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秦兵马俑一号坑发现2000多年前丝织品遗存_丝织物-丝织品-考古-遗存-木炭-人员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记者昨日获悉,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有新收获,考古人员对一号坑两份笼箙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材质是梓木。另外还发记者昨日获悉,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有新收获,考古人员对一号坑两份笼箙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材质是梓木。另外还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规则的纵横交叉的织痕却留存至今。 
      一号坑发现三处笼箙遗存
      材质为梓木
      笼箙为车内配置的容器,《后汉书·舆服志》记载:“<辐车>‘胄甲弩之箙’”,说到戎车中的辐车要配置装纳杂物之器。2009年6月,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发现3处笼箙遗存,考古队采集了一号车和二号车两份笼箙木炭样品进行分析。其中,一号车的笼箙长88-91厘米,宽50厘米,残高25厘米,壁厚不足0.8厘米;二号车的笼箙长92厘米,宽50厘米,残高20-25厘米,壁厚0.8-1厘米。经对鉴定,笼箙的木炭为梓树属木材炭化而成。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梓树属为落叶乔木,我国分布有6种,由于特征差异非常微小,因此统称梓木。梓木容易干燥,无翘曲和开裂现象,尺寸性稳定,耐腐性强,抗蚁蛀,切削容易,切面光滑,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是我国历代用材最广的优良木材之一,也是制作器具之良材。
      丝织品由丝线织成
      织痕规则纵横交叉
      此次木炭研究有个意外收获,即在笼箙器壁的朽迹中发现了丝织品的遗存。考古人员在对一号车笼箙夹层木炭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一层非常薄的漆膜,用刀片将漆皮轻轻剥离后,看到在炭块上贴附着一层规则的纵横交叉织痕,确认为纺织物。
      考古人员介绍说,纺织物由清晰交织的丝线织成,呈平纹组织,每平方厘米约有30根经线和30根纬线。丝线由几十根茧丝合成一股,平均直径约0.38毫米。通过进一步观察,考古人员还发现丝织物的经纬线都经过捻,外观呈细鳞状,织物表面呈绉折纹状。根据这些特点,估计可能是绉纱,或者是比纱较重的縠。
      丝织物炭化
      缘于涂漆层提高了耐腐性
      按常理,丝织品原料是蚕吐出的有机质,很容易燃烧殆尽。然而,在一些考古发现中,仍然见到有关炭化丝织品的报道。这是为什么呢?
      考古人员表示,就一号坑笼箙丝织物炭化来说,可能是因为丝织物的里面是木材,外面是一层或两层漆膜和漆灰,具有很好的封闭功能,导致丝织物不完全燃烧所致。
      古人在丝织物上髹漆,使丝织品硬度增大,变得较为坚挺,易于定形,提高制品的坚牢度和耐磨性,增加使用的耐久性。另外,涂漆层既隔绝了空气,又隔绝了水分,提高了丝织物和木材的耐腐性。
      据悉,这次发现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发掘的研究领域,达到了全面揭示古代遗存文化内涵的发掘目的。(记者 文艳)
    关键字:丝织物,丝织品,考古
    内容标签: 丝织物 丝织品 考古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