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礁1号”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木质商贸运输船,下沉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埋藏在水下约24米的幽深海底,是浙东海域首次通过水下考古手段发现的第一艘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沉船。
据介绍,沉船于2008年度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随后进行了遗址表面清理,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发掘。迄今“小白礁1号”已出水文物606件,主要有品相精美的青花瓷、名家制作的紫砂壶,标明商号的玉石印章,来自日本、越南的年号钱币,西班牙银币以及成列的石板材等水下遗珍。据悉,“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堪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重大水下考古大发现,深受瞩目。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任、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表示,“小白礁1号”原定于2013年完成船体发掘工作,因考虑到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建设的时间衔接问题,经请示国家文物局,同意推迟至今年开展。
记者获悉,此次船体发掘,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实施,并借调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以及德国的水下考古与科技保护力量共同发掘。整个船体发掘工作计划两个月完成。
王结华表示,与以往相比,本次工作在国内水下考古中首次通过水下三维扫描、地面数字化采集、空中多角度航拍等海陆空三位一体手段,力争构建海底古船三维虚拟复原图像、出水文物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水下考古现场三维展示系统等技术平台,实现水下考古项目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与管理。
据悉,发掘出水后的船体,将在现场进行初步保护处理后,再运至北仑春晓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边保护边展示,让公众享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表示,宁波港在古代就早已扬名海外,是非常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目前,国家文物局启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小白礁1号”发掘的文物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完)
关键字:水下,考古,宁波
内容标签: 水下 考古 宁波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