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认为,嘉峪关新城古墓是酒泉地方官员和豪绅的墓葬。“这个值得商榷。”当年参加过墓地发掘工作的嘉峪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吴生贵说。
1970年,一位牧羊人在嘉峪关新城的戈壁滩上放牧时,发现了一座古墓。1972年,甘肃文物部门勘察统计,在面积大约13万平方米的戈壁滩上,一共散布着1400多座大大小小古墓。考古人员当时认为,这是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古墓群。
新城古墓群的墓室通体是用干砖磊砌而成的,墓室的壁砖上都要绘画。据了解,1972年起,甘肃文物部门先后发掘了18座墓,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砖壁画内容取材广泛,涉及农耕、畜牧、蚕桑、屯垦、驿传、炊事、酿造、林园、宴乐、博弈、狩猎、营垒、出行以及庖厨、宴饮、进食、梳妆、奏乐、舞蹈、博弈等。
40余年来一直对新城古墓群进行研究的吴生贵,近日对新城古墓的属性等提出了新观点。吴生贵认为,新城古墓应该与东汉发生在西域的重大社会事件相对应。
吴生贵认为,当时内地前往西域的官吏有很多,新城古墓应该是东汉政权建设、用于重新安葬殁于西域、有一定级别官吏的墓地。“如此大规模的墓葬群,没有朝廷的强大财力和人力,仅靠地薄人稀、财力匮乏的酒泉郡是无法营建的。”
吴生贵说,从新城古墓群的古代环境看,古墓群是建在古代从酒泉通往西域的道路旁边,这是便于运输和安葬。同时又位于嘉峪关所在的关内和“遮虏障”拱护范围之内,因为古人选择墓址,也会选择在有安全保障的范围内。像班固留守西域31年,最后请求回内地的唯一理由就是“但愿生入玉门关”。
据了解,1972年考古发掘时,有的墓穴清理时未见尸骨或者尸骨已经腐烂失形。吴生贵说,根据这些情况推断,有些派遣到西域屯田戍卫的官吏,可能死后暂厝于死亡之地,后来将衣冠葬于朝廷为他们设置在塞内的墓穴中。
关键字:西域,嘉峪关,新城
内容标签: 西域 嘉峪关 新城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