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谢全建)挖屋基挖出墓中“遗书”,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村民范简初将“遗书”珍藏了25年后盼望找到墓主后人。前日下午,这份“遗书”的墓主身份有了最新的进展消息。
前日下午5时许,在东莞市当医生、现年69岁的朱中华给记者打来电话,他说当天看到本报有关墓主“陈永发”的消息后,立马想起数年前,其老家村支部书记傅顺全临终前告知他的一个与本报当天报道内容非常相似的消息。
朱中华称,傅顺全老支书告诉他,他们相邻的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有一个地主叫“陈永发”,陈永发在当地很有名气,他家当年有田地百亩、房舍百间和庄园2处,陈永发先后生有三子,大儿子陈某元去了台湾,次子陈某亨则去了香港经商,第三个儿子陈某贞后来因战乱外出,到广东等地寻找2位失散的哥哥,这与本报报道的内容基本吻合。此后,陈永发的3个儿子都没有了下落,陈永发也曾多次赴广东寻子未果。
至于为何“陈永发”坟墓和遗书葬在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朱中华据此分析猜测,当时陈永发到广东寻找儿子,已是古稀之年,可能在途经河源市连平县或在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时,生命弥留之际写下“遗书”,并将“遗书”葬于墓中。至于其后代,他表示知之不多。
关键字:遗书,连平县,河源市
内容标签: 遗书 连平县 河源市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