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风吹草低见酉阳_新乡村的艺术合作者们_-作品-风雨-文化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酉阳叠石花谷自十月中旬艺术季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往酉阳叠石花谷。酉阳的交通并不发达,距离最近

XblX78AUkTY5KbF4tpWVm3IWmeAtC3h66RqlWJtb.jpg

酉阳叠石花谷

自十月中旬艺术季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往酉阳叠石花谷。

酉阳的交通并不发达,距离最近的机场是它的隔壁黔江的小机场,开车都需要两个小时,也没有动车可以抵达这里。但这并不妨碍酉阳不再单靠网红粉黛草,决心打造“艺术乡村”这款产品。人们想到酉阳看看,有艺术参与的酉阳会是什么样子?

KgaCbqBQMtWpS5PmlpZ30jxysHRgEeKQxxPzcBsv.jpg

hBTdRLiM5AXjxqJivUn9kFLk95BOU2KF0ZrFCR55.jpg

网红打卡点粉黛草原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新要求,都在加快更新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来自乡村自身的一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介入乡村成为一种方法。

地球日记,石上生花。作为酉阳桃花源全域旅游的先行开园项目,叠石花谷有着穿越了5亿年时光,来自寒武纪时期的叠层化石,经过数亿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演变为一本厚重而又深动的“大地史书”。

另一方面,叠石花谷是在巫傩文化中应运而生的。已经跨越千年的巫傩文化,源远流长,神秘莫测。今天,在这片地处北纬30度附近的大地上,叠石以5亿年之石,叠石为神、叠石为柱、叠石为坛、叠石为坑,形成了15处以石为形的巫傩文化符号,从傩神之门、到叠石魔坑,从三皇神像、到十二月神柱、再到二十四戏神,最系统、最完整、最深动再现了古老巫傩文化的丰富内涵。

wxpT4jBcDeRY5HtKnTegouWIMix2sK2kr1VhPrXQ.jpg

GtT7gPlt2BaZCUsBYbddQi4TNuAjX34UnxrhRHQn.jpg

酉阳乡村艺术季的开幕式表演

在酉阳县的领导们看来,这些古老的“文化现场”应该再加上新鲜的活力注入。新时代的乡村,应该是艺术的乡村,就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它们与民俗文化、巫傩文化、农耕文化巧妙融合、浑然天成。在他们看来,酉阳县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多可观、可感、可玩、可乐的旅游产品,正在用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的示范样板,它将为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农旅融合,提供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路径。

而反观艺术层面的声音,也都一致认为新农村的建设加入艺术元素并不新鲜,重要的是如何在已有的范式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试验田。在评论家王春辰看来,今天中国社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是一种社会反哺农村的实践,但它在制度上,依然是以城乡的二元结构为前提,在社会制度的安排上,依然存在本质的差异。一种社会回归到人的平等、制度的平等、价值意识的平等(如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城市是现代化的标志等等这些被世界历史证明了不确切的归类)上需要时间,需要社会结构的改革,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个痼疾。在这个层面上,让乡村回到社会价值的含义上,而不仅仅是一种原生态,不仅仅是度假休闲的休憩地,而是社会功能与社会平等的有机构成。

6ei0IPbeSe48HwLzwKJdLpC9NelrK2BXPIh0hHlu.jpg

酉阳乡村艺术季开幕现场

王春辰认为,如果我们改变对乡村的分离看法,就会产生出新的思路来看待何为艺术、如何艺术融入乡村。艺术介入乡村应该是艺术融入乡村、与乡村成为一体,而不是表面地敷在乡村的肌体上。因此,艺术与乡村就成为综合课题。“如果是某一乡村外观场地的改变,艺术的在地性是必然考虑的因素。如果是系统地融入乡村的日常生活中,那么艺术的公共性理念就要从开始就要得到实施,它不再是强制性的被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种新人文理念的贯彻,是社会公共价值的新体现,它必然与乡村建设与人文情怀的整体性布局有关,它不是一批国内外艺术家群贤毕至,一涌而来,活动结束又一哄而散。它对于乡村的艺术化并具有持久性和价值最大化。它看似热闹,实则是没有解决到乡村的新理念落地的问题,也没有深度发掘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乡村、乡间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及社会价值。”

AwZFdTr08NA4KWcN0gVnH18o2lKqTEFzjJFzxSRP.jpg

fF5Pxe3zhQcXQKJgLWqIiVIrJ5xlblnD1WY1Rusn.jpg

酉阳艺术季现场,图为李娜作品 《宝 • 物》

批评家王林也一直关注着酉阳的艺术介入项目。王林认为,考察其艺术介入的思路,无非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凭籍当地自然、历史资源,通过营造与传播,打造文旅项目,从景点到民宿,利用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发展乡村经济,以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改变乡村生态与生活水准。第二个方面则是立足于乡村本身的现实条件和文化基础,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之下,在地推动乡村民间人文生存方式的演变,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市民化、公共性和公民社会建设。

“前者可谓‘置入’,后者乃是‘生成’。‘置入’可以成为亮点,如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祭,而‘生成’则需要渐进与更新,其关键在于传统乡村社会与现代化生活如何接轨。酉阳乡村艺术季分不同地点、不同阶段实施,是一个相对完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计划,值得认真观察与仔细研究。”王林说到。

egnOQMyqMqkOHkGGjSOpzJdfatlvDZaGV8i6hyze.jpg

KV6LTnNUHOAL2gFZEfrL4OCympBA5aFTvebdvQ1t.jpg

曹晖作品 《千秋雪》

王林分析道,酉阳艺术季的第一季是文旅思路的扶贫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需要缕清的是艺术造景与文旅思路的关系。“酉阳板溪镇地处土家、苗族边地,原属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以外出打工为生,留守老人和孩子很难对新农村建设有所作为。但这里辖区的山地有一处特别景观,就是遍布山野的天然叠石,间以四季花草,天然风景迷人。所以酉阳乡村艺术季第一季首选板溪,而酉阳既有的文旅资源以桃花源景区与龚滩古镇闻名,回归乡野、乡情、乡愁之旅,正吸引众多游人前往。板溪镇以叠石花谷农旅景观为契机,通过艺术创作融入山地环境和乡村生态,以此开展常态化的公共艺术活动。这是一个平台,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把公共艺术意图、艺术家个人创造力与在地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uwqGX1vzRYteE0cQctUBIEv2SO8wnALA7ru6iTbo.jpg

张翔作品  《星图》

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是,艺术家们在此次项目中“放低”了姿态,以一个艺术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其中,全部作品均为在地创作。始于对酉阳叠石花谷自然风貌的地勘和考察,艺术家张翔的作品《星图》的最初构想来源于面对自然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切显得朴素而完美,一应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学田园。但也与之并存着另一种感受:这一切似乎与现代性无关,与个体存在无关,显得遥不可及,依然像‘考古’的现场。所以,有必要调动一些和当下有关的事物或关系来制造某种契机,联动内外左右。”

MsMD5aNXMf1AoLQ68hp10VYRJ5xjdsJODMop2khf.jpg

张翔作品  《星图》

张翔联想到了城市中的石球路障,它则呈现为一种功能性的融合。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现代都市的大街上看到一种石球状道路分隔装置。这一设计发明似乎在一瞬间就不假思索地成为了全国的标准配置。从流行到复制,再到固化成日常中无法分离的形态,这本身已经近乎神迹。石球不惊艳、不夸张,甚至毫无设计感,只是安静地躺在纵横经纬间,就像满天繁星,铺天盖地,使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且不是真正不存在,而是早已习以为常到忽略。基于这样的两种强烈的对比,艺术家张翔发问:如果把这些人工制造的平庸石球放置在天然的石头风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呢?

vRZaWJvhV8WATEKrm5GH2iZZDpx87AdTzOSFHnVV.jpg

赵明作品 《日常景园》

艺术家赵明在酉阳考察叠石花谷场地时,同样被当地大片的寒武纪叠层石林的独特地貌所深深触动,完全沉浸在对这种古地理、古环境所引发的深沉叙事和自由畅想中。在与村民的对话中,赵明了解到酉阳山村中木构吊脚楼是当地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依山而建,木从石出,人们顺应自然营造出宜居空间,这是怎样一种坚韧而从容的生活态度?“自然造化和人工造物完美融合在这满眼的山村民居风景中,所以当下我就决定,利用这种独特的地理现象,以石为媒、置石掇山,让叠石耸立,营造独特的‘日常景园’。”赵明说到。

TJ6OIgG0fxDUVBwgbWsjmK7eXOQHROVY2tcy9q0f.jpg

赵明作品 《日常景园》

在随队采风地勘期间,赵明和她的团队在现场收集了各式各样造型的“山石”数据和当地吊脚楼的建筑构件样式。《日常景园》不仅是一件装置艺术品,它的存在更可作为一项可持续的社区艺术行动。在《日常景园》作品落成后,当地的政府和百姓还可以继续参与募捐农具、家具或日常旧物等较为坚固的物件,共商再造,置入“日常景园”的新风景营构,以这样的方式对日常旧物进行重新建构,让村民的记忆碎片共同拼绘成寄托着他们美好“愿景”的家园。

QUPB2GQHBOBTOXLDmfjalwcdcGpku4yMR2Wysbsw.jpg

洛鹏作品 《水印风雨桥》​

另一位艺术家洛鹏则是被酉阳搭建了一座“风雨桥”。风雨桥是中国南方地区存在的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是一种可供往来行人避风挡雨的建筑形制。风雨桥由桥、塔、亭组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构成一个长廊式走道。在过去,风雨桥是可以让来往过路的人躲避风雨、歇脚休息的地方,甚至是一个能够构成乡里乡间人群共享的公共区域。

这种在多雨多风的南方地区因地制宜的智慧产物,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在各个地区有了不同的样貌,但大部分风雨桥都是檐角飞翘、塔顶葫芦,即有避风挡雨的实用性,又有中国南方传统审美的逸趣与空灵。这些汇聚着过去区域财政重大支出和无数建造者匠心巧思的建筑,也是田园时代乡里乡亲关系和生活的印记。而“过桥”和“风雨”,两个在现在看来普通至极,甚至有些遗忘的词汇,对于田园时代的人们来说,却是人类智慧和自然力量的象征。

OCTi1RPVF1IkuukevLsgnwqPSGoWzKxNatE4Du6o.jpg

洛鹏作品 《水印风雨桥》

在重庆酉阳少数民族自治县里,沿袭着较为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还保留着这个来自过去的印记。也因如此,当艺术家洛鹏第一次来到这里,进行以乡村艺术季为主题的实地考察与创作时,便将风雨桥作为作品的母题,创作了这件作品《水印风雨桥》。对于艺术家洛鹏来说,这是一次进行了多种技术集成的艺术实验,也是一次嵌入了酉阳地域风貌和文化因素的艺术创作。《水印风雨桥》被安置在项目所在地酉阳叠石花谷的花石区户外一处临近水源的平地上。它先用不锈钢管搭接一座“钢筋风雨桥”,再配合内置的水循环装置,将当地水源导向桥身,冲刷下来的水流成为包裹桥身的多道瀑布,“避风挡雨的桥”变成了“由风雨构建的桥”。除了拼接上水循环装置,桥身还搭建有灯光装置。在夜晚,水桥将成为山水图像的投影幕布,水流与桥、与似梦非梦的山水,还有远方朦胧的山岭树木的轮廓构成一个震撼的浸入式艺术现场。再加上作品所附着的传统土家建筑元素,作品《水印风雨桥》无论是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意义上,均如同别具匠心的古人依着自己家乡风俗添上些新的历史记号,以此呼应酉阳及酉阳古老的当地人文。

在批评家王林看来,此次艺术季艺术家们的创作构想,一是着力于器物,二是着眼于环境,三是着重在活动过程方面。器物之于乡村,的确是历史载体与文化象征。与器物有关的创意大多直接取自当地质材,以竹、木、泥、石为主,通过异样化处理,或放大、或变形,让人产生意外惊奇之感,如傅中望《斗笠》、陈扬《里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幸鑫《火车》、单丞《农卷风》、冯扬《位置》等,其形态和体量的有意改变与重新组织,自有其在地方发生的特殊视觉效果。

而更着眼于环境景观的艺术家,则对场地的介入更直接、更主动、也更追求让人眼前一亮的“改观”之感,如曹晖《千秋雪》、张翔《星图》、陈扬《漂浮的树》、刘佳(女)《叠石露天剧场》、武小川《九曲十八道之镜墙》、赵明《日常景园》、李娜《宝•物》和张超《流年》等。这些作品或尊重场地现状以借题发挥,或创新文化符号以互动共生,既顺理成章,又非同寻常。

王林还提到,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品提炼出来的艺术构思,并不完全是实物性、实体性和实呈性的,而是特别看重艺术季活动的过程性呈现。这一点不仅和艺术季的时间连续性相关,而且强调了时间经历中作品之于关系美学的重要性。李浏洋《不愿离去》、洛鹏《水印风雨桥》,利用喷雾、滴灌和水幕技术,将硬质景观柔化、虚化并使之不完全定形,因而有了更多与观者对话的时间功能。张超《流年》圆形和圆锥形的抽象构成,造就了身体可以全方位感知的乡村祭坛,而刘佳《悄悄话》则用收集声音的悬挑装置,为游客带来了偶发性的乡村现场试听体验。焦兴涛的《13896152193》则完全采用现成材料,用劈材堆成艺术家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展览过程与观众问答互动,并以手机奖励优胜者,最后燃点柴堆,将木炭还送给村民。——这几件作品有着不约而同的虚拟感和参予性,甚至包含着再创乡村仪式的演绎过程。

“作为文旅思路的艺术造景,如果做得地道,的确可以振兴乡村经济,给当地居民带来福祉,此可谓天赐良缘,机遇难得。但对更多村落乡村而言,全面置入艺术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源自民间自主的文化生成更加重要。现代化进程给乡村社会带来了回归自然的期待,也带来了传统断裂的困扰。文化复兴的使命与中国知识的更新是互相推动、互为表里的。酉阳乡村艺术季已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可以期待后续的作为,给这里的山村带来真正的文明进步与更加优质的文化生存。”王林说到。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风雨,文化作品 风雨 文化
下一篇:十三届全国美展_|_39件获奖公示名单出炉__附作品图_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美展-全国美展获奖作品-第十三届全国-获奖作品-第十三届-公示||上一篇:肖像油画之外的方世聪:歌颂生命_久事美术馆-方世聪-油画-留法艺术家-肖像画--法国-人物-速写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