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莎乐美:一曲舞动千年的“恶之花”_王尔德-莎乐美-莫罗--王尔德-形象-头颅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这是一个少女表白被拒绝的故事,带着血腥的浪漫与变态的美感,它叫《莎乐美》。“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

这是一个少女表白被拒绝的故事,

带着血腥的浪漫与变态的美感,

它叫《莎乐美》。

“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0630SUqZoPXjoxjkP8rx9zpmbpG2j6hKaMFQ9NkW.jpg

“你为什么不看我。只要你看我,你一定会爱上我……

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王尔德《莎乐美》

eCyVM9VvruE6kX9pU8XquFj1DlCxX18ulIII28Vh.jpg

莫罗 油画《显现》

正在日本大阪市阿倍野HARUKAS美术馆展出

千百年来,莎乐美吸引无数名家以各种形象不断“重塑”,并赋予新的内涵,她的形象遍及绘画、雕塑、文学、戏剧、歌舞等多个领域。到了19世纪,莎乐美在绘画中的形象走向了巅峰,有学者曾说“19世纪的艺术家中,对于莎乐美/希罗底的传说,差不多与圣母玛利亚在中世纪的艺术家中一样的为人熟知”。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首推法国艺术家居斯塔夫·莫罗创作的莎乐美系列作品,他的油画《显现》目前正在日本大阪市阿倍野HARUKAS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ODG9517IsIWDGgaaprrrxXfy4r4cq3e5lFmpldVG.png

古斯塔夫·莫罗

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年),野兽派先驱亨利·马蒂斯和乔治·鲁奥的老师,被认为是法国象征主义画派领袖。《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可以说是莫罗象征主义典范的代表作品,画中莎乐美具有浓重的异国情调,特别是当她婆娑起舞,热情四溢,点燃了在场所有男性的情欲之焰。该故事取材于《圣经》,莎乐美母亲希罗底与小叔子希律王乱伦,合力把原国王(希律王的哥哥)囚禁杀害,希律王成功篡位,成为莎乐美的继父,并觊觎莎乐美的美色。

FJPbHwBL5SycCehLbkNDfZUXRTLtlPldkaYcfMa7.jpg

古斯塔夫·莫罗《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

圣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希律也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莎乐美曾疯狂迷恋圣约翰,莎乐美对圣人施洗约翰的爱被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在为希律王跳七重纱舞时乘机索要圣约翰的首级。最后,莎乐美得到了与圣约翰相同的命运,被处于死刑。

h3QGQ6ljesRpU7hDc8hHlp8mH9CNraIWRI7oqxli.jpg

古斯塔夫·莫罗《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局部

莫罗曾创作数件莎乐美,在创作过程中,他画了很多草稿,曾以自己的素描自画像作为施洗约翰人头的原型。对于创作莎乐美的动因,莫罗是基于“强烈地、不可抗拒地被抽象艺术的吸引力所控制,使我很自然地对表现人类的情感和人的情欲深感兴趣”。因为在莫罗看来,“这个具有兽性的令人厌烦而又了不起的女子,她从看着仇人倒下中获取快乐,是并不特别可爱的,因为对她一切欲望的满足是那么的耐不住性子”。但她有着“真实生活中女人寻求反常激情的本性”。

CsbC3Z86QZBgQUahtNlo0x1i5qxzdNG0GStqJ4lV.jpg

奥斯卡·王尔德

莫罗的画作为莎乐美增添了一股神秘之美,王尔德的戏剧在这股神秘之美中提炼出了新的主题,创作了他这一生中唯一悲剧的作品《莎乐美》。在王尔德笔下,圣经故事被改为这样的情节:希律王和侍卫队长均垂涎于莎乐美的美貌。莎乐美在听到被关押的约翰的呼喊声后,引诱暗恋她的侍卫队长打开牢门一探究竟,对约翰一见钟情。侍卫队长在她对约翰赤裸裸的告白之中绝望自杀,约翰的拒绝和羞辱让她以七层纱舞向希律王换取他的人头,并在得到人头之后疯狂亲吻,发出激进癫狂的内心独白:

“约翰,我吻到了你的嘴唇。

你的嘴唇有一种苦味。

那是血的滋味吗?

……不,说不定是爱情的滋味……据说爱情有一种苦味……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

我已经吻到了你的嘴唇!“

IFAkPrXp1B8Z6SaPRWzj0rHoOqYYcugDUDtMMi1V.jpg

比亚兹莱为王尔德《莎乐美》配的插图

暴力、乱伦、色情、虐恋……所有抓眼球的元素全都在故事里了,演绎了一场五十度灰。新艺术运动插画家看过这部戏剧后,深感不过瘾,为此创作了一本系列插画:强烈的黑白对比,线与面的灵活运用使人获得极大的感官刺激。

千百年来,莎乐美被艺术家们赋予了太多不同的故事,但谁又知道真正的莎乐美不过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公主?

莎乐美最早源于《新约•圣经》的《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在这两本福音书中几乎讲述了一模一样的故事。以《马太福音》为例,在不到三百字的描述,她连名字都没有,她只不过是“王后希罗底的女儿”。直到《犹太古史》(公元93年-94年间成书)一书,人们开始称呼这个无名公主为莎乐美。

wt5fGifB3la1zPTAZxdGbOp6lomOjk0GIouy9STk.jpg

周围的文字为BACIΛIC ΣΆΛΩΜΉ,意为“莎乐美王后”

历来学者的看法都认为,《圣经》只是一部教诲性的著作,书中所写的都不过是为了宣传犹太-基督教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以莎乐美的残忍反衬圣约翰为追求信仰以及真理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现代考古学已证明莎乐美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她是罗马皇帝尼禄安插在小亚美尼亚国阿里斯托·布鲁斯国王身边的妻子,并且莎乐美与圣约翰的死并无直接联系。

uSxbBTLzWcnpPcvj7V90pYgbGUIVsbtuE2ijtiXE.jpg

居斯塔夫·莫罗 《莎乐美的七纱舞》

即便在这样原始而潦草的记述中,莎乐美的形象也已经具有了艺术加工的巨大潜能,这便是源自于她跳的那支七重纱舞,它给以人巨大的想象空间(添油加醋)。虽然“七重纱舞”就是脱衣舞,也不要把它想象成现代某些娱乐场所的脱衣舞,因为它有着它的特殊寓意。

巴比伦神话中的伊斯塔尔(爱情女神,大地女神)为了寻找死去的恋人塔穆兹,从天上来到地狱。每下降一重天就要脱一件衣服,每跨进一道地狱之门也要脱掉一件衣服,而每脱一件衣服她的神力都会消失一分,衣服脱完,神力尽失,最后,她也走向死亡。

莎乐美跳的就是这样的绝命舞。

在莫罗之前,艺术史上的女性是纯洁,是光辉,是美的化身。

YnGA9ewB3Z0yzIhRPfQqjklaY2UVpWNz40ca3CYG.jpg

贝诺佐·哥佐利《莎乐美之舞》

意大利画家贝诺佐·哥佐利《莎乐美之舞》幅画基本忠实于《圣经》的原版,把莎乐美的懵懂无知,希律王轻率承诺后的悔意,以及希罗底把女儿当作杀人工具的险恶用心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OUumgK6irNypegyOG6zenFewrupeX3glgHoEB047.jpg

提香《莎乐美与施洗者约翰的头颅》

在文艺复兴大师提香的笔下, 《莎乐美与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中的莎乐美少了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熟女的丰腴,丰满椭圆的脸庞看起来更像是圣母,丝毫没有邪恶的迹象。但她依然是一件杀人的工具,没有独立的意识与人格。

Tg4zteyZNjNx3IMpYeMd3IsZQyzd9jDL63Hqdjx1.jpg

卡拉瓦乔《莎乐美接受约翰的头颅》

而卡拉瓦乔笔下的莎乐美却望向画外,似乎并不愿意接受约翰的头颅,她面部怅然若失的表情也说明了这一点。“卡拉瓦乔把这个舞女轻率地向希律王要求施洗约翰头颅的故事,转化为对人生虚荣心的一种深切思考。他不管是否存在情欲上的潜在可能,也不考虑怎样对优雅性感的莎乐美和粗鲁的刽子手之间明显差异作精细的艺术表现,而将三人都融合在一种忧伤的深思之中。”英国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艺术的专家海伦·兰登说。

uOJvUmqXAnmDbRIJnbqoS9FX3OSkKBRkHdEaCKpF.jpg

鲁本斯《施洗约翰殉难》

sOFsHNYuAuf5O2yebsMPqmvWa7BRCreVPoRzMP0a.jpg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卢卡斯·克拉纳赫(1475-1550)的《莎乐美》

eAp8pbWGO4k7QnJ493XAuFVVT8dCUYxwPbzkBlwK.jpg

意大利学院派画家纪多·雷尼(1575-1642)的《莎乐美和头》

巴洛克时期,在天主教的统治下,为宣传教义,此前唯美的莎乐美形象逐渐消失。

nDoLZKD3DPNSUiKu3JIY05KvkaniyNdnVsQH5wZl.jpg

古斯塔夫·莫罗《希律王前舞蹈的莎乐美》

1Jda3KrGj3l0KEzE48m3Re202G0gPdKLP9vl1VCK.jpg

法国学院派画家,莫罗的学生pierre bonnaud(1865-1930)的《莎乐美》

到了十九世纪,莎乐美的外在形象进化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欧洲开始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莎乐美开始散发一种神秘的异域气质,以莫罗的作品为代表。

2p1cynR5HEUAK81sJ7wWGB9U5Z4ZCJ7bAsPFnYTt.jpg

比亚兹莱《肚皮舞》

rndd73OO5HjahKf2QlJHnGk3gzDk7vKsyRZ26Pu0.jpg

比亚兹莱《舞者的报酬》

V9bPik746BumI7bDtwxwpAnegRxqJyoKYT25V8nx.jpg

爱德华·蒙克 莎乐美

TpdPD9aTOqOzDRXQ2XiQbKdpTgjtOrD4oxXUSGg0.jpg

毕加索 莎乐美

QPpuJZK78VfEPwjErUz9fqZk9iOzZ3ZnRJL3NZoM.jpg

家弗朗西斯·皮卡必亚(1879-1953)立体主义风格的莎乐美 

另外,历史上,有两个和“斩首的头颅”有关的漂亮女人,除了莎乐美,还有一个是朱迪斯。而他们两个人,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时却又很好区分,因为朱迪斯是霸气而残忍的手持头颅,而莎乐美是将头放在盘子中。

hWkTPEKWe1zbs9XYusn5WebRWkGofMHyIBt8CUrE.jpg

克里姆特《朱迪思Ⅰ》(1901)草图

然而在克里姆特的笔下朱迪斯不再以正面崇高的形象出现,而是变成了类似妖女莎乐美一样迷人却又带有威胁性的“致命女性”。这种开创性的转变使得与克利姆特同时代的人们经常混淆他笔下的莎乐美和朱迪斯,造成了对画面和形象的误解。

相关阅读:【专稿】情欲克里姆特,日本东京双个展有哪些看点?

qGKWO3rEjQck79p5QIEO56StCvCEB0IH5BSdlAim.jpg

克林姆特,《朱迪斯I》,1901,维也纳美景宫收藏

比如这件最魅惑人心的克里姆特《朱迪斯I》(1901年),据说此画的模特是阿黛尔夫人,没错,就是那张背景各种金子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画中人物红润的身体像是置身于珠光宝气间的一朵兰花,铂金的运用衬托出迷人又致命的女性身体,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占据主流的颓废思潮。作品是以圣经《旧约》中的传说人物为依据:朱迪斯是修利亚城一位美貌的寡妇。公元3世纪时,亚述王国的大将霍洛芬斯围攻修利亚城,朱迪斯为援救城市,潜入敌营,以美貌接近霍洛芬斯,刺死大将后,即挟其首级进城,从而使修利亚城得以解围。克里姆特没有强调朱迪斯的英雄行为,而突出她意乱情迷的瞬间和背后的残忍,细心的你会发现朱迪斯手中还举着一人头。

bmUdyJBdVhfJCTkE8ssEw0rrsvJtJCqBE15rbm0I.jpg

《朱迪斯 II 》(后改名为莎乐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

参考资料

余凤高《莎乐美:历史与艺术》

陈光霓《莎乐美视觉及造型艺术形象的文化解析》

梁靓《论西方绘画中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


关键字: 内容标签:圣约翰,王尔德,莎乐美,莫罗,,王尔德,形象,头颅圣约翰 王尔德 莎乐美 莫罗 王尔德 形象 头颅
下一篇:艺术网关于冒用“”名义实施诈骗的声明_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声明--爱好者-艺术-艺术品||上一篇:老勃鲁盖尔绘画里的惊天细节_老勃鲁盖尔-尼德兰--暗喻-乍看-隐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