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位于临安的西坟山洪起畏夫妇墓在一处建筑工地首次被发现,经过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安市文物馆的联合发掘,这座核心区域占地3250平方米、保存较完善的南宋墓葬,终于在昨天揭开了神秘面纱。
根据出土的墓志,可进一步弥补南宋末期的史料,也为浙江地区宋元墓葬的研究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太师椅”造型,是块风水宝地
《宋史》中有过墓主人洪起畏的记载,他生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1216),死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终年79岁,参加过南宋同元的丁家洲之战,后来知镇江府,在元兵准备进攻时弃城逃跑。其祖父洪咨夔,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尚书。
这座西坟山大墓是洪起畏和其夫人郎氏的合葬墓,依据古代“以右为上”的礼仪,洪起畏的墓室在右边,左边是郎氏的墓室。洪起畏家在南宋时期也是名门望族,他的墓当然不可小觑。
两个并列的墓室背靠山体,南侧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墓前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看似杂乱无章,地面却很平整,墓地建得相当精美。
整座墓体呈南北向的长条形,由两侧的抱手、封土、墓前建筑、袝葬的侧室、墓室、排水道六部分组成。
古代人建房造墓,讲究的是风水。这座夫妇墓的绝妙之处在于正处在山坡的一个“凹”处,就像太师椅的椅背,这样四平八稳的造型在宋代以后很流行,周边还有一些明末晚期的小墓葬。
31层封土,也挡不住盗墓贼
洪起畏夫妇墓的封土层从下到上先由砖砌,再垒上10多层的糯米石灰来防水防盗,再往上还有黏土、沙子、白灰和炭层,从墓室到地面,共有31层封土,足足有13米高。这也是相当罕见的,在当时,大部分墓葬的封土都只有一层而已。
这么宏大独特的墓室里,宝贝自然也不少,曾引来了不少盗墓者。墓室被发现好几个盗洞,其中一个直穿后壁,上通顶面;另一个从东侧进西侧出,穿透了两室之间的隔墙。
最后一次被盗是在2013年初,因此墓里出土的东西并不多,十几枚铜钱、棺木痕迹及零星人骨就全在里面了。
即便如此,西坟山大墓仍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呈现出了南宋临安府中上层官僚的墓葬礼仪。
“S”形排水渠,仍是未解之谜
夫妻俩的墓志铭也很有意思,洪起畏的扬扬洒洒写了近千字。而他夫人郎氏的墓志铭只有区区300字。
这些文字记录了两人的生平,郎氏是临安本地大家族郎简的后代,其祖父曾被封为“武林侯”,父亲为新丰君郎伟,她在38岁那年因在“坐月子”时身感染寒疾而身故。
洪起畏作为南宋末期的著名战争丁家洲之役的经历者,墓志中还提到,他还与南宋最后一位权臣贾似道的关系非比寻常,墓志也提到贾似道被贬等著名的历史事件,可以补充史料不足。
最令考古人员惊奇的是,墓前用砾石砌筑有大面积的平台和通道,东西长25.7米、南北宽5.7—7米,平台和通道的两侧以砾石修砌成“S”形排水渠,这样形状的水渠在目前所发现的宋元墓中还未曾见到。
“这还是个待解谜团,可能其设计和布局是受当时的风水观念影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说。
关键字:南宋,墓室,临安
内容标签: 南宋 墓室 临安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