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阜康市大黄山煤矿以西3公里处挖掘到一块长7米、宽2米的肯氏兽化石,化石上完整的保存了9只小型肯氏兽骨骼,人称“九龙壁”。9只肯氏兽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集体死在这里,一直是个谜,也由此成为国内外古生物专家一直探究的重要课题。
刘俊告诉记者,9个很完整的化石在一起,它们的年龄大小都相当,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是腹面朝下背朝上原位保存特意埋藏。这次过来主要是想探求一下特意埋藏具体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199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九龙壁”制成巨型高浮雕化石展品在美国展出,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现在“九龙壁”陈列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厅内进行展出。
根据专家实地考察初步推测,9只肯氏兽很可能是在寻找水源时遭遇不测。对此,刘俊也表示,根据俄罗斯最新的发现,我们推测也是类似。在干旱条件下,这些肯氏兽寻找来到这个水集中的地方,因为泥泞在烂泥里面跑不出来,加上本身也虚弱,或者还有别的原因,死在里面然后就被保存下来。
目前,一部发现、发掘以及揭秘“九龙壁”化石成因的纪录片《九龙之死》正在当地拍摄,预计将于8月底与观众见面。
肯氏兽身长大约3米,生活在2亿年前,是一种大型草食性动物,南非、阿根廷、印度、中国等地曾发现肯氏兽化石。
关键字:化石,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
内容标签: 化石 中国科学院 脊椎动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