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赵无极
"在杭州艺专学习时,赵无极因为不喜欢国画教学的临摹方法,当场从潘天寿的课堂跳窗离开,考试时在试卷上涂了一个大大的墨团,题上“赵无极画石”。潘天寿愤怒地向校方提出开除赵无极,林风眠对他好言相劝,宽容了赵无极的“叛逆”之举。在林风眠的支持下,赵无极于1948年赴法留学并从此在法国定居。赵无极赴法之后,林风眠还建议学校为赵无极预留了教授的位置。“文革”中,林风眠因画作《山村》受到批判。身心俱疲的林风眠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会见外宾,这位外宾竟是30余年未见面的学生赵无极。赵无极见了林风眠长跪不起,林风眠也俯下身来与他抱头痛哭。林风眠的处境从此有所改善。1979年,林风眠应法国政府邀请到巴黎办画展。赵无极把许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老校友邀到巴黎,庆贺老校长的画展开幕。赵无极说:“没有林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论画——给无极
林风眠
我想,人类所追求而表现在艺术上的,是人类的理想与物质的和谐,也就是生命与宇宙的和谐。希腊人的雕像,是在这种和谐中,使我们感到神与人之间的意味。
赵无极作品《 教堂风景》 1951 年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总是用全部生命的力量争斗出来的,艺术上艰苦而冗长的路程,无极在走着,我还记得他在离开重庆时,他个人展览会中的作品的他,用自己的真诚与良善的本质,热情的冲动,把他从自然事物中得来的感觉,用儿童的天真,原人的纯厚,与清新的形式,去表现他所得到的东西。由重庆回到杭州之后,他住在西湖山间,多年困苦抗战的生活,得到比较略为安静的休息。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也像他的生活,在安静中使他对自己的创作重新加以检讨的机会,因此在创作道路中,也重新开展了一个更新更艰苦更冗长的路程。
青年林风眠 1926年摄
我想这不过是他的苦难的开始,展览会之后,他要到欧洲了,他要到法兰西去了,他要把自己投到巴黎新兴艺术的急流中挣扎,漩涡中打滚,他要用他全部的力量,带回给我们新的宝贵的东西。
赵无极作品《红色风景》 1954 年
我现在很清楚了,我们所带回来的这么渺小而可怜的东西,对整个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不易有所作为的,但有一点,这渺小而可怜的东西,也许就给了我们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力量,因此感到中国的艺术,唐宋以后,那贫穷的惨象,确定了这惨象继续的原因,是在我们的感觉中,不但没有从过去的传统里、过去所得到的形式里,重新解放出来,而且也没有加进什么东西去。
林风眠
我们所带来的,只是一点色彩和写实主义的外形。愿无极在欧洲,愿许多新的艺术家们,因你们急流漩涡中挣扎的精神,给东方艺术惨象上来一个巨雷霹雳的震荡,像希腊天帝的火一样使她复活。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巴黎,东西,赵无极 林风眠 《红色风景》 《教堂风景》艺术 巴黎 东西 赵无极 林风眠 《红色风景》 《教堂风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