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有800多年历史的金文是什么样子?_金文-极简书法史--西周-小篆-书家

编辑:邢冬妮 来源:雅昌网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极为发达的年代,它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多著名的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极为发达的年代,它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多著名的青铜器,与此同时,青铜器上的铭文也不再仅仅用于纪录,还衍生出了丰富的书法艺术内涵。目前已知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约一万七千件左右,多是王室、贵族於祭祀、饗宴等场合所使用的礼器,铭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天文、历法、教育、音乐等众多方面。

QpohnDqsylPhOpKXuw7CNFe7VTi1UBONYJDBkh5K.png

青铜器物表面通常饰有各种饕餮图案,繁缛的几何纹样使得器物有一种神秘的气质。器物内部往往铭刻文字。商周金文的篇幅不长,许多只作人名的名号,如《后司母戊鼎》铭文只有“后(司)母戊”三字。商晚期出现了记录性质的金文,也不过四五十字。西周初期的金文篇幅也短,中期以后篇幅增长,最长者达五百字。

6is4H5OgjKGcGMDNHXRfY8xJc4RStsOWxAtDttUy.jpg

JHPMwofBlwTSEBlCyrfuFmRq8aDHTtdhx2CfMOI0.jpg

后司母戊鼎

国家博物馆藏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

商 朝 金 文 书 法

商朝的金文可以分为族名金文和记事金文两大类。族名金文是族徽标识,似字似画。

记事金文往往记载商王的赏赐或者其它事件,是用规范的字体勒铭,可以了解当时正体字的样态。

nu2r3ace4VPSxMkkvkvAL2bKkfWnSgYPWfYbjeKE.jpg

宰甫卣

菏泽市博物馆收藏

器高31.5cm

Zr49znaoHuFkcP8fvIoy036lRujFgTQx390EvU1W.jpg

《宰甫卣》铭文

    C80BTPvvjFQDdbASVb9h5GSAxOSoEnZ00LV2w0rl.png

小臣方鼎

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29.6cm

pf0IaOkdP9PmuTf8PPBo4xCOu8jgx94bUIW7UYzP.png

uOMWIbBEYNmVBIsqZ7YohaQgyfereeFh6XACxdUh.png

《小臣方鼎》铭文

SSQPPuRcvsmkLnJ0cVo6qG9aIGmRbE07V2B3L2ZZ.jpeg

《六祀邲其卣》盖铭文

以上铭文笔画厚重,结体平正,行款纵直整肃,具有雄强茂密的气势。

西 周 金 文 书 法

西周金文书法风格多样,既有时风的熏染,也有书家的习惯;有的采用了装饰的手法,有的带有俗写笔体的意味。尽管如此,在王室、诸侯所宝重的器皿上铭刻纪念性文字,毕竟是郑重的事情,在范型上作字又可以仔细描摹、从容加工。因此,西周金文可以视为整肃的庙堂书法。

西周早期的金文早期承袭商朝,中期自立风范和体制,晚期的金文走向程式化,精致蜕变为平实。

L9EGKusoPRyOyUW4Z1YDz2A3lFBA0VZLNzZ5t3M5.jpg

何尊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高38.8cm

qfTrAbxyhTDrOqCOXBbBlpO5l5ueZNpTqX9yoPxm.jpg

《何尊》铭文

IbwspeR8Im76Xg5qJgObdRZxTs6q4KwvNDQQi0ZD.jpg

利簋

现藏国家博物馆

高28cm

xknmOQ6HqPOoVX2bbU6tc6Ehi7RsJwbJQJbjooCE.jpg

《利簋》铭文

UJbnF3PEsuGSiOESty5aSOFdsgpXsUem6FXNQiTc.png

《利簋》纹饰

P2YkmlyBvshBCbeZM8hyV5cAJq8etSZb7UI79IXa.png

虢季子白盘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高39.5cm

22bTucaMJPLa5Lv8i1ShjdIFbBfaQeuk08T1Q3te.jpg

《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为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虢季子白盘一向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方式有别于其他西周铭文,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文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比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单独性,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而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线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整篇铭文格调清丽秀逸。

sK1ZggVXrKuQtjGVDlUJhIOu7hU1obylHwszg53q.jpg

大盂鼎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

YaILpEnLdIjHbkOYsqlqZO6oO4bNxUTZWsRJXv7n.jpg

《大盂鼎》铭文

康王时代的大孟鼎为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鼎,清光结年间出土,前为著名收藏家苏州潘氏潘古楼的重要藏品。该鼎铭文共291字,字体敦厚工整,常有粗画和肥厚的点团出现在字的笔画中,形成了特有的节奏感。西周平期金文中,《大盂鼎》铭文的这些特征具有代表意义,显示了朴厚的时代风貌。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书法

古人曾用“诸侯力政、文字异形”来概括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诸侯国的书写随着“文字异形”而出现一些区域性特征。

0AvvlfoQSHRJ5ZpQBb5DiYyCakYsAUhqR2Spo6Xs.JPG

dXWMoLrydenzBGVVkQ6ZCcH4ogUDkbsALxnOgE4a.JPG

晋国《栾书缶》

sHPPgmtGipCbt7KPzHpwfirykq14Jt5YwfzbMRrU.jpg

nyUfWaxqPWx0eI6otC30t0mXjAzF9sESr5tNrWPx.jpg

R3xv0XI1xizn5gVLyertGdevGmqBd1NlZXbbO3Rs.jpg

中山国《中山王器》

M16jA2F5ONbkWr1jSYWfPdS5oF5kJHzaO1o0cEXW.jpg

YFgjj37ZLZtTJ3bvvIReMo2ZZSvizb1sasHSvUpC.png

楚国《王子午鼎》铭文摹本

JgNaZvTO0zuBDDB6dv6sZMDibztRmCHdJwiVmicg.jpg

ZoPrSaDo58QEw0tBu3Qnb5lHVdHPia7DhwMjoWAj.jpg

楚国《越王勾践剑》

RQqayCuEye0OHUJ7A9egZ8DHKxTBzc5ndFkybaNm.jpg

晋国《侯马盟书》

秦国金文书法

xeUTaUH4s7RrNycwOC5TNHOwZ8WYikUyikLugkXA.jpg

《秦始皇诏量铭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统一度量衡、向公国颁发了诏书。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升、斗)上直接凿刻或直接浇铸权、量之上,更多的则制成一片薄的“诏版”颁发各地使用,这就是秦诏版。本篇铭文线条圆厚,保留了较多的笔意,行款也非常生动奇特,是学习秦小篆的优秀资料。

tips:金文书法临习要点

蒋维崧先生是近现代金文书法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者、书法家、篆刻 家。 关于金文书法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他提出以下四点:

一、在吴大 时候,初写金文,不免受小篆 的影响,笔道粗细一律,字形端庄有余而灵动不 足,没有注意发挥毛笔的性能。我们知道,一部 书法发展史,重要的一点就是笔法日益丰富,隶 书的书法比篆书复杂,楷书、行书、草书的用笔 方法又比隶书更为进步。

我们如果改变小篆那种线条粗细一般、结 体务求均匀对称的形式,以用笔有变化、字形有 动态,就可能得出新的效果。本来,书法最重要 的一点是要求字势飞动,字形生动固然靠结构, 而更重要的还在于笔画有轻重起伏。凝重中有灵体务求均匀对称的形式,以用笔有变化、字形有 动态,就可能得出新的效果。本来,书法最重要 的一点是要求字势飞动,字形生动固然靠结构, 而更重要的还在于笔画有轻重起伏。凝重中有灵动,灵动中显自然,应该是写金文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保证书法风格的一致性。利用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尽量使一篇作品中的文字时期不杂乱。

三、现在发现的金文,总字数并不多, 若写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诗文,往往有些字是 金文中所没有的。以往的书家都不免按照小篆写 法,用偏旁拼凑出的字来补金文之不足,这也是 难以避免的,但是滥用偏旁拼凑,乃至照楷书来 改造,就容易产生流弊。因此,写金文的书家先 要具备一些文字学的知识。

rTQuABzArQxKKj3TTa4nmmxeQ1NI6190MoQVwev1.png

四、运用古文字书写作品,难免要利用工 具书。像容庚先生主编的《金文编》,就是一部 较好的金文字典。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像《金文编》那样审慎的字书,其中也未区分出字形的早晚,这就需要我们多临一些铜器铭文,熟悉字形 的时代。再有就是有些过时的工具书,如吴大 的 《说文古籀补》等,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所考 释的字已有不少被后来的学者纠正了),不能凭 信,有的人写金文用错了字,就误在运用过时的 工具书。这两点,也需靠自己增加文字学知识来 避免失误。

关于极简书法史:

书法教育普及的当下,书写日渐成为习惯,但书法审美的差异化带来的“口水战”愈发激烈,尤其是自媒体热潮中人人可发声。其实从古至今书法审美有一套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标准,王羲之、颜真卿等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无不久经这些标准的检验。因此,我们以“书法中不同的美”为线索,聚焦历代书家、作品、流派,与当下时代的气质相关联,推出“极简书法史”系列,以飨读者。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金文,极简书法史,,西周,小篆,书家书法 金文 极简书法史 西周 小篆 书家
下一篇:独揽56项美国印制大奖,献礼祖国70华诞_班尼金奖-美国印制大奖--黑白-艺术-本书||上一篇:陈彧凡:时间和空间始终是我创作的重点_时间-爱-空间-装置-陈彧凡--展览-技法-艺术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