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1945年的航拍-北京上空的鹰_北平-故宫-拆除-照片-联队-牌楼-日军

    分类栏目:当代艺术

    条评论

    1945年秋的北京,这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使得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这座古城的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在预示

    1945年秋的北京,这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使得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这座古城的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在预示着紧张的局势的同时,也记录下这一珍贵时间节点。

    天安门及广场区域,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为了交通方便,已经完全被打开,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保存完好(1952年8月,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被拆除),天安门广场还栽有大量树木植被。照片左上角的那座近代建筑是清朝的大理院。

    大理院始建于1903年,是晚清司法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位于今天北京东长安街人民大会堂的位置,解放后,高检、高法等政法机关在此办公,此建筑在1955年为扩宽长安街及兴建大会堂之需而被拆除。

    1945年10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统辖华北地区的第十一战区投降的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从照片可以看到,午门外有大量人员聚集,还有大量汽车停放在午门广场。在照片右侧太和门前也有少量汽车停放,但这些汽车应该应该是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和盟军嘉宾的专车。

    社稷坛和露天音乐堂,1942年1月,日本人在北平设立的政治组织“新民会”(日本特务机关),7月,日本人成立音乐堂建设委员会,并驱使青年学生充当劳工,于11月建成一座可容纳5000人的露天简易剧场“北平市音乐堂”,简称“音乐堂”。在所谓的竣工大会上,日本陆军军乐团等联合演出了《中国东亚共荣歌》、《日本东亚共荣歌》等曲目,为日本侵华大吹大擂。从航拍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音乐堂是完全露天的,只有舞台和后台两部分,舞台上面有个人字形的顶子,后台则是日本式的平房建筑,观众席是阶梯形的。

    1945年10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统辖华北地区的第十一战区投降的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举行受降仪式时,拍摄的珍贵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太和殿广场人头攒动,北平各界人士都聚集在这里见证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这张航拍照对我们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故宫的格局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张照片上还可以看到新左门和新右门,此二门均在1950年底被拆除,今已无存。

    这张航拍图拍摄的位置极佳,不但拍到了已经拆除的北上门,还将景山五亭跟故宫周边的格局交代的一览无余。

    北上门,歇山顶,五间,南向,位于皇宫与禁苑之间的中轴线上。北上门北面有驰道西连三海御苑,为皇城之枢纽;驰道北面约20米为景山门,但北上门要比景山门高大许多,民国时期是故宫博物院的外门,门两侧曾经是内务府子弟读书处,1956年被拆除。右下角是绮望楼,楼内曾供奉孔子牌位,为清代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之处。

    故宫西北角和大高玄殿、北海团城、琼岛及三座门区域

    故宫西北区域相对故宫其它几个区域,变化最大,照片中的平地是当年建福宫被烧毁后的遗址,仅有一座带抱厦的建筑是宝华殿,在建福宫遗址西北是英华殿和碑亭。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并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从南向北建筑依次是三座牌楼、两座习礼亭、三座门、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殿、乾元阁。

    大高玄殿门前的三座牌楼及两座习礼亭于1952年、1954年和1955年因扩建景山前街而被拆除拆除。在照片右边还有现在已经变成暗沟的景山西部御河河道。这张航拍局部很详细的展现了当时大高玄殿区域的格局和建筑,对研究这一区域的变迁和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影像。

    北海琼岛、团城及东三座门

    团城及三座门大街,照片左侧是“金鳌玉蝀”桥,照片右侧是“堆云积翠”桥。“金鳌玉蝀”桥旁边还有一座牌楼就是“金鳌”牌楼,此牌楼在1954年被拆除,同时拆除的还有照片右边这两道“三座门”,团城本来也在拆除计划内,因为周总理过问才得以保住。

    北海北岸的五龙亭、小西天、万佛楼及东边只剩下山门和天王殿的阐福寺遗址,阐福寺大佛殿在1919年因为驻扎的消防队做饭失火而被毁。万佛楼于1965年因破旧不堪,被当作危房拆除。

    1945年10月10日的正阳门城楼区域

    局部

    局部

     这批照片来自当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安提坦号航母上的第89海军航空联队,主要由该航空联队下辖的轰炸中队和鱼雷机中队拍摄。

    安提坦号航空母舰(舷号CV-36)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她是美军第二艘以安提坦为名的军舰,为了纪念南北战争马里兰会战的安提坦战役而命名; 1945年9月至11月,安提坦号航母前往中国东部沿海执行护航巡逻任务。虽然早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已经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在华日军仍然建制完整,有些日本军队仍然不相信失败,继续顽固抵抗盟军。所以美军派遣航母进入中国领海,一方面为了压制和震慑在华日军,督促并监督其尽快向盟军投降,同时配合民国政府加紧接收和占领被日军占据的中国各大城市、军事要塞及运送必要的军事装备。

    1945年9月29日安提坦号航母抵达天津,10月5日在黄海下锚停留调整。这批照片就是在此时由安提坦号航母上的舰载飞机-SB2C“地狱俯冲者”升空拍摄的。地狱俯冲者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种特别设计的俯冲轰炸机,因为此飞机除了轰炸任务外,还需要执行第二种任务——侦察,所以海军就有了侦察轰炸机并给了他们SB的序号。SB2C“地狱俯冲者”配备有两名飞行员,除了飞机驾驶员外,另一人则负责导航和射击,同时兼摄影。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飞行拍摄仪器是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 1896-1971)发明的K系列航空照相机,美军针对不同的摄影任务分别有不同的相机型号,如K17、K18、K19B、K20、K22等。而这次发现的这批照片主要是使用K22高空相机,9×9英寸底片,拍摄而成。

    1945年10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统辖华北地区的第十一战区投降的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当天包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等22名将领和中方受降主官、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孙连仲将军、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及美国等同盟国驻北平各界代表及嘉宾数百人出席故宫太和殿受降典礼 。

    为了确保受降仪式的顺利进行,美军安排第89海军航空联队负责北平上空的警戒并兼拍照任务。第89海军航空联队这次不但出色的完成了北平上空的警戒任务还拍摄了大量照片,因为此时正值日本投降,北平经过日寇八年的建设和改造,很多区域和此前国民政府时期的北平已经有很大的区别。

    很多日寇侵华纪念物或标志建筑在北平接收后不久就拆除或改建了,这批照片最珍贵之处就是拍摄时间恰恰是建筑还是日本占领时期的样子,还没有来得及改造或拆除。如建国内的“靖国神社”、京西老山的日军“忠灵塔”等。随着战后国民政府对北平的改建和解放后新中国对首都北京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这些照片上的景观有了很大的变迁,蜿蜒的城墙没有,雄伟的城门被拆除了。各种胡同、街巷都发生绝大变化,由此可见,这批美国海军航空联队拍摄的北京照片对研究和了解北京城市变迁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是一批馆藏级的影像收藏档案。


    关键字:北平,故宫,拆除,照片,联队,牌楼,日军,摄影
    内容标签: 北平 故宫 拆除 照片 联队 牌楼 日军 摄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