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的陶寺,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支点,出土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特别是文字、城墙、宫殿、王陵、铜器、彩绘蟠龙纹陶盘、观象台等,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古观象台、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农事历法、最早的国家龙徽、最早的八音鼓乐、最早的木器、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等。其中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所记载的尧“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功绩。陶寺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使尧、舜、禹时代不再是传说,证明了山西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根祖之源。
专家们介绍说,“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可见《何尊》中的“宅兹中国”,可确凿证明“中国”这一概念与称谓在西周早期已经出现。但“中国”指哪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一直存在争论。在发现陶寺遗址之前,只有一个中原的概念,人们认为在中原地区的国家就是中国。之所以确定陶寺遗址为最早的“中国”,著名考古学者何驽表示,是因为发现了残长为171.8厘米的漆杆,即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的圭尺。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人建立都城必须遵循王者居中、王者与天地交通的思想,依照夏至影长的标准确立地中,以此来确定都城选址,在地中建都城,在中土建国家,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就是“中国”。何弩表示,“中国”出现或形成的物化标志是陶寺圭尺的出现,因为它是人们在“独占地中以绍上帝”的意识形态指导下,通过圭表确定中心位置而建都立国的最直接物证。
关键字:中国,最早,遗址
内容标签: 中国 最早 遗址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