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无处不在,从艺术的内部异见到以艺术作为社会、政治的异在,都有体现。生活经验也散落在日常生活里。很多作品其实具有很好的观念的同时,也有很强烈的生活经验特征,但在讨论这些作品的时候,往往过多的倾向于观念所指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引申出以下思考:在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背景下,观念艺术是否能从生活中的经验获取生命力,而不是只有单纯的观念和媒介,况且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活生生的经验。后现代主义及以后的作品,有很多凝聚着人的生活经验,但并没有专门的理论讨论这种现象,以阿多诺为代表的认为艺术作为社会、政治的异在,但却不愿意通过人的日常生活经验让艺术和社会整合在一起,杜威虽然有专门的著作讨论“经验”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却不关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而人的生活经验恰恰和当下的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意见的艺术:艺术内部的异见
艺术作品是传达艺术家思想的媒介,个人意见或体现在题材上,或体现在绘画要素上。现实主义通过题材,表现主义通过形象与笔触,印象派通过色彩和笔触等表达观点、情绪、意图等等,即使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意见没有杜尚的小便池所做的那样明确。杜尚的小便池通过选择现成品打破原来的艺术作品范畴,艺术家的意见在作品的表现上走向更加明确和更加开阔的天地。
艺术史上有过几次著名的艺术“反叛”事件,其中包括印象派举办的第一次联合展览“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反对官方固守准则的沙龙展。我们知道印象派画家开始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他们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突破了色彩服从于素描的成规。杜尚把小便池送去参加展览也是一例,还有发表公开宣言的达达主义者们,比如苏黎世达达艺术家,他们的宣言、诗歌朗诵会、噪音音乐会、美术展览和著作,抨击了西方艺术和文学的传统与偏见。[1]印象派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标志着印象派艺术家们和古典保守派分道扬镳,因为关于艺术准则的意见不同,印象派和“保守派”开始各走各的路。印象派以后,从杜尚的《泉》发表对传统的艺术范畴的不满,又到博伊斯鼓励人们要用艺术去改造社会。博伊斯除了艺术实践,还有从事社会实践,这就是在艺术史上博伊斯的参政行为,因为他除了在卡塞尔文献展上的种树行为、改造社会,博伊斯还加入德国绿党组织,希望通过直接的政治行为参与政治、改造社会,使它更人性化。[2]从艺术形态的发展角度上说,都是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发对一种艺术形态。在这里,艺术作为艺术内部的“异见”,不断地扩展这艺术的道路。阿多诺对现代艺术进行考察时并没有使用“异见”这个词,而是“新异”。他的《审美理论》关于现代艺术的理论的核心是新异的范畴。[3]阿多诺关于新异的看法,很合适描述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对抗老的艺术样式,就是一种审美内部的意见对抗。新异的范畴提供了理解现代艺术一个重要的视角,其重要的背景是艺术也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独立出来,从而使得艺术与社会拉开距离。然而,新异的范畴一方面被批评为典型的“艺术发展论”,因为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说明一种艺术样式绝对比另外一种艺术样式高级;另外一方面,艺术与社会整合的实践,新异的范畴逐渐失去了鲜活性和有效性,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政治的整合趋势已经在博伊斯等人的实践下,变得不可阻挡,因此审美的对抗在艺术的意义中开始破产。社会、文化、政治的语境开始决定艺术的意义,杜尚小便池的意义离开了本身的物性,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杜尚时代的先锋派,在突破艺术范畴上做出了历史的意义,他们让艺术的道路走得更宽广,但仅从这一点去看待后面的艺术——比如博伊斯的作品,其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因为博伊斯的作品已经进入到了社会、政治领域,作品比如《7000棵橡树》。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社会,新异,范畴,伊斯,经验,小便池,观念艺术内容标签: 社会 新异 范畴 伊斯 经验 小便池 观念艺术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