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过研究、整理发现,大窑11号洞穴遗址的出土文物为人工打制石器品27件;25号洞穴遗址的出土文物为人工打制石器品49件。”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说,这些石器工具有石锤、石片、石核、龟背形刮削器等,石器的单体形状较大,原料为燧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草原地区旧石器标本的特色。
王大方31日晚间受访时认为,近期在大窑遗址调查、再发掘的两处洞穴,为草原先民远古人类的生活居住地点,这里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但这两处石洞是重要的大窑文化分布区,对于出土石器的整理、研究及今后深入开展考古确定了重点方向与区域。
王大方介绍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为50万年,是内蒙古时代最早的文物遗址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其中,11号洞穴遗址高3米、深6米,于1986年发掘,出土一批石器工具;25号洞穴遗址高2米、深2-4米,于1978年发掘,出土鹿角化石文物。
2011年以来,内蒙古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新一轮的考古研究,对于大窑洞穴遗址的内涵有了全面认识。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是草原文明的发祥地。具有突出价值的古代文物是草原文明的实物见证,其中,尤其以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最为突出。王大方称,这些发现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早期历史,内蒙古文物界对于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源予以高度重视。(完)
关键字:遗址,石器,内蒙古
内容标签: 遗址 石器 内蒙古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