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个展“此时那刻”上,徐文涛的作品,从水中人体的小场景走向了观众所能看到的社会性内容,从早期更偏向个人化和内心化表达走向了现在的历史画面感。“此时那刻”却好像仍然保留着徐文涛的感性。
徐文涛
对比面对自己的创作、在建立自己的创作轴线时,徐文涛的精准方法论,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反差。徐文涛却说,感性的那一部分是思维方式,不那么感性的那一部分是创作方式和工作方式。
“此时那刻:徐文涛”展览现场
观照现实之外,研究语言本身
艺术网:今年在合美术馆的“此刻那时:徐文涛”个展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您在创作上的转向,能否谈谈这一批作品?
徐文涛:不同于之前作品的图像化和写实风格,这一次在合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我更倾向于对历史的重新认知,就像我在展览自述中说的,在某一个瞬间,我们可能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觉似曾相识,恍惚觉得它在自己的记忆中曾经出现过;历史也是这样,有一些历史结点之间也有着相似性或者说重复性。
徐文涛 早春 260cmX200cm 布面油画
徐文涛 鲜花 160cmx240cm 布面油画
徐文涛 出场 160cmx240cm 布面油画
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被削弱,历史学家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他认为整个社会可能会变成单一的形态,欧美的民主制度或许会成为全球模式,历史至此终结。但是30年过去了,社会并没有变成更单一的形态,相反越来越复杂,全球化也让欧洲主流思想变成全球文化中的一支,民主在每个国家呈现出来的也并非单一的景观。艺术家无法对此进行改变或判断,但是可以记录下这个时代,在合美术馆展出的这一批新作就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映和观照。
徐文涛 入戏 160cmX240cm 布面油画
徐文涛 空舞 200cmx260cm 布面油画
徐文涛 二月二 160cmx130cm布面油画
有的艺术家是从图像出发,有的艺术家是从叙事性出发,有的艺术家则是从材料出发,这批作品我想让材料感更强烈一些。图像感是我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我不想让画面很写实或者很立体,而是想让画面更加平面化、让图像方面更弱化,所以就画得非常厚,让观众近看的时候只能看到材料的堆砌,只有远看才能看得出画面中具体的图像,就像我们对历史一样,当我们生在其中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只有退到一定的距离远观才有可能看到历史的真相。
徐文涛 做空 4800x1800cm 布面油画
在改革开放后,艺术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得到了思想解放,但是我们对艺术语言本身的研究并没有西方做得那么充分,所以在对现实的观照之外,对绘画语言本身的研究也是我在未来想去做的。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合美术馆,徐文涛,油画,,自己的,观照,图像合美术馆 徐文涛 油画 自己的 观照 图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