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勾勒西周时期重要方国
日本著名汉学家平冈武夫为华人学者钱存训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即《书于竹帛》)所作的序言中说,中国的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最多人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在最广大地域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被使用最长久(3000多年)的文字,是汉字;表现最多种语言的文字,是汉字;蕴藏书籍最丰富的文字,也是汉字。
甲骨是中国文字的雏形,不过在河北范围内并没有多少刻有文字的甲骨出土。而刻于金属器物上的铭文,已经进化到相当的程度,在河北偶有出土。西张村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到底记载的是什么内容,蕴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著名学者李学勤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专程从北京来到石家庄,想解开这道谜题。
“李学勤先生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唐云明先生亲自来到元氏县西张村,详细了解了出土情况。”戴永州回忆,此后两位学者联合署名,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解开了铜器铭文之谜。
据介绍,出土的34件青铜器,以“臣谏簋”和“叔 父卣”两件器物上的文字内容最丰富。
“臣谏簋”的铭文中提到,戎人侵扰軧地,邢侯委派臣谏率领一支军队驻扎于軧地。臣谏向邢侯禀告,说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亡,而胞弟有长子(名字已缺),把他托付给邢侯,让他学习政事。
“叔 父卣”的主角叔 父也是这位臣谏,因为年老不能理政,他为弟弟倏铸造青铜器,告诫他谨慎修身,效忠軧侯。
李学勤、唐云明指出,“臣谏簋”是西周成康之际的器物,“叔父 卣”是康王时期甚至更晚时期的器物;倏是軧侯之臣,也是西张村周墓的墓主。倏的兄长臣谏是邢国的大臣,奉邢侯之命率军驻居于軧以御戎人。
青铜器铭文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地名:“軧”。槐河在古代被称为“泜水”,沿泜水而建的国家,便是“軧国”。“軧”这个国家,史书无载,但在古文字专家的燃犀烛照下,这个古老方国的面貌被清晰地勾勒出来,重新复活。
李学勤、唐云明认为,铭文中出现的“軧”、“軧侯”,表明西周时期,至迟自成王时期起,邢国北部就存在着一个軧国。西张村周墓的墓主下葬年代应在昭王时期,如此看来,軧国起码一直存续到昭王时期甚至更晚。
元氏地区在西周时期还是周朝的北部边陲。按照西张村出土的这两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言,邢侯曾为了保护“軧”这个弱小的兄弟友邦,派出大臣和军队前往镇守,以抵御北狄人所建立的鲜虞国的进攻。
了解这块熟悉土地的昨天
軧国这个归属于周王室的神秘方国,由何人所建,又是何时灭亡的?史书中对此并无介绍。
学者们推测,晋国实力上升后,他们越过太行山,将邢国和軧国灭掉,此后又挥戈北上,灭掉了滹沱河沿岸的鲜虞国、鼓国等小国。河北中南部的大片土地,便归了晋国的版图。
軧国连同他们建立过的文明,或者星散,或者融入了晋国文化圈中。軧国的统治者中,只有两位墓主人留下了名字。
西张村西周墓地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间的斗争和融合。在上古史的书写中,很多史实便是通过晚近的出土材料来完善、充实,以补历史记载的不足。
东张乡的范书记说,西张村的历史证明这里曾有过悠久的文明,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政治中心的更迭,西张村的地位渐渐下降了。今后他们将更多宣传这段被遗忘的史实,让大家多加了解这块土地的昨天。
张录朝也告诉记者,现在西张村因为有了西周贵族墓地、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而广为人知,甚至还上了很多种历史教材,成为学子们学习的对象。作为西张村人,家乡曾出土过最早用文字记录了石家庄历史的青铜器,村民都很自豪。(郭天力 来源:燕赵都市报)
关键字:铭文,出土,西周
内容标签: 铭文 出土 西周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