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古城考古发掘自2011年发现北宋时火烧水灌晋阳城时留下的灰烬层后,便一直“默默无闻”,极少有情况向外公布,但实际上取得了不少考古发掘成果,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困惑。如此次发现的北宋寺庙基址,如不将其“请走”,就很难解剖其下面更有价值的北朝和隋唐的遗迹。而在基址旁开挖的1米多深的探沟中,记者清楚地看到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烬层”,其泥土中掺杂着大量木炭碎屑。韩炳华说:“这就是北宋时期的文化遗迹埋藏层,其面积之大,表明晋阳城是毁于一场大火,这有力佐证了史书中记载的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晋阳城的事实。”
“据史书记载,晋阳城有城门24座。但让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找到任何一座。”韩炳华介绍说,晋阳城延续使用近1500年,各个时代的城址叠压在一起,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厘清不同时代的城址格局,然后重点围绕北朝、隋唐晋阳城的遗迹开展发掘保护工作。此次发现的西南城墙,从汉晋到唐就经过了三次大的营建、扩建和修补过程。发现战国、北朝、隋唐、五代、金元时期灰坑、窑址、建筑基址等遗迹30余处,出土了大量筒瓦、板瓦、瓦当、砖等建筑构件以及日用陶器、瓷器。(记者邢兆远、李建斌)
关键字:基址,晋阳,发现
内容标签: 基址 晋阳 发现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