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记者从陕北省文物局获悉,陕北地区首次发现一件巨型汉代茧形壶。这个壶是从村民家征集到的,壶身一侧刻有罕见阳刻(凸型)图案。
记者获悉,这件汉代茧形壶是洛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老庙镇樊村刘正堂家中征集到的。根据村民讲述,它出土于洛川县菩堤乡,为泥质灰陶。形状似蚕茧,通体饰细绳纹和条带纹。茧形壶外形也似鸭蛋,又被称为鸭蛋壶。造型巨大,是古代个性器物。秦汉时期主要用茧形壶来贮水、盛酒,或者制作冥器。它还有军事用途,战国诸候争霸时,可将其深埋地下,耳朵贴紧地下,侦听远方敌军骑兵的马蹄声。
这个巨型茧形壶在陕北地区是首次发现。尤其特别的是,壶的腹部一侧留有工匠铸的纹饰,形似于小篆“豕”字纹,而且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在汉代陶器上极为少见。
根据相关史料,这个符号也曾出现在个别出土的文物上。例如:李家崖文化古城出土的一件三足瓮、岐山县贺家村周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铜甑、长安县张家坡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卜骨上,都有这个相同的“豕”字形态。据悉,这个壶的发现对于研究当地丧葬习俗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陶器上文字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文字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安晚报记者陈黎 周晴子)
关键字:陕北,出土,汉代
内容标签: 陕北 出土 汉代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