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周建刚
“中国画继承和复兴”是一个大命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博览会、办展或出版,理论家和艺术家都希望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其中被讨论最多的是中国画的“当代性”。关于这个问题,艺术家周建刚也通过长期探索才交上一份自己的答卷。
《“一意古行”中国古画之继承和复兴》
《“一意古行”中国古画之继承和复兴》是周建刚近期出版的书籍,里面汇集了他多年精细写意作品,分为人文、自然、书法和篆刻。观其作品,看似深得宋元精髓、古意盎然,但他却将现代人、事、物入画,足以见得周建刚心追手写传统经典后已胸有丘壑。他以叙事性表现让画面“方寸有乾坤”,突出“复兴”也正是他想表明的态度,以现代审美专注于古画。
《“一意古行”中国古画之继承和复兴》封面
周建刚人物像集合
周建刚的绘画处于自我反驳和沉淀中,虽然一直保持对中国画的思索,但真正开始以画家身份创作时,周建刚其实并没有方向。通过对博物馆真迹和历年所见的画册图录对比学习,他发现传统书画中的精粹,在传承中因不同审美而出现了风格各异的现代作品,于是他决定继承古画,以古法结合当代人审美以及书法金石笔墨来诠释中国古画得精神,即人格得传统魅力,让大众知晓传统书画的经典之处。他习画溯至晋唐,山水习董源、荆浩、李成、范宽、巨然、唐寅、石涛等,而人物习吴道子、展子虔、顾闳中、张渥、丁云鹏、任伯年、费丹旭、刘旦宅等。周建刚平时也喜欢临碑摹帖,又曾跟随韩天衡先生精习篆印,随师西泠印社研究方寸格局,治印力追秦汉之韵,端庄沉稳,高古奇崛,章法险峻得势,线条细而雄劲。
周建刚认为,不管以后能做到什么程度,但出版“一意古行”证明我的第一步已达到。
工作室照片
父亲为手艺人,因此周建刚对“手工”有一定的执着。20余年前,本身建筑装璜专业的周建刚毕业后顺利进入设计院,他敬畏手工图纸设计,当电脑CAD建筑制图盛行之后,“我觉得这份工作失去了艺术价值,不想过这种生活了”,于是周建刚辞去了工作,开始专心绘画。建筑设计师严谨细致的工作方式,也许冥冥之中影响了他精细写意风格绘画的形成。
他的生活犹如一位“避世隐士”,除了教学便是不断绘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而他的工作室里一位跟随他多年的学生正在练字,墙壁上是他自己完成或未完成的画作。他深入浅出的生活方式,让当地政协、文联、文广局领导评价为“貌似清高,实率真如童”。
艺术家周建刚
艺术网对话周建刚
艺术网:为什么会从建筑设计师转变为画家?之前有接触艺术创作吗?
周建刚:我5、6岁便开始涂鸦绘画,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一年级开始学校黑板报都是我画的,这可能是我最初对绘画感兴趣的源头。设计专业都要学习素描、色彩、写生、速写等美术基础,所以也逐渐掌握了美术创作的基本功。
从建筑设计到画家是一刚一柔的转变,绘画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心情,创作时很快乐。而设计师需要完全迎合对方要求,我不想要过这种生活。
左:朱砂白描 之献花仙子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18cm
右:朱砂白描 之菩提仙子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18cm
大势至菩萨 材质:宣纸
尺寸: 132cm×66cm
艺术网:这样的转变,家人朋友理解吗?
周建刚:有舍就有得。我在家里写字绘画,很多朋友并不理解,认为是浪费时间。后来也有人找到家里来邀约做设计,我都拒绝了,并且废弃了之前的手机号,为建筑设计生涯做一个告别。
艺术网:一开始以画家身份创作,顺利吗?
周建刚:6年前是我创作风格的转折点。我之前画画的地方就是床头边的桌子,如果画大尺幅作品就在餐桌上,一段段接着画。
6年前为了检验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得到认可,我曾委托朋友开了自己的网店,定价不高,开始一个月没有任何人来询问,这段时间我很迷茫。后来有人得知为艺术真迹而为复制品后,估计互相传开来了,买的人越来越多。
直到有位藏家在某美术馆看到我作品后,来上海特意见我,一开始我觉得这事不靠谱,直到见了面并且证实了身份也落实了有关收藏事宜之后,才倍感欣喜。
春游晚归 材质:宣纸
尺寸:22cm×132cm
高隐伴读图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43cm
松风万壑图(局部) 材质:宣纸
尺寸: 132cm×69cm
艺术网:6年前的这批作品是什么风格?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周建刚:当时大写意比较多,如果让再回到过去,我可能并不想创作这类作品。直到作品被收藏,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开始走进博物馆看传统书画真迹,宋元书画让我无比崇拜。我曾就读于中国美院,随同韩天衡入西泠印社研究篆印。我很清楚知道要继承首先得从书法开始。然后一张一张精写唐、宋、元绘画,才逐渐找到现在的风格。
我也学习近代书画大师的作品,比如说潘天寿、齐白石的构图,但是我把大写意构图精细化,花卉的叶子和蝴蝶、蜻蜓等,都能在我的作品中得到非常精细的体现,所以我将作品定义为精细写意风格。
等闲识得春风面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43cm
“倾国倾城”之闭月
艺术网:您这本书籍的开篇便是人物画,在人物上您是如何考量和继承的?
周建刚:人是万物之灵,我也喜欢画人。我在作品中用古人的传统手法把当今的社会现场表现出来,其实是讽刺当今的欲望都市。
早期学画只在书本中看到线条的书法性,当时并没有彻底领悟,只要把它描摹出来好像就达到目的了,但是其实不然。书法的每根线条甚至起笔,收尾的角度都是一件作品,所以我觉得书法的线条太深奥了,好像越学越不懂了,越学越广,也因此乐此不疲。例如人物画的关节处,线条之间没有连接,这就是中国画的一种留白。
我的创作对象大多是日常事物,就像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一起喝茶的文人器具,还有花花草草。其实这样是为了吸引当代人的目光,毕竟是这些画当代人收藏。所以仅仅喜欢画人是不够的,我开始涉猎花鸟、山水,一张张精写宋元书画。
我们现在不能透彻理解古人的内心,但对现代人比较了解。所以我将当代人画进作品里,朋友们在作品中看到他们的形象会很开心,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
羞花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28cm
艺术网:您探索和传承中国画,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
周建刚:继承和复兴中国画的前提是吸收诗书画印的精髓,就像造房,一层层建造才能平地而起。因此在中国美院和西泠学习期间,我加强线条书法性,从金石笔墨角度来结合当代审美,进而深入夯实精写功力。
我为自己制定了精写计划,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人物,所有作品类目均有涉及。但我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画家来选择,而是在精写之前选择一件与当时心境相符的作品,从最打动我的那一面开始。虽然过程很枯燥,但内心很快乐。
心鹞
自作诗小篆 材质:宣纸
尺寸: 132cm×28cm
四十二章经
小楷 材质:宣纸
尺寸: 38cm×18cm
另外,近两年从书法篆刻上也得到了一些启发,篆书、篆刻的空间布局,就像画里面的人、草、木、山一样,在绘画中我也尝试运用篆刻章法格局来创作。
篆印
艺术网:这样的修整、改编,如何保证它能与中国传统画融合?
周建刚:我会查阅一些古籍,包括中国传统服饰、家具等等,均有参考。因为在画面上明朝的家具不可能用清朝的,但是清朝的可以用明朝的。
我空精舍图
材质:宣纸
尺寸: 33cm×66cm
艺术网:不管是作品名还是画面,都体现了故事性,也是特意而为之?
周建刚:创作时我就像导演,经常以叙述性来表达一件作品。以前甚至想拍电影,但因为拍电影是一个群体性产物,而我并不合群,就喜欢一个人钻研,所以画画是最适合我的方式。
例如《我空精舍图》,其实是我故乡的样子,里面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绘画。小时候住的房子临河,东边是个厨房,我母亲在里面叫我回家吃饭。画面中叙述的故事与现在生活有点相似,我在给两个书童讲学。还有仿古《十八学士图》,其实是根据我开设书画教堂第一年时的18位学生而创作。
八雅图之“酒”
水晶莲动夏日长 材质:宣纸
尺寸: 66cm×43cm
春江铭泉 材质:宣纸
尺寸: 90cm×45cm
艺术网:为什么想到要出版《“一意古行”中国古画之继承和复兴》?您如何看待继承与复兴中国画?
周建刚:宋元时期甚至更远年代,古人便以毛笔精写细意表现世间万物,以线条概括物体形态外轮廓,是一种高度概括抽象得表达,它不急不躁,刚健笃实,是国画最早期正统得表现形式。如今的我自然骄傲的为自己的著作题写下了继承和复兴得篇章。
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就借此机会给自己做个册子。虽然是汇集了近10年内的作品,但其实所收录的不到总量的五分之一。也幸得朋友帮助,才能出版这本书集。
我经常给学生讲,不要太急着表现自己的个性,先把规矩学好,然后再融入自己的风格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让他们能坚持绘画。他们将来比我做得更好,也证实了“一意古行”的正确性。
艺术网:谢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周建刚,,材质,绘画,尺寸书画 周建刚 材质 绘画 尺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