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人物_|_魏峻离任广东省博物馆赴复旦教书,他曾如何“激活”粤博?_魏峻--项目-自己的-泰坦尼克

编辑:陈峰 来源:雅昌网
 
  他上任时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博物馆馆长。  自他上任第二年起,广东省博物馆每年都在“全国博物馆十大

  他上任时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博物馆馆长。

  自他上任第二年起,广东省博物馆每年都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中斩获奖项,并于2016年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2019年9月4日,魏峻正式卸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一职,结束在粤博七年的任职,即将到复旦大学就任教学,肖海明接任为广东省博物馆馆长。

以下来自魏峻在任期间,艺术网深度对话

魏峻:如何用“项目制”激活博物馆策展

魏峻

  魏峻是地道的考古人出身,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主持发掘震惊世人的“南海I号”宋代沉船整体打捞项目。他主持的另一考古项目——“台山新村沙丘遗址”考古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在当时是该奖自1993年设立以来第三次颁发的一等奖。

  魏峻被称为“劳模馆长”,在繁忙工作之余,还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推动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项目制打破博物馆展览的刻板印象,逐步建立起策展体系和竞争机制,真正把博物馆的展览“激活”起来。

广东省博物馆外观

  这所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最核心地段的博物馆,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之一。截至2016年12月,粤博藏品已达17.27万余件(套),馆藏广东地区特色文物尤为丰富,其中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成为粤博的常设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内景

  粤博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遵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理念,已然成为广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场所和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广东文化的重要窗口。

  与魏峻馆长见面时,他刚刚结束为观众导赏“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的活动。在这个“馆长来了”系列导赏活动中,魏馆的人气颇高,不少观众直呼他为“男神”。

“馆长来了”系列导赏活动海报

  在这次活动中,魏馆也玩起了网络直播,平时只能面向三四十名观众的展览导赏活动,因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新形式,这次有超过8万人同时在线参与。

  魏馆对这种新形式颇为满意,“导赏活动的网上报名一推出,名额就很快抢完了”,“有了网络直播,不说讲解水平高低,至少博物馆影响扩大了,也会影响一部分潜在的观众。”

魏峻馆长网络直播“玉鸣锵锵”导赏活动

  接下来,艺术网与魏峻馆长围绕粤博的展览制度,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挖掘粤博取得这些耀眼成就背后的原因。

  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

“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海报

  艺术网:“玉鸣锵锵”是一个收费展,这是我们第一次收费吗?这次收费大概有多少收入,有没有收回成本?

  魏峻:不是。2010年迁入新馆以后,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个收费展览。设置收费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收费的方式补贴展览经费的不足。因为粤博每年展览经费总体上还是有限的,收费展的门票收入我们都用于反哺展览,比如提升展览的制作品质、改善展厅的相关设施等。收费展的票价一般不贵,全价是二三十元,并给相当一部分观众免费或者半价。每个展览的门票收入一般为四五十万,最多也有一百万多一点的。总体来说,门票收入不足收回投入成本。

  二是希望通过对重要展览收费观看,调节观众数量,给观众一个更好的参观环境和氛围。现在博物馆的观众很多,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不少展厅人满为患,参观环境不理想。通过展览收费的方式,能让那些真正想看展览的观众有一个良好的参观体验。

“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展览现场

  艺术网:我看展览表,省博每年展览的数量好像是在大幅减少,质量在不断提高,是不是跟您说的经费问题有关?

  魏峻:我们每年的展览经费是一定的,数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展览的经费越少。高质量的展览从制作、设计到整个配套活动都需要一定经费的支撑,虽然在策展的过程中可以想办法去节约成本,减少开支。

  经费投入大的展览不一定就是好展览,但是没有一定经费支撑的展览一定很难是个好展览。因为展览经费的限制,粤博采用了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的方式,希望能把人财物更多集中在几个展览上。粤博原来每年会举办20多个临时展览,最近几年已下降到每年十一、二个左右,这样保证了每个展览有相对较多的经费投入。

  从部门制到项目制,策展理念新变化

“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获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获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艺术网:这几年省博每年都有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相关奖项,除了刚才讲的把钱“集中起来干大事”,您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这样好的成果?

  魏峻:我想粤博的展览机制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归纳。第一个是项目制。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采取的是部门策展方式,即由固定部门(如展览部或藏品部)负责展览策划,其他部门及人员只是处于配合的地位,不能独立策划展览。

  而在粤博,我们没有哪个专门部门负责展览策划,粤博的陈列展示中心的职责是负责展览的形式设计,以及临时展览的推出和引进。2012年以后,粤博在临展策展方面一直推行的是项目制,即馆内任何一个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成为展览策展人的资格。

  第二个是竞争性选拔。竞争性选拔是与展览项目制相关联的,在粤博成为展览策展人的最终标准是策展方案的好坏。

  这几年来,在粤博能选上成为策展人越来越难了,每年申报的十几个临时展览策划中只有四个可以入选。而粤博评判展览的标准,从来都是跟展览主题、策展思路的优劣有关,而不是谁来申报。这也就推动申报者需要不停去思考什么样的展览主题更吸引观众、更能被观众喜爱和接受。

  对于引进的展览,我们同样采取了这种竞争选拔方式,我们会把引进展览资料在馆内公开,有兴趣的同事可以到陈展中心去领取资料,并制定自己的策展方案,然后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策展人。要想自己的方案能获得认可,就要与众不同,要么变化原大纲的结构内容,要么增加粤博自己的藏品,要么推出更好的教育服务项目,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深化引进展的内容,也是对申报者业务素质的一种综合锻炼。

“文物动物园”展览现场

  第三个是公众性。粤博的任何一个临展,不管是从艺术、历史或者自然角度的角度策展,都要求具备严谨的学术性。但不是说,展览有学术性就可以了,还要让这些学术性的、严谨的内容变成观众容易理解并乐意接受的东西。

  我们要办观众喜欢看的展览,一是涉及到展览主题,二是要让选的主题更符合观众的口味。这些,不是在办公室就能想出来的,作为博物馆,实际上你没有权利决定观众喜欢和不喜欢看什么展览。

  我们会让公众参与到临时展览项目的决策过程,馆内的备选申报项目出来后,我们会把这些展览设想放到网上征求观众意见。2013年以后,我们每年都搞一次两年后的临展项目的观众投票互动。之所以提前两年策划,是希望策展人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组织临展,能够更加充分地解读跟演绎展览主题。

  观众投票的结果是粤博的展陈委员会选定临时展览项目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我们还会考虑展览品类的协调问题,比如自然类、艺术类、历史类的展览配合,尽量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展览。

  所以这几年粤博展览有较大的变化,可能与上述几个方面有关系。当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除了本馆人员策展之外,我们也尝试向社会上招募策展人。

  我们去年做了“青花之约——策展人招募”活动,这是一次尝试,至于这种做法好不好,等年底展览出来后再进行评估。

中山大学朱铁权老师获选“青花之约”粤博首位馆外策展人

朱铁权团队策划的“幽兰青韵——馆藏明清青花瓷器展”将于2017年12月展出

  艺术网:跟原来的部门负责制相比,实行项目负责制还有什么好处?

  魏峻:展览项目制也是我们打破馆内壁垒的方式。原来是部门指定人员配合策展人进行临展的策划,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反映说分配的人员在理念和做事方法上与自己有差异,配合不好甚至存在沟通中的隔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展览运作造成影响,我们实行了临展的项目制。

  粤博的陈展委员会只选定展览主题和策展人(或称项目负责人),策展人自己组织团队,比如粤博展陈中心有十位设计师,教育推广部也有十名同事,策展人觉得谁更好合作就自己去沟通,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自组合适的策展团队是保证临展顺利推进、减少矛盾的有效手段。

  粤博策展工作基本都是策展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也就是说策展团队的人员不是放下本职工作而专门策展。原来的工作同事们会互相多担待,没那么斤斤计较了。通过策展的项目制,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互相谅解。

  另外,项目制也很好地推动了竞争机制的引入。很明显,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越高、做事越敬业,就会有越多的策展人来找你加入策展团队,而对于专业水平欠缺和不好合作的人,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会让策展团队的所有人都会努力做好自己的项目分工,也让我们的员工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处事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第三个在策展的过程中发现人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策展人制度建设,这是很好的政策导向。然而,中国的不同博物馆情况并不一样,一些大型博物馆策展水平高、人才储备足,可以有专门且相对固定的策展人,但是对于大部分博物馆来讲,由于前期储备不足,一年做的展览数量如果较多的话,只有几个相对固定的策展人显然是做不过来的。

  我们通过自己的策展机制,希望不断发现策展方面的人才。此外,我们也希望看到协调能力强或者具有其他才能的同事不断涌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有的适合做设计,有的适合做外联,有的适合做展览,有的适合做统筹。通过竞争性的策展人选拔制度和实践,我们对于本馆人员的使用就会有更加全面的考虑,做到人尽其用,这也是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相看两不厌——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展览现场

  立足岭南,面向世界

  艺术网:我们每年的展览会有一个比例吗?比如原创的多少个,引进的多少个?

  魏峻:我们的原创展大概是每年4到5个,国外引进展览一般是两个左右,今年和明年则各有三个。在与国内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展览方面,我们大约每年会有两个左右的项目。这种比例的展览结构,是粤博展览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的。

  艺术网:我看到前几年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个展,包括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个展,现在好像都没有了?

  魏峻:在粤博的展览定位方面,以前我们是艺术类的、文物类的、自然类的展览都做,因为粤博是综合性博物馆,然而2014年以后则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是粤博不再举办现当代艺术家的个展了。

  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广州市有广东美术馆等大量美术类博物馆,它们更加聚焦于艺术类型的展览,尤其是现当代艺术展,而且粤博跟广东美术馆的空间距离很近,这样做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让专业的事情做得更专业。

  现在,我们虽然也会举办艺术类的临时展览,但是主要是从古代艺术角度来解读和展示的。

“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海报

“南北通融——岭南古驿道展”海报

  艺术网:今年有两个展览,“荔枝文化展”和“岭南古驿道展”,都和岭南本土文化相关,这部分是不是更加偏重?

  魏峻:对广东省博物馆来讲,一方面我们首先立足于广东、立足岭南,因为观众调查显示,我们观众中的广东观众占总数的60%以上。

  所以我们在做相关展示的时候,就希望更多地向观众传播岭南文化相关的内涵与相关的文物,让本土观众更多了解自己的文化、艺术和民俗,这也是我们作为区域性博物馆需要承担的一项责任。所以基本上每年的临时展览中都会有跟岭南文化有关的主题展览。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自己定位为传播、弘扬以岭南文化为主,但基于观众需求的多元性,也就是观众不仅要看广东的文化,还要看外地的文化,甚至国外的文化和艺术,所以近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加大其他省市甚至国外展览的引进力度。

  2017年的展览里面,我们有好几个国外的展览,而且都是比较高质量的,比如“泰坦尼克展”、“斯拉夫史诗巨献——新艺术运动大师穆夏作品特展”、“黄金时代——俄罗斯帝国珍品展”等。

  艺术网:可以分享一下今年下半年三个国外展的引进过程吗?

  魏峻:粤博的临时展览一般都是提前一年半至两年确定的,有的展览筹备期更长。对于引进展览,我们首先考虑与其他省份或者国际上口碑较好的博物馆合作,另外展览的借展费、运输费等投入的多少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泰坦尼克展,美国有一个基金会专门负责泰坦尼克的打捞和保护,他们利用泰坦尼克沉船上打捞出的两千多件物品,在美国组织了多个巡展项目,非常成功,也曾去欧洲展出。

“泰坦尼克展”海报

  2013年我馆的肖海明副馆长到美国去做学术文化交流,在克利夫兰美术馆里面看到泰坦尼克的展览,制作效果较好很受观众欢迎,所以我们就尝试与美国方面洽谈这个展览,前前后后谈了三年多时间,最终落地,将于今年6月份来粤博展出。

  谈判过程很复杂,泰坦尼克这个展览没有来中国展过,在合作条款、运输保险费用、合作方式、参展展品等方面都进行了反复地沟通,展览背后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观众看不到的劳动。

“斯拉夫史诗巨献——新艺术运动大师穆夏作品特展”海报

  “新艺术运动大师穆夏作品特展”是因为捷克国家博物馆要闭馆维修,穆夏画作是该馆的常设展览。穆夏是捷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画作非常重要,东方的漫画、广告插画也都曾受其影响。

  穆夏的代表作是《斯拉夫史诗》组图,画幅巨大,相当震撼。这次这些重要作品能出借中国巡展,是非常难得的。

“黄金时代——俄罗斯帝国珍品展”海报

  至于俄罗斯帝国珍品展,我们选择了俄罗斯帝国最辉煌时候的文物,包括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精美展品,这是俄罗斯艺术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艺术品非常精美、别致。

  我们和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一块引进了这个临时展览,大概今年9月份在广东展出,这次展出的300多件展品是我们三个博物馆共同挑选的。引进这些优质的展览,能让广东观众不用出国就能看到大师作品和精彩文物,通过引进这些展览,粤博也能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博物馆的合作和交流。

  艺术网:您希望省博的展览哪些方面再改善一下?

  魏峻:我希望粤博的展览和配套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走向大千世界,让粤博真正成为公众身边的博物馆。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过不少尝试,“无边界博物馆”的理念就是希望更好地共享资源,让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超越博物馆的“围墙”,进入学校、军营、社区,以及地铁、商场、动物园等这些影响巨大的城市公共空间,让博物馆服务延伸到公众触手可及的地方。

粤博的智慧博物馆项目

  “无边界博物馆”还强调了实体和虚拟空间的融合,比如说粤博的智慧博物馆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服务来实现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提升观众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打破原来存在的各种“边界”,让博物馆更加平易近人,更好地发挥文化平台作用和教育引领功能,这也是粤博不断努力的方向。

(备注:本文原作者陈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广东省博物馆,魏峻,,项目,自己的,泰坦尼克广东省博物馆 魏峻 项目 自己的 泰坦尼克
下一篇:肖海明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赴复旦大学任教_肖海明--佛山-党组-工作||上一篇:拼贴挪用的安迪•沃霍尔为何能卖天价?_重复-拼贴-挪用-呆板--图式-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