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羊脂玉了,我连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都没有,甚至析木玉都没有!根本就没有盘他的机会。
大玉龙 曲长60cm 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但这并不影响爱玉之心!毕竟早在8000多年前古老中国就开始琢玉成器,并且形成了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
记得儿时,总是看到身为校长的伯母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腰部,以为是有什么疾病,后来无意间才发现原来是贴身的布袋里挂着一只玉镯,大人们说那是在养玉,是有灵气的,并且很紧张的叮嘱我们小孩子们不要碰那块充满灵气和好奇的镯子。
我不禁把这神奇的玉镯和当时宣贯的封建迷信联想在了一起!印象中伯母带着那只玉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快过年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腰,镯子断成了两截,一开始伯母很沮丧,但后来有人说这是玉镯替主人挡了灾,全家人更是特别找到匠人用金饰把断掉的玉镯接起来了,后来这只玉镯就一直带在伯母手上,二十多年来,从未离手。
玉镂雕螭龙合璧 战国 直径11cm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哦,原来是在用身体盘玉,让玉镯吸收主人身体的温度和湿度,来滋润镯子,历史上甚至有父子两代人共同盘一块玉的故事,这就是玉器行当里所说的文盘。
有文就有武,武盘是请很多人或者借住一块布不断的摩挲玉,能够在玉器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温和,很多经营玉器的商家往往会采用这种盘玉的方式,快速且高效,但玉器被损毁的风险也是最大的,如果操之过急,容易出现玉器开裂的状况。
但最让人觉得玄乎的竟然还有意盘,这是古老中国人的美好想象还是真的是灵性一说?
比如寺庙里的和尚在打坐的时候,敲打着木鱼,心里默认着佛经,手中还有念珠,日久天长这串念珠就被认为是有佛性的。同样的玉器也是如此,在盘玉的过程中,心中也要时刻想着玉器的圣洁和仁义等等,人从玉中吸收美德,玉也从人的精神中得到滋润,达到人玉精神的双双升华。这种盘玉手段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非得那些品德高尚,道行深的人才行。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玉器的我,该怎么“盘他”?难道只能每天靠意念求一块美玉?亦或不求美玉但求玉质?
看看曹雪芹,面对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的曹家,还有什么美玉可盘,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的《红楼梦》,讲述的是晶莹剔透的石头历劫的故事,所以又叫《石头记》,《石头记》何尝不是曹雪芹本人的写照!曹雪芹在故事中处处以玉随之,男主贾宝玉口中衔美玉出生,女主黛玉和宝玉,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没有美玉,就先修炼自身,拥有玉的品质!
没有美玉,起码得先知道玉器之于中国,之于其他宝石的与众不同之处!
玉是怎么被发现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谁说的?
金缕玉衣到底有多尊贵和奢侈?
为什么古人死后用玉器陪葬不但成本高还易引来盗墓贼,但为何仍要用?
更重要的是你想不想知道家里一块祖传的玉器价值几何?
限时免费扫码听课
艺术头条&讲堂
讲堂曾经专题拍摄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胡朝辉讲授的《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和当今收藏交易》。其中包括中国玉文化的产生、制玉工艺的演变、玉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市场收藏与交易现状。从考古、艺术和市场多个角度解读中国玉器,百余张高清资料图,浓缩为这套精品课程,为您在暑期特别定制一场清凉的古玉之旅。
1、中国独有的玉文化
玉是美丽的石头。中国人素来爱玉,还有藏玉和佩玉的传统。英国近代生物学家和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说过“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而中国更是诞生了独有的“玉文化”,赋予玉以更为美好的含义。
2、古老的制玉工艺
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那个时候已经发现玉龙、玉盖等玉雕品,古人玉器的加工是以石攻石,比如说用尖锐的石头去打凿,去刻玉、去划线。磨玉成形,就是所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
3、新石器时代到明清玉文化的发展
纵观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个时代是神玉时代,玉器有着宗教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二个为权玉时代,以和氏璧的出现为标志;第三个为冥玉时代,主要代表是金缕玉衣和玉蝉的使用;第四个是官玉时代,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可按官级被授予不同玉质的玉带,是官阶的象征;第五个是藏玉时代,乾隆对玉的痴迷对当时的上层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带来第一波玉器收藏的高潮,而真正拥有玉的也只是达官显贵。
4、玉器收藏与交易状况
乱世中,各种力量会为一块美玉而厮杀角逐;盛世里,人们会把玉的收藏作为生活的乐趣。当代玉器的收藏分成三个板块:明清板块是以乾隆宫廷玉器为领头羊;唐宋辽金元板块是以宋徽宗的玉器为领头羊;最后才是新石器和汉代板块。
就在上个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号称为玉琮王和钺王的玉钺在故宫博物院良渚玉器大展中同时展出。艺术头条重磅推出玉文化讲座,6集课程带我们了解玉的前世今生,探寻中国人爱玉的古老答案。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玉器,良渚,雅昌讲堂,,中国,文化,伯母玉器 良渚 雅昌讲堂 中国 文化 伯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