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周文翰:大陆人、台湾人、海外华人、外国人_-市场-台湾-收藏-拍卖-瓷器-买家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到底能火多久,相信任何一个参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人私下都考量过这个问题。但是也很少有人能给出决绝的答案:要说现在是泡沫,但是似乎也没有达到日本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到底能火多久,相信任何一个参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人私下都考量过这个问题。但是也很少有人能给出决绝的答案:要说现在是泡沫,但是似乎也没有达到日本、韩国当年的高度,而且中国经济还在持续增长,富人们在变得更富,正张开欲望的大口欢迎艺术品进入他们巨大的公寓、别墅和私人仓库;可是,要说没有问题也不尽然,一方面中国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和对外贸易带动,经济的创造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很难说目前的增长趋势还能保持多少年,而收藏市场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操作痕迹,让艺术品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增速,让人不由得担忧说不定哪天就会崩溃。

      当长期来看,艺术品市场发展是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因此当中国经济的增速变缓,艺术品市场也必然会放慢增长速度,出现类似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悬念。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在中国出现经济危机、停滞以前就提前出现大衰退,以及什么因素会造成这种状况。但是目前的市场中人,多抱着“我赚够了就撤,让后来者付学费”的心态,大家只是有时嘀咕几句,又纷纷迎头往浪尖里冲,哪管未来是不是梦。笔者去年就提出资源占有状况决定拍卖市场,并对内地和台湾藏家进行了对比。现在扩大一些,我们看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参与者——大陆人、港台人、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各自掌握什么资源,未来如何搏弈并带动市场格局的演变。

      两岸三地的共同未来

      市场经济真的是有魔力的,在1960年代以前,虽然人们也知道古董、艺术品可以交易,可以换钱、救急,但是并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市场出现。直到1960年代,在公司化的佳士得、苏富比的推波助澜下,收藏和拍卖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有利可图的产业,很多新生收藏家也逐渐以投资为趋向。到1980年代以后,香港和台湾先沾染这股风气,开始成规模的收藏,也因为这个时间差,所以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初能狂收中国古董和民国早期油画,等到现在再高价出手,收获真金白银。到1990年代后期内地买家崛起,中国艺术品收藏已经完全从趣味导向变为投资导向,成为一项大买卖。

      看未来趋势,日益式微的是海外华人藏家,是在二十世纪随着中国政局几经变换,富有收藏的大家族流落海外,也带出去很多书画、瓷器器物。现在随着港台买家和内地买家先后崛起,已经有不少回流,而且海外华人藏家多年老和病故,第二、三代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兴趣在下降,可能现在将进一步集中到内地。其实无论海外还是内地,所谓文人收藏家、书香世家的收藏已经越来越珍稀了,现在是商人的世界。

      真正处于收割状态是精明的台湾人。一方面台湾人是瓷器、民国早期油画和少部分中国书画的藏家,现在出手有暴利可图,另一方面,台湾人已经大批进入内地市场进行操作,不论是拍卖行、古董还是油画方面,都有台湾资金进来运作,而且成绩优异。短期来看这是台湾人在赚大陆人的钱,但是从长期看,由于中国内地经济的强大引力,台湾藏家、画廊、古董行赚的钱多半并不会回到台湾,还是会投资在大陆,不论是在艺术品方面还其他行业。也就是说,台湾的拍卖行、古董商、画廊还是收藏家,未来在收藏风向上会内地的主体市场合流,否则只会沦为小范围的市场。

      当然,大家都在压大陆人的宝。无论是中国书画、油画和当代艺术、瓷器,中国内地买家都是最成规模的,可是因为经济发展和交易市场起步的时间差,现在内地人要买民国早期油画、古董乃至当代艺术,很大程度上看要台湾藏家和海外藏家的脸色。反倒是中国书画、1949年到1978年的中国油画留在内地的还占多数,因此这也成为内地买家进行操作的主要方向。问题是,随着上述历史性的文物艺术品价格的全面抬高,大家快玩不动了,自然有把目光转向当代书画和当代艺术的趋势,去年以来这两方面市场果然繁荣起来。

      国际买家入场的信号

      外国人(海外非华人藏家)目前的姿态稍微中立一些,这部分藏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些是被动的藏家,多时继承自祖上,未来将以出卖为主,另外有部分主动性的藏家,他们主要的兴趣在瓷器部分,有相当长的传统,和港台买家一起是高端瓷器的玩家。现在他们一边在卖,一边也再买,未来如何运作值得关注。比如斯图加特举行拍卖会的德国纳高拍卖行推出的“私人收藏46件中国瓷器”专场的部分藏品都是欧洲藏家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佳士得、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购得的,其中多件藏品为宋、明、清时期的珍品。另外一位德国藏家把全部250件中国书画委托拍卖,据说这位德国藏家极为爱好中国书画,早在1964年和1985年就分别在香港和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大量书画作品。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台湾人心动身也动了,欧美人也在动,比如佳士得专家张丁元就透露他们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中,有将近二成的买家是白人。而在今年9月份佳士得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全场500件拍品共成交了356件,成交金额达到了1448.8060万美元,创下了纽约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记录。在成交前十位中,有五位是亚洲私人投资者,三位是美国私人投资者,一位是英国投资者,还有一位是匿名投资者,显示出海外买家有所扩大的局面。

      在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外国藏家的实力更不容忽视,尤伦斯夫妇(Ullens)、乌利·希克(Uli Sigg)、都收藏有上千中国当代艺术品,他们也频频在欧洲举办相关的展览造势。这次秋拍中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人民币成交价被乌利·希克买入,这就是一个信号,表明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著称的他开始吃进文革作品乃至中国现代油画,在完善自己的收藏序列。未来他们进一步参与拍卖市场运作值得格外关注。

      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品也陆续进入泰特、MOMA收藏,MOMA也在筹划举办中国建筑设计展览,而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伯特博物馆也有举办大型中国艺术、设计展览的计划。实际上,海外藏家大规模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已经完事具备,也许就差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了:比如,MOMA举办一个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品,让白人的当代艺术藏家有个大刺激,然后大家一起开始玩,自然会进一步推高市场。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是国内,可很多中国人的心态上来,这种来自美国、欧洲的承认将成为一个刺激。未来当代艺术可能像瓷器一样,不排除拍卖的最高记录诞生在纽约、伦敦,而不是香港、北京。

    关键字:市场,台湾,收藏,拍卖,瓷器,买家,
    内容标签: 市场 台湾 收藏 拍卖 瓷器 买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