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御医孤本:海外买家的豪掷与国内买家的观望_-这一-中医-御医

编辑:陈小利 来源:古籍
 
  2017年初,清嘉庆御医、医学家汪必昌所著的《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以下

  2017年初,清嘉庆御医、医学家汪必昌所著的《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以下简称“汪必昌稿本”)被发现,多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经研究验证了该稿本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珍贵性。2017年5月开始,海外多个买家均提出高于2.16亿的报价求购该稿本,但出于民族情感和法律问题,藏家多次拒绝海外买家的求购,并确定了“买家必须为内地中资”的原则。尽管有不少企业家表达收购该稿本的意愿,但在操作上却“陷入观望”。海内外买家的对比足见汪必昌稿本正处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态。但负责任地说,这不利于国家、不利于社会、不利于行业,更不利于企业。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三大问题:①海内外买家行为反差的原因是什么?②海内外买家谁是对的?③海外买家的行为对中国的启示。

 

  一、海内外买家行为反差原因剖析

  海外买家重视的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唯一性构筑垄断优势,并输出文化价值。

  汪必昌的稿本的直接价值是实用。实用并不仅在于每一步骤每一味药品记录得不重不漏,还在于能追溯其医学思维之源头。换言之,实用的医书稿本,不但要让人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在汪必昌稿本未发现之前,汪必昌就著有《医阶辩证》一书,该书详细阐释汪必昌的医学理念,并被收入《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在清廷御医圣手和新安名医云集的情况下,汪必昌仅凭借《医阶辩证》的成就即超越清代绝大部分医者,被《中医人物词典》定义为包括徐大椿、王九峰等清代五位御医兼医学家之一。因其御医身份,汪必昌行事颇密,鲜为人知,但其成就在学术界早已名显。众所周知,在研究方面,发达国家的严谨认真超乎想象,它们不仅组织大量人力研究本民族的瑰宝,还组织大量人力密切关注世界其他民族的瑰宝。试想,一位在学术界已闻名数十年的御医的未刊稿本竟被发现,且该稿本恰好和其已有的学术成就构成互补关系,成为实用的基础,岂不引起海外的注目?汪必昌有《医阶辩证》作为实用的理论基础,有《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作为实用的现实载体,其应用价值就非所谓的秘方偏方所能比,这是海外买家所看重的。

  汪必昌稿本的核心价值是唯一性,唯一性是构建垄断优势和实现文化话语权的基础。世界知名的医药公司,都注重以唯一构建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前段时间引起社会关注的“格列宁”(《我们不是药神》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正是凭借其技术垄断而维持一瓶药上万元的价格;而当其技术泄露,为印度所仿制,人们才发现“格列宁”的制药成本也就一百元上下。近年来,国外重视汉方药的研制,这并非世界出现一股“中医热”,而是中医的有效成分是复方制剂,难以仿制。所以,若得实用之唯一药方而用之,即使公布原料药材其他竞争者也难以仿制,这是海外买家所看重的另一点。

  汪必昌稿本的另一价值在于文化品牌。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先有品牌,后有文化,而其实不然,应是先有文化,后有品牌。以韩国人为例,其费尽心思推动《东医宝鉴》的申遗,就是为了在世界上竖起来韩医的文化大旗,把文化竖立起来,再慢慢在影响力上超越中医。当世界认可韩医而对中医知之甚少时,其品牌自然树立。海外买家看重的是:汪必昌本人的传奇故事可以树立古代御医的文化典型;汪必昌稿本中呈现的医案可以作为古代行医文化的缩影;汪必昌稿本在事实上填补了御医搜集治疗怪症药方的医史空白。若这三个文化能切实树立,汪必昌将超越前人成为重要品牌。

  国内买家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国内买家表现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认可汪必昌稿本,另一方面又十分看重成本和周期。中国这块热土,好处在于每个经济主体都在谋求发展,坏处在于这个急躁的时代让人们缺乏耐心,所有人都想着如何赚快钱,比特币、P2P、区块链一堆人扎上去送死,做好产品做好品牌这条活路走的人却越来越少。说来也应该注意,中国目前不但造不出许多如奔驰宝马那样精致的工业品,居然也诞生不出许多如LV等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但需要耕耘的品牌。回到医药本身,中国不但医药技术整体落后于他人,居然连在中医开发方面也逊色于日本韩国。国内买家大概很难理解海外买家的“一掷亿金”,海外买家大概也很难理解国内买家面对面对这一民族瑰宝却“踌躇观望”。

  二、国内买家和海外买家,谁是对的?

  这一问题,本应留待时代来回答,但我们不揣冒昧,姑且论之。

  如果时间倒退在十几二十年,中国需要考虑的是站稳住脚的问题,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成本,从微小处做起。就如淘宝,一开始充斥着假货一样,需要以粗放、模仿的形式来聚集人气并实现基础性发展。但是,时光已经到了2018年,现在中国今非昔比,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资本积累,中国都具备实现跨越提升的机会。但问题是,转变是需要时间、成本甚至阵痛,很多企业不愿承受短痛,必将承受长痛。我们想说的是,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向世界发达国家看齐,抓提升,抓跨越的时候了,如果固守原来思路,沾沾自喜于过去的战略,空得意目光如麻,孰料金屋变木瓦?在《千金方》和《金匮要略》被冠以“汉方药”之名时,谁能将一部传奇中医医籍开发,并冠以“中医医药”之名时,谁将取得未来的先机,而汪必昌稿本,为争取这一先机提供绝无仅有的机会。

  再说,过去中国的确依靠仿制药而实现起步发展,但随着专利制度的升级和海外新药的扎堆出现,仿制药的处境将越来越艰难。国人也意识到,中国的仿制药,多是国外十几年前的药,所以近年来海外医药(包括汉方药)代购成风。但现实的情况又是:海外买家千方百计求购稿本以开发新药,而国内买家却陷于迷途而无动于衷,谁对谁错岂不一目了然?若国内买家能积极开发汪必昌稿本,创制的中药新药将为市场注入消费动力,并能吸引大量海外购药的客户回流,其市场前景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而言,我们认为海外买家是对的,国内买家若错失机会,或者因为“观望”而错过赶超时间,那之后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变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三、海外买家的行为的启示

  从“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一现象,我们谈谈一些启示。

  1 海外买家多次表达愿“豪掷千金”求购的倾向,透露出“战争”的信息。长期以来,中医中药是医学家的“化外之地”,受重视程度远不如化学药和生物药。但近年来,化学药负面作用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生物药的有效突破处于遥遥无期的状态,自然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试图从古老的中医文化寻找启示,而近年来海外关于中医而做的系列动作,如《东医宝鉴》申遗、日本汉方药深化开发、海外买家重金求购汪必昌稿本均足以说明中医已经成为海外瞄准的新地盘。所以未来国内中医企业不仅要在国内进行竞争,还要与国外进行竞争。国外有医药标准,国内目前通过FDA的中药寥寥无几,那竞争靠什么?还不是要靠唯一性的秘方?还不是要靠文化品牌?

  2 海外买家多次求购,甚至不惜加价,透露出时间的重要性。若现在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海外买家无需多次诱惑藏家,大可慢慢来坐收渔利。但是谁都知道,当前的时代,是处于交接激荡的时代,未来的任何赶超,极有可能发生在这一时间段。所以开发汪必昌稿本,拖不得,慢不得。可叹的是,国内买家以“买家必须为大陆中资”这一原则为要价筹码,以为拖时间后能坐收渔利,岂不知这也将丧失时间红利!

  3 海外买家多次求购,意味着该稿本的重要意义非同寻常。从海外买家的迫切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到:寻求替代《千金方》和《金匮要略》,作为未来发展的新的依据和基础是海外买家多年求而不得之事。而汪必昌稿本再配合《医阶辩证》,海外买家这一历史夙愿就极有可能实现。所以,现在任何看不起、看轻汪必昌稿本的行为,在海外买家看来不过是无知而狂妄的行为;任何有识之士都会从海外买家的行动窥探到汪必昌稿本的重大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这一,中医,御医,,这一 中医 御医
下一篇:艺术市场不够规范造就书画家的无奈_-作品-字画||上一篇:清代通山木雕镂空龙凤人物神台_神台--雕刻-镂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