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丹青寸尺见精神——扇文化艺术书画佳作联展”开封仪式在打浦桥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此次开封仪式包括70名参展艺术家联合签名仪式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艺术纪念封仪式。市民可领取纪念封,由艺术家签名盖章,留作纪念。这是一次艺术进社区的文化活动,也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时,70位艺术家用实际行动向祖国献上的一份贺礼。
开幕式现场
参展艺术家王家骅说道:“让艺术走进基层单位,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文化尤其是艺术事业突飞猛进,画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已然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这十分鼓舞人心。但应该注意的是,艺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画院上,需要着力的是普及艺术的群众基础。这次的活动就是要艺术走进社区,使市民切身感受艺术的美。”
黄浦画院院长胡振郎开幕式致辞
黄浦画院院长胡振郎在开幕式上回顾了黄浦画院的发展历程,他说道:“黄浦画院成立以来,无偿培训的学员达上千人,在日本等先后联合举办书画展览30余次。经过数年的发展,黄浦画院以‘吐故纳新’的精神逐步培养了一支创作骨干队伍,其中部分艺术家也在此次展览中参展。以后,黄浦画院将继续努力做好中国画创作展览和艺术研究工作。”
艺想空间总监杨继光开幕式致辞
杨继光在开幕式说道:“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顺利需要收藏者、书画家,尤其是市民通力合作,这需要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近距离接触书画家时,保持一颗平静之心。”
艺享空间经理苏珉开幕式致辞
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沙尧杰、黄浦区原副区长沈祖伟、黄浦画院院长胡振郎、画家苏春生、王家骅、应诗流、书法家江锡洲、黄浦画院陈福兴、艺享空间经理苏珉、打浦桥街道社发办主任张爱玲启动展览
现场展示作品
据悉,扇文化艺术书画佳作联展已于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出。展览以中国扇文化为切入点,讲述扇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扇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故事,旨在展示古人的处世智慧,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现场展示作品图
艺术家为市民签字
此次展览共展出书画扇面精品70幅,均来自上海市黄埔画院、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特聘的70位书画家之手。作品形式包括成品扇子、扇面作品等,表现形式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等。其中,多幅扇面是书画家专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绘制。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档案馆
如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大飞机、高铁等元素创作的献礼70周年扇面,将祖国的辉煌成就与上海的发展腾飞紧密结合,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如由70枚“寿”字篆刻印章组成的精美扇面,构成了一幅恢弘大气的“祝寿图”,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在此次展览中,亮点作品无疑是众多的团扇及扇面作品。
团扇:伊人执扇半遮面
展览作品
此次展览展出的团扇画面淡雅清新,题材既有自清以来备受推崇的“寿桃”,又有中国历史民族特色的边疆少女,有对祖国大江大河的描绘,亦有对当下岁月静好的捕捉,既延续了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趣,又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展览作品
折扇:生而文雅,满面清风
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正所谓“扇里风骨,扇外风情”,古拙质朴的扇骨传达着生活之美。
展览作品
中国扇 · 开合之间,传世匠心
展出作品
目前,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本来注定要停留在旧时光里的扇子,经过艺术家的匠心独运,散发出了新的活力。栩栩如生的孔雀、俊俏的民族少女,威严的老虎,还有散发着秋天气息的写意油画,无不体现出祖国的大好山河,及艺术家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展出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还将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进行巡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丹青寸尺见精神——扇文化艺术书画佳作联展,打浦桥文化活动中心,,扇面,艺术,作品,艺术家丹青寸尺见精神——扇文化艺术书画佳作联展 打浦桥文化活动中心 扇面 艺术 作品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