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孤竹国建于夏末,兴于殷商,从立国到灭亡存在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60年)。孤竹国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之一,是今冀东地区文明史的开端。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卢龙县蔡家坟村北岭被确定为商代遗址。该遗址位于县城南偏西方向6公里处,地势相对较高,为邻河台地,东西宽120米,南北长260米。该遗址文化层厚约4.5米,遗存丰富,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为了解该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确定其文化属性和年代,全面掌握其历史文化内涵,卢龙县自2010年开始对蔡家坟北岭商代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进行了文物调查、采集文物标本信息。2011年2月,有关专家、学者在遗址出土了部分殷商时期陶器碎片,同时发现了11个文化层,其中夏时期文化层有望填补河北省考古研究空白。专家初步判断孤竹国都遗址位于蔡家坟村北岭,但尚缺乏直接证据。
2011年8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孤竹国文物保护专家论证会在卢龙县召开,18位历史和考古界专家学者重点考察了蔡家坟商代遗址,就孤竹国的存续时间、都城地望、疆域、文献记载、生产方式、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达成共识:综合文献、古文字和考古三方面证据,可以明确卢龙是孤竹国文化的中心之一;遗址面积较大,文化遗存信息丰富;遗址依山傍水,周边资源充沛,符合人类定居选址的要求,可以初步断定为孤竹国都遗址。
2012年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古人员在蔡家坟商代遗址的4个重点部位进行了试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地层和遗物。初步确认该遗址的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商周之际、春秋战国。
与此同时,卢龙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该遗址的保护力度。2013年4月,蔡家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据卢龙县副县长何青介绍,此次历时3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进一步探索孤竹文化内涵,揭示孤竹文化历史面貌,充实完善卢龙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李永利、周志华)
关键字:遗址,商代,考古
内容标签: 遗址 商代 考古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