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正:中国当代艺术根在哪里?_当代陶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溪川美术馆--中国-绘画-艺术家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记得中国美院陶艺系教授刘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家每到一个阶段就会开始追求创作的新变化,化繁为简,从

6nuwuQOHehIfHOfeAUckcfPCYuIH5iAPUiEpRSLJ.JPG

记得中国美院陶艺系教授刘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家每到一个阶段就会开始追求创作的新变化,化繁为简,从具象慢慢到抽象,这些都有可能性。”这种对变化的追求,就像“迁徙”。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左正尧认为“迁徙是人类进步的常态,也是艺术进步的状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迁徙”的线索无处不外,陶艺就是其中之一,它完整记录了人类迁徙的路线,就中国出土的彩陶来看,青海马家窑、半坡彩陶、山东龙山文化,是逐渐从西往东,从简单到复杂,从彩陶到黑陶的提升过程。

brT2RkaRRgMY1R4zI92HZOxID9WQccxUxS0Skee8.png

刘正

迁徙,改变了居住地,也改变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变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展”开幕当天,作为四大平行展之一的“迁徙泥性——2019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在陶溪川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展览采取邀请的方式,选择了19位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参展,他们分别是韩美林、白明、左正尧、刘正、吴永平、远宏、白磊、李正文、黄焕义、梁冰、李蓓、陈光辉、戴耘、许润辉、冯澍、朱国东、孙月、陈骁、崔久霄。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作品面貌,基本涵盖了今天中国当代陶艺的状态,从语言和工艺以及展陈思路,体现出不同学术背景的个性表达,从作品语言解读艺术家参与国际交流,自由行走的迁徙痕迹。

ouAmJ1gfVWiGQqiDFAGyJqsFyWQRmDQxEa3tJ96j.jpg

《钟馗》 

34yHP87p2GogJnQnGdMyVqE9nos2bJY1vkjCEFhd.jpg

《惊蛰》

其中刘正带来了两位作品,陶瓷雕塑《钟馗》是他对体积、线条、黑白与陶瓷语言无穷兴趣的结果,是向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与精神的致敬之作。《惊蛰》则是生命力勃发的时节,以此象征人的无尽的激情。

虽然展览展示的刘正的陶瓷雕塑,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正既做陶瓷也画水彩,90年代后期才开始从事陶瓷雕塑的创作,同时,开始彩墨创作。大概十年前,又从陶瓷雕塑转到陶瓷绘画。

“就我而言,无论是陶瓷雕塑还是陶瓷绘画,都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学习传统,但不要模仿传统,学习是指从文化精神和对材料的认识、语言的表现方面学习传统。在创作的理念、材料语言的发掘和建立方面,要走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觉得好也罢、不好也罢,永远坚持自己。”

对此,艺术网特邀刘正老师进行专访,为大家介绍艺术创作“迁徙”的意义。

艺术网:您为什么以陶瓷彩绘作为自己的创作研究重点?

刘正:陶瓷彩绘在中国陶瓷艺术中,应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版块。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秘密之一,17、18世纪时,陶瓷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商品被很多国家所喜欢,日本、欧洲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中国学习陶瓷技术,但陶瓷绘画我认为他们始终没有真正的掌握,作品的品质始终和中国有一定的距离。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长锋毛笔,与西方的油画笔、排刷笔相比,这是最适合在陶瓷上绘画的工具。长锋毛笔就像“万里长城”,阻隔了陶瓷绘画技术的外传,并使之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更大的阻力。

此外,中国传统的陶瓷绘画还有一个特点,在它的制作环节中,陶瓷绘画艺匠多按照订单订制的要求,以及当时社会的流行风格完成,就如同一台大戏中的演员,在剧情的要求下表演、创作,个性的发挥非常有限。但在清末,这一现状发生了改变,景德镇瓷画艺人程门父子在陶瓷器物上模仿黄公望浅降画法进行创作,并并题诗与名款。这一用于谋生的举动,引发了整个景德镇瓷画艺术家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风格追求的浪潮。程门之后,文人瓷画在珠山八友的推动下,景德镇瓷绘达到了高峰。

到了改革开放,随着西方当代艺术理念进入中国,陶瓷绘画的语言和面貌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多元。

iwJiwizh3yd5IVfqEaRvZiY8SRwgIXukFG6fw2o9.JPG

wX8REqwoxgL7sgS0XG5tIEdDuh2gVci0JSvdC0HW.JPG

“迁徙泥性——2019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现场

艺术网:近日,您受邀参加陶溪川美术馆“迁徙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可否结合您的创作,谈谈对此次展览主题的理解?

刘正:陶瓷绘画自诞生起,一直到当代,有着一条明晰的迁徙演变脉络,这个脉络和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迁徙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就我个人来说,我也有自己的迁徙路线。此次展览,我有两件作品参展,一件是陶瓷绘画,一件是陶瓷雕塑,从陶瓷绘画到陶瓷雕塑,这也是一种“迁徙”。此外,我还“迁徙”到了水彩画、彩墨画、紫砂、雕刻等我感兴趣的领域。

这种“迁徙”对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表面上看是材料、风格样式的变化,但对艺术家来说,这种改变却是你艺术创造力的直观体现。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例如毕加索,他就是一个大迁徙家,风格上,他的作品经历了古典风格、蓝色时期、玫瑰时期、非洲时期、立体主义、新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材料上,他在油画、石板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蚀刻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些都是他的迁徙。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迁徙得越厉害,难度就越大,你抛弃一个好不容易建立的完美范式,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这个过程其实极具挑战,但对艺术家来说,这也是锻炼创造力的过程。

Lpf0oEKAfDjy82t6S7pNwNT5iFTZwEURJyxrvgMT.jpg

刘正 钟馗·瓷板釉上彩绘

yfRJLktTPhcFDAdiMaOgt83hMwAdpQnGnFOAWads.jpg

刘正 探梅·瓷板釉上彩绘

艺术网:您的作品多以罗汉为题材,但这一题材在表现上也发生了“迁徙”。

刘正: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全球视野里,中国当代艺术能否真正地为世界文化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怎么走?我们的根在哪里?

曾经一段时间,我觉得“西方的理念+中国的样式”是一条不错的路,但今天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当代艺术要真正走向世界,就一定要回到中国文化的根上。这是因为西方当代艺术的根是西方的文化,无论与古希腊和欧洲古代艺术相比,西方当代艺术变得如何面目全非,莫名其妙,甚至变成一个看不见的灵魂在天上飘,它的根没有变,它只是换了件外套,但仍然是那个鬼。

西方当代艺术已影响世界一百年,中国当代艺术要想产生这样强有力的影响力,一定不是在西方当代艺术脉络上的接续,而是在我们文化根上的生发。

可惜的是,我们文化的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为战乱、动乱,曾经混乱过,甚至断裂过,但这都不是问题,我觉得中国近十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画罗汉,其实很早就很有国际风格,但现在我对这种风格已完全没有兴趣,甚至连西方的国际活动都没兴趣参加,今天我们最大的目的是要反思和学习中国文化,体味它最动人的点在哪里?超越历史、超越现代都不重要,我们欠缺的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层次体验和了解。

罗汉是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不仅关注中国的罗汉,也关注东方文化背景下罗汉的美 ,这点非常重要。世界的美有两大阵营:东方和西方,东方的美是在流变的,就像一个人的躯体,它有头脑、心肝、脾肺,中国是其中的一块。但是我们对东方的研究整体上是不够的,美术学院也没有设置东方美术史课程,未来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艺术网:此次展览中,您有一件参展作品《惊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和罗汉有着怎样的关联?

刘正:惊蛰是节气,也是生命力,我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看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上,我所表现的人体,既符合西方解剖学的规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气韵感,所以它既不是中国传统绘画,也不是西方绘画。

pdOiCvyZvjRIcbgeoEnkLyWOi8oUxKr3c9q2sbXR.jpg

刘正 戒的快乐之一 ·瓷板釉上彩绘

Ogyy8rgUCEfpoIfeGnHM0ZN9SoFjT0W1BN4JvPos.jpg

刘正 戒的快乐之四 ·瓷板釉上彩绘

艺术网:此次您的作品在景德镇进行展示,您想向观众传达些什么?

刘正: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景德镇充满敬意,“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景德镇这样一千多年屹立不倒,它的开放与包容,使世界各国艺术家齐聚于此,这样的心胸是很多地方所做不到的。而我的作品能够在这里进行展示,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在时代的大机遇面前,我们都能有自己的追求,共同发展。

艺术网:在您看来,此次陶溪川美术馆的“迁徙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对景德镇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正:这个展览在景德镇举办确实有意义。提起陶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博物馆看到的那些经典作品,乍一看到与历史完全不同的作品,大家其实很感诧异。虽然中国当代陶瓷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景德镇,这仍然是新鲜的,与传统有着很大的反差,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新时代最可贵的东西。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陶瓷绘画意识不断凸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思想,真正成为新时代中国陶瓷绘画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路径。

此外,我们也希望观众也能走到新时代的最前沿,即使现在他们还不能理解这些作品,但景德镇的这些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注: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正,当代陶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溪川美术馆,,中国,绘画,艺术家刘正 当代陶瓷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陶溪川美术馆 中国 绘画 艺术家
下一篇:新艺术运动先锋穆夏是谁?国家大剧院244件珍品的最新解读_新艺术运动-穆夏-装饰画--巴黎-装饰-运动||上一篇:艺术家线上发作品、发展讯、发新闻都是小case!_艺术头条-艺术号--头条-管理-入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