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创建于2013年,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选和发布世界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选定研究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公众讲座及分组讨论。本次论坛主题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考古学探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学共同承办。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发表了《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帝国扩张及其与边疆的动态关系》演讲。中国土司遗存考古工作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针对墓葬展开,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2010年以来在西南各省对土司遗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尤其是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三处土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将土司遗存考古工作推向了深入。通过系列考古工作,摸清了土司遗存以司治(衙署)、关囤、墓葬、宗教遗存等为主体的遗址格局,是12—18世纪我国西南部多民族,山地文化多样性、独特性的体现。土司遗址年代从宋代延续至元明清时期,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从唐宋时期的羁縻之治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的变迁,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有效维护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记者颜维琦、李韵)
关键字:土司,考古,遗址
内容标签: 土司 考古 遗址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