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汾河东岸、塔尔山西麓的襄汾县陶寺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拥有大中小面积不等的三座城址。因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木器特别是彩绘龙盘、黿鼓、特磬、写有文字的彩绘陶壶、土鼓等重量级文物而引起世人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30余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该遗址及其周围先后发现了超大型聚落群、超大型墓葬、观象台、宫城和大型夯土基址等重要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5月6日,与会考古专家重点对陶寺遗址最新发掘的宫城城墙及其遗迹现象进行考察。据专家研究,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生产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周家庄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的周家庄、崔村等村落之间,总面积约400余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史前遗址之一。2007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连年利用春秋两季展开科学的田野发掘,目前已经取得较为丰厚的成果。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戴向明介绍,周家庄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运城盆地确认了一处特大型龙山时期遗址,并发现了巨型环壕这种大型的公共工程,这为确立该遗址中心聚落的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家庄聚落环壕内,发现了一处集中的房屋和大型墓地,且不同区域存在多处居址;墓地中墓葬成组分布,成人土坑墓与儿童瓮棺葬共存,中间有集中的瓮棺葬区。墓葬规模和结构不同,反映了一般社会成员中的身份差异。
据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科研项目。继一、二、三期工作之后,目前已进入第四期工作阶段。
关键字:遗址,考古,探源
内容标签: 遗址 考古 探源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