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乔晓光:陕北人的生活就是一首五味俱全的信天游_信天游--的是-榆林-老汉-民间艺术-都是-黄土高原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我们已经习惯了从汉字了解中国,从古史典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圣贤精英、帝王将相去认识中国。但我们很少从一个农民、一个村庄、一个地域的习俗生活、一个口传的诗歌、

    我们已经习惯了从汉字了解中国,从古史典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圣贤精英、帝王将相去认识中国。但我们很少从一个农民、一个村庄、一个地域的习俗生活、一个口传的诗歌、一件民间艺术品——世界很少从民间去认识中国。 

    ——乔晓光

    a40oWu5uPFlhE08ULG31YhEB0zsqo8MVjDORvntP.jpg

    《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乔晓光/著 青岛出版社出版

    乔晓光,中央美院教授、油画家、水墨与剪纸艺术家、民间美术研究学者,如果算上为中国剪纸申遗而四方奔走的十年经历,他又可以称作社会活动家。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乔晓光沿着黄河流域两岸的土地,深入村庄,踏上民间艺术考察的漫漫长途。在中国传统村庄文化流变衰退前的最后一段岁月,乔晓光怀着按捺不住的向往和感动,记录下一路遇见的自然风土、村庄习俗、民间艺人,记录下那些在村庄里传承了无数代的民间艺术。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透过乔晓光的文字、绘画、剪纸和照片,回望那段不算太久远的时光,不由蓦然惊觉:当初激情满怀的礼赞,原来竟是最后的挽歌。有幸的是,艺术网、艺术头条获得乔晓光老师授权,连载《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这本已再版了三次的著作。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第二篇《信天游》。

    信天游

    1997年冬·陕北榆林

    信天游

    不断头

    断了头

    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陕北民歌·信天游

    到了陕北不听民歌,就不算到了陕北。陕北的民歌像黄河水酿成的老烧酒,品上一口,立刻就会醉上心头。

    说来也怪,平日里我最不爱听歌,可到了陕北,一听上信天游、秦腔、眉户调,听上那威风狂放的腰鼓声和亮亮的唢呐曲儿,就着迷,就兴奋,就激动不已。信天游里有蓝天的味儿,有黄土的味儿,还有浓浓的陕北人情味儿。信天游是黄土地上的天籁之音,是陕北人心底里生出的山丹丹。

    白天想你圪塄上站

    半夜想你灯花花上看

    远远见不敢吼

    扬了把黄土风刮走

    sxaGaR8Qr0stGkyASHkjEoQKnDNOkyjW67z5gb0l.png

    绵绵不绝的黄土高原养育了陕北人的生存,也养育了陕北的民间艺术。

    信天游就是在陕北的高坡大川、沟沟梁梁、羊肠盘道上唱的。陕北人心里憋闷了,扯开嗓子吼上一段,以慰藉那不断的情愁。连绵不绝的黄土坡里,男人是土,女人是水,水土交融,就是那不断头的信天游。信天游是男人唱给女人的,是女人唱给男人的,不断头的信天游是陕北人唱给自己的。

    三十里平川四十里水

    七十里路上妹妹

    白格生生脸脸齐格铮铮牙

    毛格苏苏眼眼看什么

    陕北的信天游千万首,首首唱的是一个“情”字。这情里有男女的爱,有光棍寡妇的苦,有船工、驮夫、放羊人的寂寞和艰辛,有劳动的欢快和对家乡故土的依恋,有对苦难命运和负心人的愤恨,还有陕北人对幸福生活、生命吉祥的向往。信天游是陕北人的生活之诗,是他们贫穷、朴素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民间艺术都是为生活的,为了普通百姓生存的需要,正因为此,民间艺术的情感是最具体、最真切,也是最本原的。

    白生生豆芽调上油

    哥哥就爱看妹妹走

    东山山日头西山山落

    哪搭儿想你哪搭儿哭

    信天游的感情粗犷而又率真,它来得直白,来得健康。喜也好,悲也好,悲喜得实实在在,回味无穷。黄土大山里没有那么多矫饰的小感觉去玩味,只有为生的情和为情的生。艺术原本就应该是这样,艺术是人的艺术,是生命的艺术。在陕北高原的蓝天黄土之间,看不见神,看不见鬼,只有活生生的男人、女人和真情满满的信天游。

    清水水的玻璃隔窗子照

    红口口白牙对我笑

    鸡蛋壳壳点灯半哟半炕明

    烧酒盅盅淘米也不嫌你穷

    l0F5tTS51sIEwLelGNGCyuybAeIvp2u6XsvseGiJ.png

    榆林麻黄梁乡刘家畔村的张贵老汉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他放了一辈子羊,也唱了一辈子信天游。

    信天游的格式是七言上下句,两句一比一兴,表达一个感情意思。信天游的韵味儿实际上靠的是陕北方言的魅力,这正是口传文化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陕北方言里善用重词叠字以示亲昵,什么“话话”“坡坡”“白格生生”“毛格苏苏”。为了感情的需要,信天游又有了九字、十一字或更多的句式。方言的特色和韵味儿使信天游具有了强烈的地域风格,信天游正是靠陕北人清新朴素、率真浓烈的人情味儿,打动了每一个听歌的人。人民口传的文化总是切身、具体的,总是清新简朴的,总是带着本原的生命活力。“文化的人民性”指的正是这些品质。

    信天游是陕北人为自己编的曲儿,但所用的比兴手法,直接继承了《诗经》的古老传统。这并不奇怪,就像陕北剪纸中的“牛耕图”与汉画像石上的“牛耕图”相似一样,相同的自然环境,几千年不变的农耕文化形态,代代沿袭的口头传承决定了相似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相传不断的习俗更是陶冶、塑造了一脉相承的信仰追求和情感气质,活态的民间文化是一条不息的大河。

    oA6srmjZrxPMjCmlzOqSAcy010VV2eU0iRpHGeyI.png

    《坡上的男人》 油画 2000年

    “远观诸物,近取诸身。”信天游的比兴创造里,同样反照出《易经》时代的文化光彩。文化不等于知识,陕北人贫穷的生活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这千年的窑洞,千年的铁犁,千年的石磨,千百年来陕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万物繁衍,都是信天游最真实的文化注脚,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诗,正是人类面对自然的心灵回声,信天游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心灵之诗。

    我一直相信,在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原上,深藏着我们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生命真气,这是一种通天通地的大气,是蕴含着祖先灵性的原气,是纯朴我们灵魂、启蒙开悟我们心性的神气,陕北人正是靠这种丰富的生命之气滋养着,在贫脊的土地上顺生绵延。

    陕北的坡路有多长,信天游的歌声就能传多远。你的心里咋想的,信天游就咋唱。在安塞,我问村上人,你们一个曲儿为啥唱得不一样?乡民说,一样嘛,都是一个曲儿,想咋唱就咋唱嘛。

    rRhmw4tmMfubzUmFXUSPSB7X3uXzOjvpyUkl1caP.png

    《唱曲》 纸本 2000年

    s6ehwkfS3lubKxgtKiTe7kqSN5p9x2PU6jEQmOyG.png

    《点灯》 纸本 2000年

    在榆林的麻黄梁乡,我们遇上一个能唱的婆姨,她唱的“兰花花”,高旷、纯净,把陕北清爽爽的蓝天全唱出来了。

    “擦着洋火点上灯,看见窑里一场空。”听说《光棍哭妻》的调又悲又好听,常常是唱得一窑听歌的人跟着落泪。我们要这婆姨唱《光棍哭妻》,她死活不唱,好说好请,刚唱几句她已是泪流满面,做活儿的婆姨们也跟着落起泪来。原来,这能唱的婆姨不是本村人,是来姐姐家串门散心的,我这才看出她心里的哀怨。学生们劝她,唱吧,唱出来就好了。她说,你没听那调,起头高,落尾低,唱出来的最后又收回心里去了。陕北的女人是水,无边无尽的黄土坡,一碗水泼出去又能流到哪儿去呢?

    一锅锅羊肉半锅锅油

    你哭成泪人人我怎走

    墙头上骑马还嫌低

    面对面睡着还想你

    信天游是为情唱的,为那挥不去、抹不掉、说不出的情,心里装累了,拿出来瞅瞅,瞅完了,又装回心底里。

    信天游随心走,心随天游,陕北人唱起信天游,不同的人不同的调儿,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味儿,这也是信天游百听不厌的魅力所在。正像陕北的黄土高坡,榆林大沟看的是陕北的粗犷,延川土岗看的是陕北的绵延,佳县山城看的是陕北的壮观。陕北是丰富的,信天游也如同这丰富的陕北,有着十里不同俗的千变万化。

    vhFNxDqYhQG1Wk290eFWHXknVfAvO2GyTclPgJzl.png

    《陕北汉子》 纸本 1998 年

    OU66GrFO3LorwuJduj7bNaGjfA54JoOdG8Jo7mjZ.png

    《信天游》 纸本 1998 年

    在榆林麻黄梁的大沟里,我们听了张贵老汉唱的信天游,他的嗓音很有特点,声不大,细高的音调里夹杂着沙哑,传得很远,像三十里明沙滩地上吹过的一阵清风。这声音太妙了。张贵老汉放了一辈子羊,就是在这夹杂着明沙滩地的川坡里,真可谓一方水土的天籁之音。

    榆林是陕北的最北部,与内蒙交界,这里大片的黄土已经沙化,无情的沙化还在不断地向里推进。张贵老汉的信天游就是在这沙化的土地上唱出来的。那一夜听完张贵老汉的信天游,天已很晚,我就睡在了老汉的窑里。老汉平时不爱说话,那一夜,信天游还是让我们聊了很久。

    张贵年轻时就爱唱,只要听别人唱一遍,他就能学会。当年乡里庆祝通电的万人大会上,张贵的信天游着实让他出了大名,前些年西安电视台还来给张贵拍过录像。张贵老伴儿死得早,他放着羊,硬是一个人当爹当妈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孩子们成了家,晚年的老汉想起自己,他相了个邻村的老伴儿接到了窑里,可孩子们不接受,张贵无奈,把人又送了回去。这几年,张贵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干不了什么活儿,帮孩子们喂喂牲口,信天游早已不唱了。

    张贵讲完他的信天游故事,望着窑顶半天没有说话。那天晚上,我真正听懂了信天游。我仿佛看到张贵老汉几十年含辛茹苦的生活,在这老窑里化作平静和无奈,化作坦然的生命等待。

    生活,就是陕北人一首五味俱全的信天游。

    关键字:的是,榆林,老汉,民间艺术,都是,黄土高原,民间艺术 信天游
    内容标签: 的是 榆林 老汉 民间艺术 都是 黄土高原 民间艺术 信天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