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现场位于东川区铜都街道办营盘村村后的一块高地上,海拔1300多米。据介绍,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当地村民建房取土,发现了陶片、碳化稻和灰烬层等遗物与遗迹。2006年,昆明市博物馆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了灰坑、房屋等。经批准,今年3月中旬至5月底,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和东川区文物管理所等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本次发掘考古队队长、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介绍,这次考古实际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目前已发现房屋14座、灰坑48个。房屋有半地穴的圆形房屋,有浅地穴的长方形房屋,在房屋的正中发现有火塘,在房屋的居住面上发现有双孔石刀(或称石镰),铜针、铜鱼钩、铜锥、铜刀等物品以及石镯残件、铜块等器物。
据介绍,房屋周边有灰坑分布,灰坑多为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个别灰坑建造十分规整,在灰坑中发现有碳化稻等粮食遗存,推断这类灰坑可能是专门储藏粮食的地窖,个别灰坑中发现有大量铜渣,应该是当时炼铜的遗留。
蒋志龙说,在房屋、灰坑和地层中清理出大量的陶器,陶器多为灰褐色,火候很高,带耳器是其显著特征,在陶器的底部多有叶脉纹。h 本次考古发掘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文化起源考古”课题的重要选项。专家认为,从该遗址目前出土的材料,特别是陶器来看,与滇池区域的“滇文化”明显不同,带耳器发达,很可能是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的人们盛行圆形房屋,已知冶铜,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蒋志龙认为,该遗址的时代初步推断为战国以前,确切年代有待进一步测年分析。
据介绍,遗址中发现大量铜块和铜炼渣,表明附近可能有炼铜遗迹,该遗址极有可能是与冶铜有关的一个聚落。蒋志龙说,东川是著名铜都,铜矿开采冶炼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发掘表明,这个地方至少在战国以前就已经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了。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滇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记者王长山、浦超)
关键字:遗址,考古,东川
内容标签: 遗址 考古 东川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