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连这样一种起码的要求,有时也是奢望。不信请看下面这段话:
靠“百家讲坛”的一部《品三国》成名的易中天,最近又开课了,还是保持他那赖以成名的颠覆传统的一贯风格,这次又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在重新解读诸葛亮的时候,他说在擅权这方面与曹操并无两样:都是“虚君实相”。而我们认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坊间的传说,是不足为凭的。
这段话,发表在2007年7月10日上海一张报纸上。作者大兴问罪之师,言之凿凿。可惜都是“莫须有”。
就说“矛头对准诸葛亮”,是事实吗?不是。事实是,我在《品三国》节目的第51期《百年孤独》(预计8月26日播出),总结了诸葛亮的四种精神: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这难道是贬低,是故意做“翻案文章”?
再说“在擅权这方面与曹操并无两样”。这话我说过吗?没有。节目里没有,书里也没有。说诸葛亮“擅权”的人是有的,可惜那是别人,不是我,不能栽到我的头上。
至于“虚君实相”,这与“擅权”并非同一个概念。在我看来,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可能是“一种制度性的改革”,即“皇帝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丞相做实际上的政府首脑,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且我还说:“若如此,则无疑是当时最好的制度。”(《品三国(下)》第272页)这是“矛头对准诸葛亮”吗?拜托了,这是高度肯定吔!
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坊间的传说,是不足为凭的”,这话我说过吗?从来没有。相反,我在节目中说得很清楚,即便《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写,这8个字仍然足以代表他的精神(第51期《百年孤独》)。因此我总结的四大精神中,就有“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一条。那位作者的这个说法,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莫非真是“坊间的传说”?
实际上,凭借“坊间的传说”对我横加指责的大有人在,编造我各种“言论”的也很不少。前不久,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易中天在新疆》的文章,就发现有人编造我在新疆博物馆的言论,而且十分离谱,把我反对的意见硬说成是我的,让我哭笑不得。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大约如此吧!
实事求是,是正派学人的基本品格;自作聪明,是酸腐文人的不良习气;诬人清白,是无耻小人的惯用伎俩。何去何从,诸君自重。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总要,批评,事实,易中天总要 批评 事实 易中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