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利
(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导师)
我很喜欢二如的画,喜欢他的画的气息,非常纯正!这是一个不主张在古人身上下功夫的时代,二如却坚持入古,而且入得非常好!
按照清代沉宗骞说的,要在古人身上下苦功夫至少是三十年。前十年,又十年,又十年,第三个十年之后才说艺术风格形成的事。李可染先生也说过,“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但今天,大家都等不及,都没有“打进去”就跳出来了。但二如是打进去了!他学北宋,学南宋和元人,都很有心得,值得很多人借鉴!
沧浪渔笛
沧浪渔笛-局部2
丹枫书屋图
峨眉记游
邱振中
(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认识二如很多年。他的敬业精神、对书籍的热爱、办事的干练、头脑的清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业馀画画写字者很多,真的把所有工作撂下来完全投入到陌生的画画里,这样的人极少,取得成功者更少。潘二如的选择,显示了他的个性和判断力。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出他下了极深的功夫,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寒林书屋图
黄叶村居图
家居白雲间
林麓幽居
刘正成
(著名书法家、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学习中国画,不临古,焉然出新?!潘二如入古之深,之纯,令人惊叹!其沉潜于宋元山水之经典,数年不下楼,精神尤嘉!潘二如的题款书法,也是同类画家中不多见的,给其绘画增色不少。
林屋雪霁
秋山雅居图(局部)
秋山雅居图
群峰雪霁图
松居图
曾印泉
(著名书法家、历史学家)
中国画家没有不拟古而能成功的,潘二如在拟古上比同时代的许多画家都更深入一些。他的人生视野也比较开阔。所以,看他的作品,能感觉到格调很开阔,他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画家。不管是中西方的文学还是中西方的绘画,以及文化出版等等,他都有涉及,而且都有重点尝试。
潘二如是一个极有前途的画家。他的画画事业还刚刚开始,我觉得他能登堂入室,应该能做得更好,我对他极有信心。
溪山行旅图
溪山楼阁图
溪山楼观图
老村
(著名作家、画家)
我认识的四十岁左右年龄段的画家,无论是在对中国美术史、美术资料的掌握上,还是在笔墨实践上,潘二如都是做得最深入的一个。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二如是我的学术支撑。我在绘画上偶有些学术上的问题时,我也会请教他,他都能给出一个比较全面答复。
相比于其他学习宋元绘画的画家,从二如的画里头可以看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一是他的画的格调更高,一是他的画有意境、精雅、不闹。“闹”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大概有90%的画家在这个“闹”字里头走不出来。二如却难能可贵地做到了这一点,他能入静,他的画不闹, 既有古意,又有诗意,让人沉静。
溪山暮雪图-仿早春图
溪山无尽
溪山雪霁之二
溪山雪霁之一
许宏泉
(著名画家、收藏家,《边缘艺术》主编)
二如对美术史多年的考察、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审美理念。他起点很高,执著地坚守著笔墨的正脉。今天很多人,包括学院派,一谈到绘画,就会谈到宋元,就像谈书法,必须谈到二王,谈到兰亭一样。但我觉得,二如对宋元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理解,而是从笔墨的精神层面去切入。二如的绘画,虽然古意盎然,但仍然散发著一种清新!这种清新,让我们看到传统笔墨在当下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一种希望。
夏山图
夏山小隐图
雪景寒林
雪山归棹图
雪山行旅图
张子康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著名画家)
绘画有各种发展的路数,其实按传统来说,就是先临摹,再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但现在学传统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因为中西艺术发展的融合,绘画的路径多了,角度也多了,最后学画画的过程也变复杂了,也不一样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走的路线也不一样了,形成的最后品质也不一样了。
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向传统虚心学习的人很少见,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潘二如是在传统发展路子上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云林书屋图
云山图(之二)
云山图(之一)
丘挺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二如的绘画基本上还是以宋元精神这条文脉为中心,对古意的一个追忆。
今天我们谈传统谈文人画,谈新文人画,常常引用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似乎文人画并不注重“形似”。但从苏东坡的诗论画论,从他和同时代的和他激赏的画家的那些交往中可以看出,他其实推崇的是“士夫”画。“士夫”画其实是什么呢?就有点像潘二如现在想追求的那种,尽物之形态,就是在形的刻画上非常的精微,但同时注入一种诗意的状物情怀,这正是苏东坡最推崇的东西。所以他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始知奔放本精微”,他讲这种辩证,讲创新和理法的辩证,讲究精微……二如的绘画途径,是苦行僧的做法,但是一条很正的脉络。
云季停舟图
杨刚勇
(深圳龙岗区文体广电局原局长、深圳大芬油画村策划推广人之一)
潘二如先生的作品展示了中国画的复杂与多维,展现了文人士大夫“隐逸文化”的现代解读。他的作品总是自然流露出“静穆”的特质,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古典诗意。“先精微、复会通、再自得”,我相信二如的艺术之路会走得更好。
夏日小隐(之二)
夏日小隐(之一)
刘墨
(著名学者、书画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我在潘二如的作品里面,看到了雅,看到了古,看到了正。
好的艺术家绝对不是把创新挂在口头的,创新只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自然而然出来的东西。相反的,从十几岁,从二十几岁,就拼命喊创新的,你会发现他们过了五十多岁之后,反到会变成很传统的人,他们才知道原来传统是那么好。中国文化的魅力大概就在这个地方。
潘二如的“趋古”,是对古代的一种尊敬,是对古的一个借鉴,也是希望能把古的东西拉到这个时代里面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正的路子。古,很容易和雅连在一起,比如我们常说古雅,而雅往往又和正连在一起,雅正。所以有古有雅有正,二如的路子大概不会跑偏。
林亭雪意
林屋飞泉图
刘彦水
(著名画家,中国艺术院研究员)
潘二如山水画秉承北宋写实造境一脉馀绪,构图谨严,造型幽雅,设色高华,无论是烟树重峦、汀洲斜诸,还是人物村舍、溪桥径道,皆精心佈局,铺陈有度,力求有“可游”、“可居”之境,使观者有“卧游之兴”;在用笔用墨上,潘二如秉承宋人“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山水画创作精神,千笔万笔、层层渲染,以求给人一种超越世俗、静谧清幽的古典意境。
关键字:宋元,传统,精微,潘二如 山水画内容标签: 宋元 传统 精微 潘二如 山水画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