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_-造像-修复-云冈石窟

编辑:裴刚 来源:乐艺会
 
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蠢牛(颜旭茂)本文是根据14年3月的一个帖子整理出来的,有很多增删。所有观点都是个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

本文是根据14年3月的一个帖子整理出来的,有很多增删。所有观点都是个人臆测,不当之处请猛力砸砖。

雕塑艺术品的断代也跟其它门类一样,得到公认的不少,有争议的可能更多。专业研究者断代一般是以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为依据。然后多方参考,推断出其它作品的年代。作为爱好者,则以书本和博物馆的标注年代为依据。这其实是很危险的,爱好者选择标准器的时候应该小心些,再小心些!

几年前游云冈的时候我一边走一边总有许多疑惑处,比如为什么有那么多雕塑有明味?为什么很多雕塑上面打上那么多孔洞?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因为风化过于厉害的缘故,云冈石窟在历史上是经历过大修的。一般是在残损厉害的雕塑上面敷以泥土,然后以泥塑的形式对造像进行修复。在雕塑上打孔是为了插进木桩,让泥块更好地附着在石头上。可以想像,经过这样的大修,就算工匠努力参照北魏原样,又能保留多少原貌呢?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 带彩或不带彩的“石雕”作品。有一些脱彩部分的泥土质地很明显,有一些泥土脱落的地方露出大量的孔洞。满身的洞洞是不是有点恐怖?

我在欣赏麦积山石窟造像的时候看到相关的说明是:整个石窟在宋代的时候经历过大修。难怪以前一直觉得很多麦积山造像的高古味不是十分浓郁!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 馆方标注为北周,个人感觉宋代的气息至少有五成以上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 宋代增塑的作品

在早期开凿的石窟中,后世常有增减。像龙门、麦积山这样,后世有大规模增凿的,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有些地方因为增凿数量极少,再后的后人知道这事的不会太多。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云冈石窟,一般都知道是北魏所开凿。但是在金代皇统间也修凿了石窟二十龛。对于我们这些对云冈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一般是会把整个云冈石窟的雕塑都当作北魏的标准件来看待的吧。

成组的雕塑经历一定的年代总会有损毁、人为破坏或失盗的。不妨臆测一下,应该不会把整组雕塑都废弃吧?比如在善化寺,有一组金代泥塑,其中阿难与迦叶二尊从风格与彩的光泽度看与同组其它造像明显不同,疑是明代(守寺老太太作如是说,我觉得有理)补修。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 金代的五方佛、胁侍菩萨和二十四诸天。阿难、迦叶,与其他造像比较,色彩与包浆明显不同

还有一种更容易混淆的情况是:在早期的一组造像中增加一尊或数尊造像,重新装彩以后,从色彩、包浆等方面已经无法区分,只有造型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特征。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 大同华严寺 燃灯佛与胁侍 辽代 前面那尊胁侍佛是明代增塑

大规模的修复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单尊造像的局部修复就更容易被忽略。我们知道,老造像在掉彩之后都会重新装彩,后人在重新装彩的同时,对于残损的部分自然要加以修复。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完整器,老彩之下是否有暗伤呢?从市场上看到的老木雕来看,很多都是有老修的,甚至有些还是大修,估计馆藏的也会是一样。那么修复处能保留多少时代气息呢?

馆藏的东西很多都是修复过的,博物馆常用的修复方法是用石膏修补,残损部分一目了然,但也常常使用商业修复的做法而又不作任何说明。比如我们湖南省博物馆的青瓷和长沙窑部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都是修复过的。如果我们以修复部分的釉色和包浆作为断代依据,那就会很惨了。

从馆方自己的图中挑了几张,修复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作为我喜欢的木雕类,国内博物馆的展品不多,接触实物的机会很少。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料大多数为网络图片,能看到细节的很少。就算看到细节,有时候也很难判断吧。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下面这组易县罗汉,几乎每一件都经历过大修,甚至多次大修,所以网上同一尊罗汉的图片从细节上看往往不一样。尤其是最后一图,据说他的头部是以一位美籍厨师为原型创作的。详情请看以前的文章《易县罗汉》。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下面这尊上海博物院藏品,头部后做。也许一不小心就被当作为唐代标准器。

蠢牛(颜旭茂):断代标准器有多标准

  

前面提到的修补方法做的是加法,一般用的是其它的材质,或同种材质来自不同的物件。有一些从同一件东西上采集材料来修补关键部位的做法,尤其难以判断。如果在关键部位(比如脸部)做减法,则更是难以看出来。

我亲眼看过有师傅这样修复木雕作品。看作品的某些部分,绝对是一眼开门的东西,而且整体的材质也是一致的。包括在网络上看到的某些木雕图片,我感觉一定是动过的,整体是开门的标准器,但其体现出的时代特征肯定不充分。如果以这些一眼开门的作品作为依据,结果又会如何呢?因为只是看图片,没十足的把握,又是私人藏品,我不敢乱说。朋友们不妨留心看一看。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发现博物馆有些东西在不同展出时间里所标注的年代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属于边摸索边改。比如前面那组易县罗汉,一开始被定为唐代,经过多年的研究才最终定为辽代。以后会不会又改成别的什么年代呢?

老师们经常聊到一种现象:东西在私人手里会有争议,在博物馆里就成了标准器。其实博物馆的东西有争议的也很多,以前氛围好的时候,在论坛上经常有这方面的争论。我在《木造像的水也很深啊》这篇微信中提到过一些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实还有很多,虽然怀疑,但不敢乱说。

引用陈池老师的看法作为总结:“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雕刻(书写、记载、佐证、地层)有确切年代、保持历史原貌和状态的无争议器物才能被称之为断代标准器。后代加工、改造、修缮、重建等已经改变原貌和状态的当然不能用来作为断代衡量的参照标准,改刻的石雕、重塑的泥塑、仿铸的铜像即使有年号或初始雕造时间的记载也不能作为作品所带有年号时代的标准器。石雕要分清哪些是原刻,泥塑要了解最晚重塑的时间,建筑不仅要看梁上的题识,还要找到各时期翻修的情况的记载,结合各时期的建造方式和技术,分清架梁、墙体、脊瓦各是什么时候的,有无改、配、修、添、扩等情况。自然不能因为云冈石窟是北魏开凿的,就理所当然石窟里所有的雕塑都是北魏时期的,就应该所有的都保持北魏原貌,并以此可以作为北魏断代的标准器。”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

特别鸣谢爱较真的蠢牛公号支持


关键字: 内容标签:,造像,修复,云冈石窟造像 修复 云冈石窟
下一篇:竹宣《奋动贲张_动态之美:东汉高浮雕单龙镜艺术欣赏》_-东汉-动态-铜镜||上一篇:影像上海总监Georgia: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拥抱数字化_PHOTOFAIRS-影像上海-线上艺博会--上海-艺术-艺术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