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019年3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陈彧君_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陈彧君--艺术家-作品-系列

编辑: 谭维 来源:雅昌网
 
2019年3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陈彧君重要艺术活动艺术家陈彧君大型同名个展《陈

QmmljVzZFg1AoI4hERF1YJHL0Z3UkSEk8YHBlEYi.png

2019年3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陈彧君

重要艺术活动

艺术家陈彧君大型同名个展《陈彧君 (个展)》于2019年3月9日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作为陈彧君近十年最重要的个展,此次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全面呈现了艺术家包括绘画、木刻、拼接、装置等在内的诸多叠加的经验和媒介的实践。

展览第一空间以人文和社会性的叙述视角,进行空间的再造和交错,展出了陈彧君自2008年以来不同线索和阶段的创作。第二空间则以宗教和自然主义的视角,展现了陈彧君工作中的另一个纬度,将观众的视野由第一展厅中的内部空间引向外部空间,引向不可及的自然和包围我们的万物。

海报上的人,只有几个影子,契合了陈彧君创作中最为直白的感受:在众多作品之间,艺术家有着多条并行的线索,时而是一个孤立的人和架上绘画、空间装置、多种媒介之间的交叉;时而是几个自我剪影拼成的家庭,在故乡的木兰溪、马来西亚的侨居者、杭州的生活、上海的工作室中螺旋迁移。

与同代艺术家相比,陈彧君的作品信息繁杂,风格多变,而又类型广泛。与其说是画家,不如说他更像是创作自由的实现者。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由绘画延展,使用绘本、木板、报纸、器物、装置等诸多手法,其间经验叠加经验,语言试验语言。他的能力也十分多样,各种媒介和技法都了熟于心。他需要时刻面对新的可能,弥合各种语言之间的裂缝,穿越千里万里的障碍和隔阂,挑战如影随形。

在陈彧君的作品里,有着浓烈的异域口音和神秘色彩。伊斯兰风情和南洋的房子,欧式风格的室内和某处树林,夜晚的一瞥和角落里的鞋子,诸多的情景和符号之间,有着别样的融合和牵连,又存在着另一种千里万里的距离。无疑,陈彧君的成长环境,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无限想象的文本起源。由于早期南洋移民的原因,莆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最初对于异域南洋的想象便由此而来。之后,陈彧君去往杭州,又搬往上海,地域的变迁使其涉猎的题材和主题更为广阔。时而出现的记忆场景,混杂着各种全新的口音,某个瞬间,柏林郊区的亚洲文化,纽约布鲁克林的涂鸦,或是洛杉矶的某个移民文化的博物馆,在陈彧君的作品里含混不清,却又有微妙的连接。

交错的空间

第一空间以人文和社会性的叙述视角,进行空间的再造和交错,展出了陈彧君自2008年以来不同线索和阶段的创作。一个临时建筑形成展场的中心,环绕四周的作品,指向不同的创作方向和出口。像一颗巨大的藤蔓树,延伸出朝着各异的生长的根脉。在这个中心视野下,一切实验方向和推进逐渐清晰。或者说,在展览中所搭建的环形结构,形成了关于艺术家创作历程的隐喻:一个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充满各种变体和呼应关系的发散式历程。

在环形结构的四周,分布着大小各异的多个空间。《亚洲欢迎您》成为这个空间中最初的萌芽,浓郁的异域风情和混合的视觉经验,将观众引入一个含混不清的地带,也暗示着陈彧君最早的风格雏形。直到《亚洲地境》的反复出现,主体逐渐清晰,空间成为陈彧君之后实践中最重要的视觉观念。

展厅侧墙上的一组棕色系列,是陈彧君近几年空间实践的轴线。和亚洲系列相比,它去除了繁杂的叙事,只留下一些最简单的基本元素。艺术家在一双鞋子,一株绿植中倾注了更多精力,有些时候画面简单到只是用起稿的棕色,有时只是创造空间结构自身。于是,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我生长的余地,成为画面的唯一内容。棕色系列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语法和通道,从空间到建筑,从组合、连接到它们之间构成的全新现实。

破碎的结构,重叠的图像,木门组成的倒立锥形。这种叙事感受,在陈彧君的许多作品中时隐时现,剧场感成为其创作中的另外一条线索。《被延续的情景》重返了那些复杂的场景,水彩、木刻、拼接,多种手法彼此叠加。它和手稿系列一起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家另外一条线索,不断的尝试和大量的媒介实验。各种材质的小幅作品遍布展厅各处,它连接着不同系列,也为彼此提供进一步推进的能量。《家族政治》中的图形结构,暗示了这些环形的空间依赖关系,彼此权衡的工作。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将不同的线索并置推进,用最简单、自然的状态,去实现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用尽各种手法,冥思苦想,通过高密度的实践,试图为绘画寻找不同的出口,通向日常的,实验的,严肃的设定或是粗糙的破坏。

第一展厅结束于一张2016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只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局部,一条白色的裤子和一双白色的皮鞋。在它脚下,是象征着家庭温暧的地毯。我们并不得知照片中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口音和身份。亦如白色本身,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一无所有。

万物有灵

第二空间以宗教和自然主义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陈彧君工作中的另一个纬度。它将观众的视野由第一展厅中的内部空间引向外部空间,由以人为中心的叙述视角,引向不可及的自然,引向包围我们的万物。在这个万物之中,自然和文化并不存在界限,世界不再是主客体的严格区分,石头、树木、动物、阳光有着自足的生命,近乎于主体。

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陆续回到故乡创作,那里有着与现代城市截然不同的生存秩序。无论是木兰溪的流淌,还是早晨泛着浓雾的密林,一种巨大的力量将个体包围,仿佛置身于充满神秘变化的世界。这个特殊的经验,在陈彧君的新作中显现出异样的光芒。呈梯形上升的四联画牵引了空间的走向,一颗巨大的树木,有着斑驳而又闪烁着灵光的表面。树干穿破画框的边界,一些莫名形态的事物高挂枝头,雷雨中的闪电恍惚而过。《错屋》交代了另一种情景,树杈上的房屋像是原始部落的生活,几根线条勾勒出一个类似于帐篷式的结构。移动,和自然的情感,成了这一系列所关照的主旨。

一件尺寸巨大的纸本作品,占据了展厅的中心位置。它持续了六年的时间,由几十张完成于不同时期的单幅作品拼接而成。最初,艺术家只是描绘了密林中的某一个角落,树干努力的向着阳光生长。在更长的时间里,纸张不断增加、外延,密林一望无垠,努力的在陈彧君笔下生长。直到展览的开始,它才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与陈彧君过去的空间探讨不同,这件体量磅礴,耗时许久的作品,将我们带回艺术家所描述的某个情形,一个人在树林中,被自然所包围,仿佛树林中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你。在这片密林里,石头剥落,雨水冲击,树木坠落,亦如万物生灵的轮回。

石头在陈彧君作品里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系列中,有着相异的状态。《摇摆的信仰》将石头作为最初元素,不断的拼接,日常生活中各种遗弃的报纸和材料打磨着石头的边缘和棱角,成为画面中抽象意味的一部分。时间上的积累,磨平了石头与生活琐碎之间的边界,它们有着相同的命运,独一无二的现实象征。木头,成了陈彧君创作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惯常的符号,它遍布在第二空间的各处。沉在水底几百年的阴沉木和龙眼树干一样,有着自然给予其特殊的面孔和信仰,每一处纹理都是时间和空间交错的痕迹。原始的、自然的物象,将第二空间的氛围指向一个另一种文明,它拒绝一神论,途径多神论,重返万物有灵,世界之初。一切宗教信仰皆源于此,那些最初将生命、灵魂或精神赋予无生命的物体。

在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中,有着相同的一扇门,它孤立的站在展厅中间。打开它,便来到一个我们从未了解的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上满是信息拼接而成的马赛克,它不断的接受全新的信息,亦如陈彧君从莆田去往杭州、上海等地,许多陌生的城市显映其上;它又久经打磨,绘画、纸本、模型、装置,亦如石头、雨水、树林、光线之间彼此迎接和穿越。两个空间像是天平的两端,不断生产彼此的重量,也不断的生产空间。这个空间所承载的则是陈彧君近十年的创作所指向的核心:整个世界的存在,便是空间的生产与想象。

艺术家简介:

陈彧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至2014年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及油画系任教,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陈彧君的创作致力于展现内在自我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冲突。他试图检视当代亚洲国家中的个体在全球化和其日益形成的文化立场下,必须面对的支离破碎、持续变化的身份问题。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始于2010年的《临时家庭》系列。

陈彧君的作品在北京、上海、洛杉矶等地美术馆、画廊广泛展出,并被国内外多个艺术机构收藏,如美国布鲁克林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法国DSL基金会,余徳耀基金会,中国龙美术馆,中国何香凝美术馆,韩国阿拉里奥美术馆等。

展览作品:

wdOkEd4kWhKvtF2rr2FzaKX8IfL3GrUtahawV3AT.png

《502房间NO.141209》  2000x3000mm 2014年 绘画 布面丙烯

m0qxpMD4l7bvBL6IEyENVaaHfWFnn83WsRmHfGbX.png

《错屋NO.150806(系列:无系列作品)》 1400x2000x4mm 2015年 绘画, 纸本综合技法

oKMJMG7NLzOBmVWVBCWhsYoQJDjhUPJxyiQHLrGg.png

《临时建筑系列》 1200x1000x700mm 2014年 装置 木头、纸本

m7KJG5natYK1LSDO7IZC3lpr0cq8qnHmT6oFzwCP.png

《摇摆的信仰》2600x4800mm 2017年 绘画 纸本综合材料

e8vGXalkt7hQsczr5aBgAsvUAuCsJqaElAabE043.png

《被延续的情景NO.180902》  54x54cm 2018年 木板综合材料

UugmWeuUNnJIyAjUAKjNtEyreVlw7O2spyum8KFi.png

陈彧君手稿

GAy5vRCEC7zBDYRJS1BhOH8ODpJmSaq4493s5smo.png

《错屋NO.171228》  400x220cm 2017年 纸本水墨、丙烯

00Ve5gf1TmuEVhTYk1BIDNmfMzUTaWpiYdB4xEI5.png

《错屋NO.20151206》 40x30cm 纸本水彩2015年

bYmkwUJpZUzePJ8K48LT0huUpTYMgKnBDryx06gu.png

《家族政治1》 115x83cm 2018-2019年 绢上纸本拼贴

xrEPaIlMXu9ykdbvyrLaZrGARjs4t9fKhPJsAYLs.png

《日常的尺度1》 79.5x55cm 2014年 报纸

P1tnkuLF3rSuPT37jm73TexrpNsDcuDgJD7h7Omv.png

《盛宴NO.151221》 165x124cm 2017年 布面丙烯、老木板

0JBROD3WPwITaBZHFO5Lgb0nUdwjxCfDRfpL2alh.png

《亚洲欢迎您——遍地黄金》 200x700cm 2009年 布面丙烯

51XWzlDgzTBdZrTaPrwxBnjhZRYKSh3KY861X44V.png

《摇摆的信仰NO.180316》  180x120cm 2018年 布面丙烯、木板

6sbb7THWk6nu10Ti63lC895CkEfrX5xOm8OXrNw2.png

《仪式NO.080902》  45x30cm 2008年 木刻版、纸本、水彩

hnjqq9RwGkZkIR1MFKvCen9Faiuu3Nxv6HGK9E1W.png

《502房间NO.160102》40x3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wrmI2NC3uuDyVdAp048miLTMRb4FBTsMMvO0E6QO.png

《502房间NO.170418》 147x121cm 2017年 布面丙烯、老木板

a4dQ7qMpn5VDXesLu7cSz4NFpdkvplQkAI8itabY.png

《502房间NO.170615》  195x97cm 2017年 布面丙烯


关键字: 内容标签:AAC,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陈彧君,,艺术家,作品,系列AAC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陈彧君 艺术家 作品 系列
下一篇:2019年3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贾蔼力_贾蔼力-高古轩画廊--布面-油画-艺术||上一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艺馆》即将出版_中国民艺博物馆-《中国民艺馆》--民间-中华-文化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