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正式发行 _展现五千年前中国史前文化互动交流的_-历史博物馆-中华-文物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网
 
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10月22日,伴随着远古祭祀舞蹈,在观众、嘉宾与媒体记者的共同见证下,

IpUj8zi5aos5hyxqFHA1QJkXVS2OsiTSS08pr9SW.jpeg

a6tsYfwHjEHMQLceKR5n3ejxc703sU2HOveO3RQC.jpeg

lpRon3nxEUeRDMhV2wS01hxQ7Ge1IzauPEhT9W7s.jpeg

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

()10月22日,伴随着远古祭祀舞蹈,在观众、嘉宾与媒体记者的共同见证下,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正式发行。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陕西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晋、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蔡理华、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王炜林,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先慧为日历发行仪式揭幕,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陕博日历》项目总负责庞雅妮致辞,《陕博日历》项目团队代表分别从内容撰写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2020陕博日历》的特色与亮点。当天的博物馆中,不少观众成为了这本新鲜出炉日历的第一批拥有者。

作为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再次集结专家团队,依托全国20个省、区、直辖市,囊括本馆在内共50家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资源和最新研究成果,在《2018陕博日历•大唐长安》和《2019陕博日历•丝路辉煌》成功发行的基础上,推出了这本《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通过十二个月份富有逻辑顺序的主题安排,勾勒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萌芽、发展、繁荣的完整演进脉络,呈现出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间以彩陶为媒介所开展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揭示了彩陶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后世物质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突出渭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根脉地位,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寻根溯源。

从一千年到两千年再到五千年,展现波澜壮阔的文化发展图景;从陕西到西北五省再到大半个全国,全国文博系统合力打造一本“小小”日历。

2017年,陕西历史上第一本文博日历《2018陕博日历•大唐长安》正式发行。这本日历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千余年前大唐长安的盛世美景。该日历一炮而红,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2019陕博日历•丝路辉煌》依托陕历博2017年举办的、并于2018年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的《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将收录文物的范围扩展到西北5省区的17家文博单位,展现了从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开始,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历程。它的成功发行,也标志着《陕博日历》向品牌化迈出了其关键性的第二步。

lSTwsSeDredGw3jfqROG9e7eSOEkKbNbeA1oeDGx.jpeg

l8HuoUDBjNIKAsLioeY7msMainLwl6RXduLjh82i.jpeg

fOsczKcdwG89eQSeZokFBMJsiZi6nGBgnN7tdesA.jpeg

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

渭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根脉地位,不惟汉唐,而要上溯到更早的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时代,也即“五千年中国看陕西”。那个时代恰好是彩陶的时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特别是渭河流域的的先民们,创造了绚烂的彩陶文化,同时也开启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发展的恢弘序幕。

为了更好地展现彩陶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发展图景,《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项目团队秉承陕博日历自诞生以来就坚持的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观赏性、功能性等原则,将时间从一千多前的唐朝和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上溯至五千多年前的彩陶时代,将收录文物的范围更是扩展到全国20个省、区、直辖市的50家文博单位,多视角对360余件彩陶文物进行解读。专家们将扎实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解密一件件彩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格、时代特征、工艺技术等历史密码,让读者去感知我们祖先用彩陶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其实从来未曾离我们远去,而是如基因一般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血脉中,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是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型原创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的重点配套文创产品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的重要指示,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转化,2019年12月3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推出大型原创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作为与博物馆主产品——文物展览配套的重点文创产品,《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将与年度大展《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互相补充且相映成辉。虽然,展览可能更生动、更具体、更有观赏性,但日历却可以带走,可以陪伴读者一整年,特别是在内涵的丰富性上日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日历收录了全国20个省、区、直辖市,共50家文博单位360余件彩陶文物,而展览展示的只有13个省区30余家文博单位近300件文物。而且由于文物档期及其它原因,有些重点文物不能亲自“现身”展览,却能收藏进日历,让读者一饱眼福。例如半坡遗址出土、收录进历史教科书的那件著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华县出土的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陶鹰鼎等国宝重器。

其次,日历还进一步扩充和拓展了展览的内涵。比如日历十一月通过选取福建、广东等地展览未曾涉及的10余件彩陶,表现了黄河流域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蓄力翻起的彩陶艺术浪潮,南下对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进而对岭南地区,乃至对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文化起源的影响;日历十二月通过选取龙山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乃至商周、秦汉、西夏时期与彩陶图案有传承关系的文物,讲述彩陶的鼎盛时代虽已过去,但由彩陶所构建起来的艺术传统和审美习惯却在彩绘陶、铜器、玉器、瓷器等新的载体上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事实。

1nNDhLWqIvLAN6UOv1qMkLAWF0PimR1UsTZY6Jii.jpeg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历史博物馆,中华,文物历史博物馆 中华 文物
下一篇: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加持_11月的上海哪些展览值得期待?_上海-展览-当代艺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艺术家-西岸-作品||上一篇:清宫严格服饰制度下,如何“以貌取人”_服饰-沈阳故宫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明朝-宫廷-太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