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南三所门外电力增容管线工程工地、南大库消防管道改线工程工地、慈宁花园热力电力管线改造工程工地等三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的施工区域,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单霁翔介绍,慈宁花园东侧明代宫殿遗址地基共13层夯土。地下深度4.2米处,发现了平台石板,支撑石板的是巨大的滚木。夯土之下有20层城砖构成的巨大“柱础”,2.4米见方共16根。“我们在地下半米处发现了明代嘉靖的土层,换言之,这个宫殿应该是明嘉靖或更早以前的。”
故宫老院长张忠培曾嘱咐单霁翔,这么重要的遗址一定要发掘、研究清楚,将来像古罗马遗址一样向公众展示。单霁翔曾认真考虑考古发掘过程中的遗址展陈问题,“慈宁宫区域开放后势必与紧邻慈宁花园的考古发掘现场相互影响,我觉得可以在这个区域修一个‘木栈道’,观众走‘栈道’到达慈宁花园门口,同时还在廊内参观考古发掘的过程。”单霁翔说,发掘、保护考古遗址,目的是为了让游客能够“抬头看到清代宫殿,低头看到明代宫殿”,“这不仅增加了故宫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有趣的。”
此外,南大库附近的“灰坑”是故宫院内发现并科学发掘的一处御窑瓷器的集中埋藏坑,填补了研究宫内废旧瓷器管理制度的空白。在这处“灰坑”,故宫考古研究所还发现了藏传佛教的法器——嘎巴拉碗的碎片。嘎巴拉碗是由人的头盖骨做成,又称内供颅器,是修无上瑜伽密部举行灌顶仪式的法器。制作嘎巴拉碗用的头盖骨,必须是修行有成的僧人,一般多为按照高僧生前的遗嘱,从遗体上取下制成。“有规矩,宫里的东西坏了也不能出宫,就埋在宫里。所以,这处考古遗址发现了大量瓷器、玉器残片。”孙乐琪
关键字:考古,遗址,故宫
内容标签: 考古 遗址 故宫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