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年度美术馆趋势:面向未来的“考古”_-中国-未来-艺术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按:美术馆,往往是大众迈入艺术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城市文化最前沿阵地。回望2019年的美术馆行业,民营

按:美术馆,往往是大众迈入艺术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城市文化最前沿阵地。回望2019年的美术馆行业,民营美术馆实力凸显、定位清晰,在当代艺术家推荐、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呈现出来明显优势。公立美术馆则继续发挥传统艺术的馆藏优势,深入研究艺术个案,并联合办展,在全国形成一股美术馆间的学术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于2019年12月31日,艺术网共收录展览约5128个展览,其中美术馆展览近2600个,占到总展览数量的百分之五十(包括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艺术宫、画院、艺术馆等均划分为美术馆序列)。艺术网试图就这些美术馆发生的展览找到一个值得分析的剖面,以看待过去的2019年,以期待已经到来的2020年,美术馆的工作即像是面向“未来”的“考古”,如何做到有效的梳理既有的艺术价值和拓展未来的资源和外延的边界,希望业界越来越多的美术馆继续贡献和修改自己的答卷。

VTjD9MNVqlQRET5HrvGCAG5d22JJYMvIR3KAlQ3Q.jpg

央美美术馆:“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览现场

向传统致敬,拓展“未来”资源

“面向未来,艺术博物馆不仅是呈现作品的场所,更是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并放大该价值的场域。艺术博物馆应该如何在跨学科、跨边界的联系中延续传统、把握边界、引领创新;如何推动历史,在传统与创造之间做出何种选择,又如何向传统致敬?针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思考、研究、探讨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拓展未来资源,是艺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关键。”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张子康对过去的2019年以及到来的2020年,美术馆应该如何面向未来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在过去的2019年,央美美术馆在不仅梳理历史和个案方面,推出了“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等研究性大展;还在引进国外艺术家个案方面,推出了诸如像安尼施·卡普尔、雷安德罗·埃利希、马克・奎恩、布鲁诺·瓦尔波特等的大型个展。在2020的开年大展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还将推出自主策划的“CAFAM Techne三年展”大型媒体艺术展:“真实的拓扑”(Topologies of the Real), 同期呈现由ZKM | 卡尔兹鲁尔媒体艺术中心策划的“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Art in Motion: Masterpieces with and through Media)中国巡展。

tiKyTn0BjElCpzL9jtEZUoxdH2z8iNrR0uPl43QU.jpg

雷安德罗·埃利希,《建筑》(200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现场(2019)

写真布喷绘,灯,铁,木和镜子

“许多传统模式亟待打破,美术馆的智识系统构筑出新的智识服务社会的维度,从而使美术馆真正成为全民的艺术乐园。”在张子康看来,作为专业机构,当代中国的艺术博物馆除了推动价值创新、进行智识生产,其最重要的使命是建立对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具备艺术话语权的学术平台,建立一套艺术学术价值的评判体系,其建设有利于整体的艺术生态发展。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文化话语权建设,不仅仅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更是面对全球一体化而提出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同样给出自己的“未来”解决方案。“我给我的团队看图表,把工作方法叫做土星工作模式,把展览和研究变成一个球体剖面,这就是土星。因为齐白石是摩羯座,他的母星是土星,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这个游戏比较有趣。我们以20世纪为一个横切面,来探讨古代以及未来。包括我们做的很多展览,用了很多周边学科的工作方法,包括建筑音乐等等。那天在央美跟邱志杰老师的学生探讨策展的时候,邱老师说我发现你在用装置的做法研究齐白石,我说这是一个秘密,我确实是在用一个更丰富的方法对齐白石进行介绍,这个思考方法就来自土星。”这几年北京画院美术馆一直在不断推进做齐白石的研究,每每有人问:这个事还能干吗?吴洪亮都会回答:我这辈子都干不完。老爷子存世的作品,包括他的影响力,使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富矿,还有很多活可以干。

oYABP3gJSCSzkiFhE2yE6FKDSnsviuFpXIIUxlIr.jpg

vNeb78UFJEQngkPksVHI1XdFNiCQRVRkdHi3wqVf.jpg

2019年11月12日,“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览在希腊首都雅典塞奥哈拉基斯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幕

互相影响:兄弟馆间的联动

“我们现在开幕都不做开幕式,做记者招待的时候,有一只蛾子飞到那儿,待了一个多小时,久久不离开,我觉得老爷子来看我们了。我们还做齐白石的山水展览,我们做的都是大家不熟悉的齐白石,比如齐白石的山水大家见的少,我们从十几家博物馆调了齐白石的山水,尤其是重庆三峡博物馆。”

在吴洪亮看来,联合大的美术馆和机构联动、巡展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办法。“自己馆里再怎么做影响力都是有限的。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在展齐白石,我给他们一个题目叫:蜻蜓复来,送给日本,他们不要,他们起了一个最客观的名字,中国伟大画家齐白石。这里头有另外一套思维模式,我讲不清楚。后来这个题目我送给了故宫博物院,影响力超过北京画院万倍。”吴洪亮说到。

3FWhvLRyl9TJXQPN7HlMwSa7t4BMSdBXOBsj6wxv.jpg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现场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同样对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充满了激情。在就任馆长的第四年,王绍强重启了广州三年展,“我们是中国策展人和国外策展人联动,还做了过去五届双年展的梳理,跟整个区域联动起来,珠三角八九个美术馆联动做平行展,还有外围展。还有广东美术学院的学生参加美术馆论坛是要打卡的,是算成绩的,不算他们不去。我们从早上到晚上一天的论坛,可以座无虚席。”

“我们对广州三年展进行了系列梳理,去年第一次申请到政府的资金有600万,来做当代艺术三年展,包括影像双年展的梳理,我们也对各种机制进行了探索,美术馆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制度化。在广东美术馆,去年以来一共修订了97项制度,形成美术馆管理的一套方法。包括双三年展的筹备,我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跟论证。一般大型展览,我们至少通过三次左右的论证,包括策展人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艺术史的切入点等等,都进行了思考。”王绍强补充到。

在这里同样得提到湖北美术馆,就是由湖北美术馆主要牵头发起的“8+8”计划:“@武汉”,即在湖北美术馆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合作下,每年在12月份湖北的艺术机构形成8个美术馆和8个画廊同时发力。

mHHf40StD3HEWMvRep9sLOBtfhG6myB5PJo8zFRZ.jpg

湖北美术馆,“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现场

美术馆的学术厂牌和数字化链接

在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看来,一个新世纪的新型美术馆,必须要有自主策划的原创品牌展览。在湖北美术馆的设置里可以看到非常清晰:四个三年展——湖北工业漆艺三年展,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三年展,中国雕塑三年展,一个常设年度展——三官殿1号艺术展,一个固定陈列展——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举办固定陈列展实现了由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的转型,不然的话都会说我们只是一个美术展览馆。当你有了一个固定陈列馆,那你就有了历史。固定陈列也避免了美术馆在布展期间,其他场地都在关闭时,陈列展能提供给观众观看机会”。

这样的学术“厂牌”同样可以再前文提到的,广东美术馆重启的广州三年展,央美美术馆在经历CAFAM双年展和未来展之后,修订改造后重新推出的“CAFAM Techne三年展”,以及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一直在推出的今日未来馆和今日文献展。

而这样的“厂牌”打造,不光是自主策划,势必带着自己的学术品味和价值输出导向,比如今日美术馆这一届的今日未来馆所探讨的即是,网红展流行之后,新媒体数字展如何保持自己的深度?当沉浸式的技术完善之后,大家开始以最快速度消费展览的时候,一个美术馆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如果今日美术馆可以做第三次挣钱的展览,还是说我们如何把这样一个技术回归到人性和严肃的思考的时候,这是美术馆的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相信今年今日未来馆可能没挣那么多钱,但是我觉得赢得了很多尊敬。”吴洪亮评价到。

VNc23X8E5EhXIzoVviPpQnMCAyknMSeyjWTJYEpd.jpg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展览现场

“第三届未来馆,我们特别希望不要再走纯视觉性的了,整个讨论的角度也是从新的媒介,二层、三层选用徐冰的《蜻蜓之眼》,四层用的是讨论和反思AI的方式,这个展览有两个路径,来讲人面对人工智能所反映的可能性。第一个路径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目前为止人类第一台人工机器人索非亚,另外一条路径是从未来考古的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AI是否可以取代人类。”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说到。

TKVtR3DSCGgQiy0HmN2JUnkEC40Yp28rrRBVLuuZ.jpg

2019今日文献展现场

在高鹏看来,今日美术馆所做的不光是打造学术和未来厂牌,最重要的是优化美术馆的用户体验。“我们会发现今天这些年轻的公众走进美术馆,他们观看我们耗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展览,看展的时间大概只有5、6分钟。这样其实是引起了整个美术馆界的警觉和想法。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或者我们所定位的艺术到底如何在这个新的时代,年轻群体的数字化时代,和公众发生更好的联接。因为作为美术馆来说,无论是私营的还是公营的,我们作为公共美术馆最重要面临着不仅仅是要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跟公众进行美育上的链接,所以这时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概念,叫今日未来馆。我们设想未来5—10年之内,希望美术馆由三个维度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首先就是我们的实体展览,第二部分是未来馆的虚拟展览,另外一方面是当时在2015年的时候最先进的一个技术叫增进现实。”高鹏说到。

美术馆的国际合作:从“中心”向“非中心”的流动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民间资本对美术馆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和“造血”模式的探索,民营美术馆的力量开始凸显出来,尤其在“活下来”之后,民营美术馆的决策者们以开放的态度和视野,一方面寻找各自的清晰定位,另一方面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施展新拳脚。

2019年对于中国的美术馆来说,国际合作成为其核心的关键词,上海、北京、深圳、香港,中外美术机构的呈现出密集合作的新趋势,共同合作开发、共享展览项目,尤其以民营美术馆力量为主。

txADLaRNTGnDZwfvUdnuZLW6WCFkYo7xg8ycMy6c.jpg

余德耀美术馆x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x卡塔尔博物馆群推出合作首展

2019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西岸集团、上海陆家嘴集团、浦东美术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罗丹艺术中心纷纷与海外重要艺术机构例如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博物馆、罗丹美术馆等签订长期持续合作协议,他们的合作项目将在未来数年内,为中国观众提供诸多西方重要艺术展览。

89x3rzae8BBSC3bq5EodXD0kMqxhmwdCtVLHSTJz.jpg

松美术馆,布尔乔亚个展现场

纵观国内民营美术馆的2019,龙美术馆除了继续对国际艺术家个展项目的推介之外,加强了对中国当代艺术个案的展览推荐比重,这一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也尤为明显,接连推出一线艺术家的回顾展及大型个展。而无论是余德耀的国际合作,还是昊美术馆关注的先锋艺术,亦或是明当代美术馆的新媒体展,各家美术馆的性格特征变得越来越清晰。今日美术馆持续打造的中国当代艺术学术品牌,武汉的合美术馆、成都知美术馆为当地大众了解最新的当代艺术提供阵地,都说明民营美术馆正在进入一个更细分的阶段。

有一点需警惕的是,业界曾有艺术经纪人坦言,近几年民营美术馆所热衷的国际明星艺术家个展,已变成国际画廊进军中国市场的标准展厅。我们一样希望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美术馆,在不断引进国际明星艺术家展览时,同时不忘建立自己的学术厂牌,否则不免让人觉得有“偷懒”之闲。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的李暨涵有一个关于“外国艺术展在北京地区的公立美术馆(2014—2019)”的不完全统计。以北京地区的公立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例,看外国艺术展在这两个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统计显示,在中国美术馆共计举办的外国艺术作品展有33场,形成了三大系列,分别是国际与交流展系列,国际交流“一带一路”特展系列,还有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这些展览很多是与其他国家的国家级美术馆合作的产物。比如一些非常著名的机构,英国的泰特美术馆,法国的法兰西艺术馆。另一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4年至今举办了34个规模不等的外国展览。

nQxT17MRasP7sXy3oUszHS6mjlh7F1llbEFeIw2U.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安尼施·卡普尔个展现场

“2019央美牵头举办的安尼施·卡普尔个展,我觉得这个展览可以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策划外国展览上的一个理念的缩影。在展示思辨性、现代性和学术性的同时,给予观众一些非常强烈的感官上的感受,让其感受到这个艺术不可名状但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这是策展团队和策展人想要达到的一种效果。这种展览既有学术性,也有公共性。”李暨涵说到。

在李暨涵看来,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这种政府举办的美术馆不同,它可能需要更加立足于学术,并没有把普及美育的作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更重要的是要打造自己在国际上的一种学术形象,形成立足当代、关注世界范围内当代艺术发展的思潮趋势,在展览的同时,以学术性为立足点,同时兼顾一些大众性,构建起自己展示国际当代艺术发展思潮和展览的体系。在艺术家和展览的选择上,更多的是以个人展览为主,主要选择当下活跃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

李暨涵通过梳理,发现中国的公立美术馆在举办这类展览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馆藏的外国作品实在是太少了,中国美术馆有3500件,但是跟10万件的总量相比确实还是特别地少。真正特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和名家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又面临更大的问题,我们想去扩大外国美术作品收藏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不能像20世纪初那样,采取掠夺式的那种收藏方式。同时我们公立美术馆的性质,也不可能像私立美术馆或者个人一样,在艺术品市场上大行购买。虽然这五年来,公立美术馆外国展览办的红红火火,发展的非常好,但是最基础的问题,我们的馆藏怎么扩大,我觉得这是未来制约公立美术馆外国展览发展更深入的症结所在。”

而面对未来博物馆的跨地域合作,张子康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艺术博物馆的国际合作有从“中心”向“非中心”的流动趋势,即由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

“艺术的全球化是西方艺术史在其线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全球化进程成为视觉艺术交流的国际语言和世界性的文化及经济现象。艺术博物馆要取得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博物馆,“中心国”不能作为唯一坐标,要同时关注“非中心”国家和本国的不同区域。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国际展览如何‘在地化’是艺术博物馆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艺术博物馆的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合作是未来艺术博物馆发展的客观诉求。对于文化中心国或正在经历着艺术博物馆爆发的‘非中心’国家来说,将会构成双赢的发展局面。”张子康说到。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术馆,,中国,未来,艺术美术馆 中国 未来 艺术
下一篇:“贺丹展览圆桌论坛”_绘画在今天的可能性_-绘画-艺术-作品||上一篇:1.8亿毕加索名画被毁、故宫2020年大展发布、全国十大考古评选、ART_毕加索-艺术播报--十大-紫禁城-湖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