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资料显示,玉衣起源甚古。西周时期的“玉覆面”(“缀玉面幕”)可能为其发端,东周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珠襦”、“鳞施”之类编缀玉片的服饰。西汉前期,山东临沂刘疵墓出土了由玉片和金缕编缀而成的头罩、手套和鞋套,汉代玉衣初露端倪。到了文景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前叶),整体包裹尸身,外观与真人形体相同,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组成的完备玉衣终于出现,成为汉代皇帝和皇亲国戚专用的殓服。
完备的汉代玉衣,其每个部件均由小玉片和纤细的金属线缕或丝质线缕编缀而成,包裹尸身时再组装合缀。一件玉衣,编缀的小玉片通常达两千多片。这些玉片大多作长方形、方形或凸字形,四角有细孔可穿线编缀连结,特殊部位,如手指等处则采用梯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玉片,可使手指弯转握拳。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中出土玉衣的汉代墓葬已超出20座,最著名的有河北满城汉墓、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安徽亳州一号、二号汉墓等。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衣都是可复原的完整玉衣,因其编缀线缕的材质,有金、银、铜与丝,而被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其中,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并复原的汉代玉衣。
考古发现西汉时期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数使用金缕,但也有银缕、铜缕或丝缕,似乎并未严格的规定。到了东汉,《后汉书·礼仪志》明确记载,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玉衣的等级制度遂规范井然。
东汉末年,曹操父子力主薄葬,“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遗令》),变革秦汉以来的厚葬之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诏禁止使用玉衣,“无施珠襦玉匣”(曹丕《终制》),玉衣殓服之制也告寿终正寝。(蒋卫东)
关键字:汉代,金缕玉衣,出土
内容标签: 汉代 金缕玉衣 出土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