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景观石刻摘录如下: 玲珑石竅四围开,面面清泉涌壑来。 澈底无尘沾囗卒,荇涵忘影倒青苔。 沉浮无事如斯悟,活泼灵机到处囗。 欲见此源浑不辨,直凭佳境拟蓬莱。 玉山黄燦崑题(注:文中囗为无法辨认字体)
昨日,记者在武鸣灵水风景区作田野调查时,在灵水泉边的一块巨石上,发现两幅清代石刻:一幅为黄燦崑题写的赞美灵水的诗篇,另一幅为记载清代光绪年间灵水北帝庙有关活动的文章。经查,在各种古籍史料中均未见记载,为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文献失而求诸石”,武鸣灵水清代景观石刻的发现,填补了现存武鸣灵水风光题刻的又一空白。为灵水旅游风景区,增添了又一处独特的历史人文旅游景观。为研究武鸣和灵水的地理史、文学史、书法史、宗教史、民俗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两幅景观石刻在灵水的东南面,同刻在一块大石上,长约3米、高约1米。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块石头上,同时记载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镌刻两种不同风格的书法:赞美灵水的诗篇,行书得魏晋遗风,潇洒飘逸;记载灵水碑北帝庙的文章,隶书则方正庄重,笔劲势雄。一石两文,一石两体,为武鸣灵水,增添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有关人士介绍,在石刻不远处,有一口较大的泉眼,常年喷涌,清澈泉流。景观石刻,吟颂此泉。镌刻有石刻的大石头,丰水期常年淹没在水中,只有寒冷冬季和枯水季节,景观石刻才浮出水面。因此,长久以来,并未引起人们注意。人们知晓的,多为灵水东面,游客较多,民国时期的“灵源”石刻和“龙津吐珠”石刻。
令人遗憾的是,记载清代光绪年间灵水北帝庙活动的刻文,由于长期被淹没,多数字迹已模糊不清,解读困难。而值得庆幸的是,赞美灵水清泉的诗篇,则大体可辨,清晰完整。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
关键字:石刻,灵水,光绪
内容标签: 石刻 灵水 光绪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