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山西忻州北朝壁画墓抢救性发掘进入收尾阶段_壁画-墓葬-墓道-忻州市-狩猎-忻州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3月12日揭晓,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等25个项目入围终评。由此,这座千余年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3月12日揭晓,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等25个项目入围终评。由此,这座千余年来沉寂于忻州地下,拥有目前所发现北朝墓葬中,最大面积狩猎场景图的“神秘”壁画墓葬再度引起关注。3月27日,记者探访了这座千年古墓。 
      1 抢救性发掘去年6月开始进行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约600米,是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原岗墓群中被盗较为严重的一座。2013年6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截至目前共清理壁画200余平方米,其中壁画狩猎场景图70余平方米,属我国目前所发掘出的最大面积的北朝墓葬壁画狩猎图。
      同时,该墓还出土大量陶俑残片及少量的陶器、瓷器残片、数十件铁质棺钉。
      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郭银堂说:“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抢救性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主要在做一些测绘工作。下一步将邀请各类专家学者就墓葬壁画内容解读、后期保护和学术价值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讨论,召开壁画保护论证会等,尽快对壁画进行揭取保护。”
      经文管处同意,记者领略了这处沉寂于田野间的千古墓葬“神秘”所在。
      2 完整木结构建筑壁画极具研究价值
      该墓坐北朝南,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壁画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呈长方形,两壁呈阶梯状,由上至下分为四层,每层均绘有壁画。墓道东壁中部有一竖直的长方形盗洞,该壁第四层壁画受盗墓牵连几乎全部被毁。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拱形券顶,顶部残存小面积壁画。墓室为穹隆顶,顶部保留有星象图。
      墓葬壁画主要分布于墓道东、西、北三壁,墓道东、西两壁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第一层主体绘畏兽、仙人、飞鸟、神兽等形象,四周以流云等补白,其中有疑似《山海经》中记载的“驳”(一种食虎豹的马)和“疆良”(一种食蛇的怪兽)。东、西两壁第二层壁画主要内容为狩猎场景,所绘人物、动物形象生动,狩猎内容丰富。在西壁第二层壁画狩猎场景中,还出现数个类似胡人形象的人物。第三层为出行仪仗图,所绘人物大部分为站立的武士形象,所有武士均佩戴弓箭;西壁南端为一骑马的少年人物形象,其前方为一只猎狗和一只雄鹰正在捕杀兔子,少年右臂前伸似在指挥捕杀活动。东壁第四层因开挖盗洞被毁,西壁第四层亦为出行队列,全部为站立的武士形象。
      更特别的是,墓道北壁还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庑殿顶建筑,中间的大门上固定有多颗圆形门钉,大门中央设有铺首,铺首底部装饰有狮形猛兽,瞪着双目,露齿衔环。屋顶正上方绘一火盆,左右两侧各绘一神鸟,屋檐下绘有人物形象6人。有专家讲述,壁画内这种完整木结构建筑,目前在国内同时期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极具研究价值。
      3 推测墓主人应位高权重
      根据墓室结构和壁画内容、表现手法等,墓葬现已初步推断为北朝晚期。由于墓葬多次被盗,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墓志也已被盗,而出土的人体骨骼数量也较少,暂时还不能判断墓主的性别和年龄。
      不过,专家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主人应该位高权重,极有可能是当时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
      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李培林说:“从壁画内容及规模来看,该墓无论是对空幻世界的想象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都比同时期其他壁画墓的内容更加丰富,将狩猎场面置于山林背景之中,狩猎场面更加逼真。墓道北壁壁画中的木结构建筑,在同时期墓葬中是首次发现,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建筑的风采。该墓葬的发掘不仅可以填补忻州没有北朝墓葬的空白,对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我国古代建筑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预计将于4月7日—9日在北京召开。也许届时,这座“沉睡”于地下千余年的古墓将“醒目”于天下。
      本报记者 郭小强
    关键字:壁画,墓葬,墓道
    内容标签: 壁画 墓葬 墓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