话:观念必须一次性使用。第四个标准是个性的魅力,包括语言、技巧和图像等等。以上是我判断艺术的最重要的四个标准。

    下半场:四个问题的讨论(注:为了节省篇幅,只保留了我个人的讲话内容)

    第一个:油画是架上艺术,在观念艺术盛行的今天,它是死亡了,还是可以继续存在?可以继续存在的话,理由是什么?”

    陈:我直白的说,各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令我满意,需要洗脑。第一,必须承认观念艺术的兴起有它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六、七十年代以后,观念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是客观事实。在国外的一些大型的展览上,比如双年展上,一些艺术家都看到的一个事实,90%以上都是观念艺术,其他的艺术最多10%,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你们要接受,要去了解,不能无视的。所以,这个需要补课。各位需要了解观念艺术的意义,观念艺术的现状,观念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正视它。不能出来一个东西,连研究都没研究,就关着门说自己的话,这不是一个明智的态度。第二,丹托提出“艺术死亡了”这个概念,它是有道理的,有上下逻辑的,它不是伪命题,它是存在的。为什么艺术不可以“死亡”一次呢?艺术可以不断地“死亡”,不断地重生。“凤凰涅槃”,这也最古老、最了不起的神话。死而复生、凤凰涅槃、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智慧你都没有,还画什么画?你可以画一辈子的安格尔,那是自娱自乐,你在国际交流当中会很失落。你自娱自乐可以这样做,没有人反对,但是要进入国际语境当中去交流,去接受检验,对不起,没有一个位置,只能靠边站。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死亡”一次才能获得新生。第三,在观念艺术以后回归的新绘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了,它是经过观念艺术改造的新绘画,这个新绘画才能进入国际语境交流。“观念的切入”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你不研究观念的切入,画画就一辈子画着玩呗,你把它当做事业来做,那就成问题了,是大问题。自我边缘化,一辈子做一个无意义的劳动,你心甘情愿吗?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作为结论,但却是大家必须要思考的。请孙俊老师让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去回答,这个话题都回答不出来的话,他连第一步都跨不出去,他还是像地上的陀螺在转,自娱自乐是在转。

    孙俊老师:我是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意见,我刚才那段话的表述里面包含了陈老师的三段定性,跟陈老师的观念是完全一致,后期我们就陈老师的这个内容还要进行对话。

    hkDTrKa7eW8G2bF9xqEJpIFjx7Ay2IJ46fy8VQsC.png

    尚扬 黄河船夫 布面油画 1981

    尚扬《大风景 》布面油彩丙烯

    尚扬 《董其昌计划-42》 布面综合材料 360x290cm 2012年

    尚扬 《剩山图-2》   306X683.68cm 2014年

    陈孝信:我现在举一个例子,刚刚提到尚杨,他是我的老朋友,跟我的年纪差不多。尚扬出名(在美术界取得大家认可)是因为《黄河纤夫》,这是他研究生毕业以后画的第一幅画,《黄河纤夫》的基本观念是现实主义油画。好,我现在问一个问题,你就明白了。尚扬如果一直在画《黄河船夫》这样的一类画(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还可能越画越好),尚扬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会有这样高的位置吗?你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马上就想通了。尚扬没有按照《黄河纤夫》一直画下去,他80年代末就变了(转向观念油画),他最早的观念油画,被大家公认的代表作是《大风景》。《大风景》和《黄河纤夫》的时间间隔不远,但在观念上的差距,少说四万五千里。《大风景》出来以后,有一次我在广州见到尚扬,我跟他说“你是不是可以停止在‘大风景’这个系列”?他默不作声。停在《大风景》这个时期不是很好吗?《大风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非常成功,非常潇洒!好,我继续讲尚扬的第三个例子:《董其昌计划》。《董其昌计划》和《大风景》在观念上的距离又差了四万多里,而《董其昌计划》依然获得好评,这个例子就在我们面前。《董其昌计划》这个观念之后,他停止了吗?他依然没有停止,他在苏州博物馆的个展中,《董其昌计划》已经成为背景了,他的最新作品是:“竹林”装置。这是放到我们面前的例子,这样一个有成就的油画家,一直都在追求当中,一直都在向年轻人学习,向世界潮流学习,一直都在琢磨自己艺术上的问题,在不断地给大家提供新的东西,他才取得了今天这样高的成就和地位,被人们所称道和尊重。这难道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榜样吗?他的化蝶的过程太精彩了!每一次化蝶,都宣布前面的作品已经是“过去式”了(当然并不是死亡)。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地化蝶,一个过程高于一个过程,从壳里飞出来,再一次飞出来,你就理所应当会到达那个高位置上。不用你说,大家都会对你刮目相看。你只抓住了一点点东西,还不厌其烦地反复玩,像陀螺一样去重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观念艺术之后,新绘画该怎么走的问题确实需要大家去思考。但是现在你们所想到的东西,凭心而论,我耳朵已经听出老茧,太陈旧,想不到年轻人会这样去想话题,像这样的问题应比我想的更活跃一点才对,而且很固执,这是不可取的。必须要把自己旧有的东西清洗一遍,重新来接受新东西。

    第二个问题: 油画可以观念化吗?如何观念化?观念化了以后,油画还要不要保留它的边界?

    陈:很明确地讲,油画必须观念化,这是我的看法。如何观念化?那应该因人而异,应该去找你的观念的切入点,每个人都要找自己的切入点,切入点是因人而异的。首先,你要进入21世纪新绘画的交流语境,向“巴塞尔艺博会”靠拢。其次,油画没有固定的边界,不要自己去设置边界,那是愚蠢的做法,油画没有边界,这边界是永远向前推移的,向更广阔的远方推移的。广阔的地平线上,没有固定的篱笆墙,固定的篱笆墙一定是会被推到的。

    (回复一位老师提出的:他听别人说“国外观众还是偏向于欣赏传统作品”的这个疑问)

    陈:国外观众的艺术水准比我们高很多,我们国内现在跟国际上是有脱节的,而且不是一般的脱节。我们可以原谅自己一点的是:现在,我们的现代主义建构没有完成,这是事实。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主义建构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完成了,他们无须再来一遍现代主义建构。但是我们国内的现代主义建构没有完成,不成熟,然后紧接着又要进行当代建构,所以现在我们是两个功课一起做,这是我们必须承认面对的现实。所以现在有人在画抽象艺术,我是不反对的,只要你画的真的厉害。因为中国现代主义的建构就要靠有说服力的个案来支撑。有那么一批个案的支撑,中国现代主义的建构就有可能完成,那是中国艺术的大幸。目前我们现代主义的建构没有完成,半生不熟,然后又要接着去做当代建构,这是我们面临的比较痛苦的问题。我支持有说服力的现代主义建构的个案,也支持跳过现代主义去进行当代主义建构的艺术家。这是我们跟国外脱节的地方,我们不能越过现代主义建构这一环,你跨过去了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因为这一课你没有成熟,你盲目的去进入当代的建构,是会有问题的。所以,我多年以来,一直都在支持水墨、油画领域里的现代主义建构。把现代主义的地基打牢,拿出一批有说服力的个案。

    第三个问题: 江苏是油画大省吗?如何才能成为油画大省?“苏派油画”有没有可能成立?

    gra0JWzMmKZHORNzw0xIY3dLMnYQuc6MvNXgA1YJ.jpg

    沈行工 蓝色池塘 152cm×168cm 布面油画 2013年

    uTkU8fxCsspWQyCWkeUBM8GCxJsFpd5xzwSnsBmi.jpg

    张方白 三鹰图—1 布面油画 300cm×200cm 2016年

    孙俊老师发言:关于江苏是不是一个文化大省,我正在做一个项目:从1949年以来的江苏油画名家梳理。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选了三百位画家,里面包含了徐悲鸿、吴作人、吴大羽等人,但当时是有犹豫的,因为他们虽然是江苏人,但后期都去了外省工作,所以就产生了困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民国时期,在江苏确实有很多大家,可谓是群星闪耀。1949年以后,当然也有苏天赐等这样的艺术家可以撑起半边天,但是越往下梳理,问题越大。所以当下这个情况,也是我办这个班的目的。苏天赐、沈行工等人之后,下一步是谁?虽然有可以数的上名字的一两位艺术家,但他们不是一个群体的存在,这个时候对于江苏这个所谓‘江南出才子’的地方,局面时尴尬的,甚至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错误。那么为什么把陈老师请过来,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今天下午一直在探讨的。我们在中国选了这么多大家之后,发现我们在认知上出了问题。在油画加上绘画这一块,以前是‘江、浙、沪’,江苏是老大,现在是‘浙、沪、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所以陈老师今天所有的表述把我们这么多天的教程又一次做了一个彻底性的梳理,特别是在当代的价值评价这一块做了非常全面的梳理。这是我对江苏当代油画基本现状的一个认知。

    陈:孙俊刚才说的这个课题是有根据的,应该算是权威发布。所以,我接下来要说两个肯定 :第一个肯定是,民国时期,江苏肯定是油画大省,孙老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以中央大学艺术系为主的创作群体)。所以说,民国时期的江苏是油画大省在学术界是没有异议的,美术史家没有异议,我也没有异议。第二个肯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江苏油画界肯定不是油画大省,因为在全国提得起名字的寥如晨星。贵班的办学理念是非常好的,但这个班最重要的是要出两个东西,一是要出一批很棒的作品,一批被学术界肯定的作品;二是要出几个人才,起码是二流以上的人才,那么这个班不用说,进入历史、进入文献、进入档案,成为江苏的“黄埔一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这两个目标实现不了,那就是画饼充饥。最后一个点,“苏派油画”有没有可能成立,还有苏老之后,由谁接续、如何接续?是不是苏老之后一代更胜一代,有接续的一批人?如果有的话,那么“苏派油画”就可以成立。或者以江苏这个地域概念来说,这个班上能不能出一批被认可的人才,有的话,那么“苏派油画”也可以成立。如果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那这句话就不成立。所以这个课题是很严峻的!它摆在大家的面前。当然也不要垂头丧气,“有志者,事竟成”,我还是持鼓励态度。大家一定要下狠心去做。

    第四个问题:中国的油画有没有可能建构自己的学派?如何建构?

    陈:讲学派,大家都知道,德国有自己的学派,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也都有各自的学派,我们自己有没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学派?目前的事实是:我们现在没有被国际上承认的学派。

    在这里,需要先澄清一个说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不成立的。这句话的来源,有据可查是斯大林说的,我们学苏联的时候把这个东西搬过来了,这个话肯定是有问题的。大家在这个班上,听过我讲了这句话的来源以后,还坚持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就是不明智的。

    无论从哪个理由讲,我们都应该建构起自己的油画学派,再说了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有志者,事竟成么!但是,这个目标真是要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任务十分艰巨,而且,不仅仅是创作队伍本身的事,还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无论事情多么艰难,总是要有人去面对的,一代人不行,就再来一代人!

    最后,我给大家说一下油画创作必须具备的“六个要”:

    第一个“要”:要具备大情怀,不是小情怀;

    第二个“要”:要具备大视野,不是小视野,不是狭隘的视野,中外古今,上下左右都要看得清;

    第三个“要”:做艺术一定要具备大格局,不是小格局,不是小情小调;

    第四个“要”:一定要具有新的观念性,一定要有观念的洗礼,具备新的观念,重新出发,不要保守,不要固步自封;

    第五个“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方法;

    第五个“要”:要立个性,语言一定要有个性,“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不出格,不成活”,这是具体的语言建构。什么叫个性?就是“不出格,不成活”。不要一天到晚封在格子里。

    最后有几句“画外话”:做艺术家,一定要有超越功利性的态度;一定要多参展,多交流,多听批评意见。画外2条,画内6条。

    今天的讲课到这里全部结束”。谢谢大家一个下午的陪伴!

    2019,9,3,修订于草履书斋。

      陈孝信简介:

      陈孝信(笔名水聿、凝寒等):中国美术批评家。男,汉族,江苏省武进县魏村人,生于1943年7月2日。无党派。现为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曾任第七届年会轮值主席,2015年被吸纳加入“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职业批评家、独立艺术策划人、艺术主持。曾任《江苏画刊》、《朵云》、《艺术•市场》、《艺术潮流》、《美术界》、《艺术界》、《美术文献》等杂志、丛书的特约编辑。组织、编撰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出版),公开发表美术、艺术学论文数十篇,10余万字;艺术评论、画家个案评论一百万字。

    更多内容尽在[陈孝信专栏]

    也可以直接下载艺术头条,订阅“艺术时评_陈孝信”艺术号,观看更多内容。

    关键字:写意,艺术,观念,中国,建构,思路,当代艺术 陈孝信
    内容标签: 写意 艺术 观念 中国 建构 思路 当代艺术 陈孝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