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现场照。 资料图片
本报长沙1月4日电(记者龙军)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湖南省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建筑工地清理出一段长48.7米的古城墙。考古专家确认,这是三国魏晋至唐初的长沙城北城墙。
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项目位于中山亭东北侧。此次发现的古城墙,其位置处在工地东南部。古城墙现存部分长约6米,高1米,呈东西走向。墙体中间是夯土,北侧由青砖堆砌而成,保存完好。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介绍,发现的墙体断断续续,其中东端长约6.5米的部分保存较好,墙体夯土厚约1.5米,包砖有10层。在墙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城墙始建于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进行修补和扩建,并在墙体外侧包以青砖。城墙一直沿用到唐代初期,后由于人口增长、城市扩张而废弃。
在距城墙北侧2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壕沟。其走向与城墙一致,残存长约32.7米。考古人员判断其开挖于西汉时期,三国魏晋、南朝时期一直在使用,唐代初期废弃并填平。考古人员推测,壕沟为当时的护城河。
此次发现的古城墙,为古代长沙城域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专家表示,结合此前的几次发现,大致可以推断出唐代长沙的城区范围,即北起今中山路,南至解放路,西起湘江路,东至蔡锷路。
关键字:考古,长沙市,城墙
内容标签: 考古 长沙市 城墙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