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山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5500年,是岷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规模最大、出土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古迹,代表了5000年前整个长江上游地区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是由其本身和周围分布着的数十处时代相近的中小型遗址,共同组成了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遗址群。
此次“重返营盘山、探秘古羌城”的考古活动是由华西传媒集群和中国古羌城共同组织。罗二虎告诉记者,此次重返营盘山遗址的活动,是再一次对因盘丝呈现的历史信息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性进行评价。
“在远古时期,西北的先民、羌族的先民怎样从黄河上游地区往西南地区迁徙,怎样把黄河地区的文化带到了西南地区,这对四川的远古文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罗二虎说。
罗二虎表示,营盘山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一个遗址,曾是相对的区域文化中心。“在这里,发现的大量黄河地区的彩陶,比如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非常真实的再现了先民迁徙的足迹。”罗二虎说,这里也呈现出先民们怎样在岷江上游地区劳作、生活,“表现得非常具体,广义地讲,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有作用。”
谈及身后的大山中所蕴藏的“宝藏”,这位从事考古研究工作30多年的教授很是兴奋,“我们现在发掘的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这里一定还会有很多新的重要的发现,会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完)
关键字:营盘,遗址,先民
内容标签: 营盘 遗址 先民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