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
淡出大众视线的上海百年工业历史江岸线,如何获得新生?
在北川富朗的理解里,给遗迹带来活力的背后,其实是让长期居住于此的人,重新对这份故土抱有骄傲和自豪。而艺术家的加入,能从外部目光发现这里的美丽和特色,从而让参观艺术作品的人也获得感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将人与土地、人与人联系在一起。”
他的解释,能直接说明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宗旨——提升幸福感。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总策展人北川富朗(右二)导览
9月29日,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启幕。这一次北川富朗作为总策展人,以“空间艺术”和“规划建筑”两大版块,在既有的工业遗存基础上,将工业区原有的特色空间重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岸线注入新的活力。
高桥启祐《城市的野生》
理查德-威尔逊《黄浦货舱》
刘建华《起重机的对角线》
刘建华《天外之物》
埃斯特-斯托克《自由方块–方块花园》
灰仓艺术空间
绿之丘(原烟草仓库)
据介绍,今年空间艺术季最大的亮点是陆续建成的21件永久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刘建华、埃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浅井裕介、大岩·奥斯卡尔(Oscar Oiwa)、徐震®、川添善行、向阳、沈烈毅、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菲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高桥启祐、章明、韩家英等来自十个国家的知名艺术家,结合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进行在地创作,以及面向公众的公开征集作品,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
船坞开挖于1900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船坞之一
位于杨树浦路468号的毛麻仓库始建于1920年,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凸显了上世纪20年代的技术特征和工业特色
杨浦滨江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5.5公里岸线是浦大桥东侧2.7公里与西侧2.8公里实现贯通,并首次向公众亮相。除了滨江岸线旁根据场地创作的装置艺术外,作为主展馆的毛麻仓库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而上海船厂遗存的船坞也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船坞之一。
毕蓉蓉《流动之物》
毛麻仓库一层是包括艺术家毕蓉蓉、殷漪,通过艺术语言转译城市形象,在毛麻仓库一层共同构成“水之相遇”。
施政《Umwelt》
施海《相遇上海》
邱加《等待命名的景观》
胡为一《风的规范》《轻取》《无痕》
而毛麻仓库二层,展示了施政、张如怡、施海、郝经芳&王令杰、冯晨、邱加、管怀宾、程然、杨圆圆、刘诗园、胡为一、杨牧石、何翔宇、刘毅、袁松、汤杰等中国新锐艺术家以影像装置、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创造当代艺术与杨浦百年工业历史的隔空对话,展开富有人文情感的分享与讨论。他们以年轻的当代视角捕捉上海的地域特色,以作品诉说城市印象,借上海16个行政区的数字,构成“上海16景”。
刘毅《红移》
何翔宇《Study:亚洲男孩》
船坞空间中,是以“水之相遇”为主题,呈现由艺术家刘建华、高桥启祐、彩虹合唱团分别带来的装置《封存的记忆》、影像艺术作品《水之记忆》以及合唱套曲《相遇》。
本次主题“相遇”是对上海的既往,还有它的成长过程的一种思考,因为对各种各样新的相遇怀有期待。而艺术季希望,通过实现展览的方式,将艺术作品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刘毅《红移》
据介绍,本次艺术季由东京大学副教授、建筑师川添善行担任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创建院长、博士生导师阮昕教授担任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章明担任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整个展期中,以1个主展、13个实践案例展、13个联合展和100多场公众活动,通过艺术的融合为公众带来幸福感。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本文图片均由susas执行团队提供,田方方摄影)
关键字: 内容标签: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公共艺术,装置,,杨浦,空间,船坞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公共艺术 装置 杨浦 空间 船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