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试掘,发现灰坑4个、祭祀坑1个、墓葬2座。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度达3米,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如人头盖骨、石斧、骨簪、骨锥、牛角、陶拍等,仅陶片就出土了1000多件。
文物专家初步研判,这些遗迹、遗物距今3000年左右,是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为研究商代晚期濮阳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的濮阳市,是五帝时代的颛顼之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在此“绝地天通”“乘龙至四海”;虞舜在此“捕猎打渔、烧制陶器”;黄帝史官“字圣”仓颉在此“废除结绳记事、首创文字”。春秋时期,卫成公迁都濮阳,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发展。
关键字:濮阳,遗址,商代
内容标签: 濮阳 遗址 商代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