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美国学者组成的团队昨天在美国《科学》杂志发文,宣布在中国辽宁发现一块1.6亿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动物化石——一种在恐龙时代占据地球上哺乳动物数量一半的小型动物。
多瘤齿兽被称为“中生代的啮齿类”,像老鼠但与老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支系,因其牙齿上有许多用于咀嚼的小瘤状隆起而得名,是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哺乳动物。它们约出现于1.7亿年前,绝灭于3500万年前。在恐龙主宰的中生代,它们是当时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一半,但其祖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此次中美科研团队的发现对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此次发现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产自辽宁建昌玲珑塔大西沟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是已知最早并较完整的多瘤齿兽化石。正型标本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研究员于2010年发现,现保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摄影/王琼 赵闯
关键字: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内容标签: 哺乳动物 化石 中生代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